你覺得康熙能稱得上“千古一帝”嗎?為什麼?

超哥1157007


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長河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後人將康熙譽為“千古一帝”,其中緣由是什麼?

智擒鰲拜

玄燁八歲時,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福臨病逝,臨終前接受了湯若望的建議,因為玄燁得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選為繼承人。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四人共同輔政的局面並未維持很久,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日益公開而激烈起來。在四人中,逐漸專擅實權的是鰲拜。他平時已表現出居功自傲,盛氣凌人。果然,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驕橫和專權的野心。首先便跟蘇克薩哈不相容。康熙六年(1667)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晉升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當時,康熙帝經常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作“布庫”之戲,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這些侍衛在鰲拜覲見時將其逮捕。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不久鰲拜死於禁所。康熙逐漸實操朝政大權,鞏固了局面。

削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要撤藩的激烈爭論。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七月,吳三桂假裝請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率兵造反。

康熙帝的對策是堅決打擊吳三桂,決不給予妥協講和的機會,而對其他的叛變者則大開招撫之門,以此來分化敵軍,削弱吳三桂的羽翼,從而孤立吳三桂。

在這個方針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命勒爾錦等統領大軍至荊州、武昌,正面抵住吳三桂,並進擊湖南,又命安親王嶽樂由江西赴長沙,以夾攻湖南。

康熙十五年(1676),陝西王輔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先後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於康熙十六年(1677)投降。陝、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平定。

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憂憤成疾,於八月病死。吳三桂死後,其部將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冬,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平定。

驅逐沙俄

沙俄在清軍入關後就一直騷擾清朝的邊境,還妄圖侵佔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大片領土。在康熙二十年,清朝向沙俄發出警告,讓他們撤離清朝領土。但是沙俄根本不理會,最後清朝被迫反擊,對俄軍進行了兩次圍殲戰。最終清朝成功驅逐沙俄,收復了領土雅薩克。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簽訂了中國歷史上對外的第一個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在東北的邊境,意義巨大。

除此之外康熙帝還收復了臺灣,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的經濟文化發展。親自西征漠北,將漠北喀爾喀地區納入了清朝版圖。

康熙在軍事上面有卓越的成就,從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驅逐沙俄,西征漠北開拓疆土等軍事中足以體現他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也有人說他到了晚年大興文字獄,窒塞民智。比如康熙五十一年著名的“南山集案”。《南山集》為康熙年間翰林戴名世所著,其中引用了別人作品中的南明永曆年號,被認為是大逆不道,後處以凌遲,涉案人數達300餘。文字獄給人民的思想自由和文化創新以致命一擊,直接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康熙的繼任者也繼承了他的治國策略,在有些手段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殘害大量文人學士,嚴重禁錮了人民的思想,中國從此進入一個死氣沉沉而昏暗的時代,被歐洲人稱為“中國的中世紀”。乾隆年間來訪的馬戛爾尼這樣描述:“滿洲韃靼佔領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過去150年裡”這個時間段是包括康熙時期的。

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英國結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已經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千古一帝”的說法,還有待商榷,至少跟同時期的俄國彼得大帝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


鄧海春


康熙能不能稱得上千古一帝,那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好像沒聽說過,只記得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快死的時候,他的一個老臣說過康熙是千古一帝,但那是不可信的,並沒有見過其他的歷史記載。


我認為千古一帝泛指中國歷史上作出過突出歷史貢獻的傑出帝王,應有獨特的建樹,這種獨特的建樹是建立在制度、思想、文化的開創性發展之上的。當然千古一帝的“一”並不僅僅是唯一,或許是一類,一群。


真正的“千古一帝”這個稱號是明朝思想家李贄送給秦始皇的,因為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他完成了華夏大一統,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能稱為千古一帝的還有漢武帝,漢武帝促成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其影響深遠,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文字都可以說成是漢語、漢字。

唐太宗李世民也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唐太宗開創了大唐盛世,其當時的綜合國力堪稱世界第一,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鼎盛時期,外國人都把中國人尊稱為唐人,現在國外還有許多的唐人街。


康熙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帝王,他一生勵精圖治,在守成中創業,在創業中守成,對於清朝皇帝來說,他的貢獻與作為是無語能比的。但比起秦皇漢武及唐太宗的偉績來說有些微不足道,後世所謂的康乾盛世的背後蘊藏著中華民族無可比擬的恥辱。

因此說要把康熙稱為千古一帝有點勉為其難。


康熙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才能確實是雄才大略,除鰲拜、平三番、平定噶爾丹叛亂、統一臺灣、抵抗沙俄入侵、積極發展農業等等,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康熙時期正是西方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他卻只看到大清帝國表面的繁華,對世界局勢缺乏清醒的判斷,以至於中國與工業革命擦肩而過,造成了中國社會不知不覺的落後。

康熙一直意淫自己是天朝大國,其他國家都是蠻夷,天國要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蠻夷的所謂先進技術只是奇技淫巧、玩物喪志罷了,康熙的自大、缺乏遠瞻與創新意識最終導致天朝大國遭到工業革命武裝起來的西方列強的侵吞蠶食,康熙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說秦始皇是千古第一帝,康熙是千古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遺產君


為何只有清朝的康熙大帝才配得上千古一帝

如果清朝不入關的話,那麼沙俄南下的勢頭就不會被阻擋,而沙俄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方面。俄國人是天生的強盜,骨子裡就改變不了強盜的劣等基因。歐美列強雖然也是強盜,但是也是好歹盜亦有道,也會對殖民地進行改造,對原住民也採用西方式的教育,即便是上述行為失敗,也會給原住民留下保留地。而俄國人從來都是明目張膽的掠奪,對於敢於反抗他們的民族都會使用肉體滅絕。如果大清不入關,那麼東北、蒙古和新疆就會被俄國吞併,而以俄國人對土地的野心使得他們也會染指華北。而對於已經在東南亞建立起比較穩固的據點的洋人來說,他們絕對不會坐視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被俄國獨吞,肯定會摻和進來分一杯羹,而那個時候,不管內地是什麼樣的政權,都會在列強的聯合攻擊下被劃分為殖民地,那麼今天就不會有中國的存在,而是一個個說著英語、法語、俄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荷蘭語的小國或者是洋人的海外領地,中國就徹底亡國滅種啦。 而大清入關後,先後吞併了臺灣,打下了黑龍江流域、蒙古、青海、新疆、西藏,臺灣等大量的土地,並有效的整合本土與邊疆,為中國留下了極大的戰略轉圜空間。同時,爭奪黑龍江流域以及吞併蒙古、新疆又有效的阻擋了沙俄的南下,使其南下得以推遲。也正是因為中國的體量足夠大,可以有效的引入外部勢力進行平衡,使得洋人只能玩以點帶面,即控制一部分港口或者地區成為貿易的橋頭堡,也正因如此中國才能在1840年以後確保自身的獨立性。 所以,大清入關成功,不僅僅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中國之大幸。

按照真實客觀的貢獻和功績排名

千古一帝

第一位

康熙大帝,我們今天坐擁著960萬領土,清朝功不可沒,沒有清朝的衣缽,解放軍無法進軍,連獨立的外蒙都不敢進軍,更不用說蘇聯了。毛主席和周恩來不只一次說過,沒有大清就沒有今天中國遼闊的國土,我們只有兩種選擇(重回五代十國和被西方國家殖民),咱們今天擁有的版圖是當年康熙大帝奠定了的。新疆,吉林,西藏,遼寧,南海,海南島,雲南,臺灣,黑龍江,青海,蒙古,廣西等等都是清朝打下來的,新中國拿著(溥儀的退位詔書)強調中國政府是唯一一個合法繼承大清的國家,所以這些地方現在國際上按照法力上歸中國!!!咱們繼承了大清1150萬的土地,四個多億的人口。

第二位

我認為是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在他的征途下,中國才是第一次問鼎世界,面積基本達到頂峰1200萬左右,雖然只支撐了22年,但畢竟佔有過,李世民雖是鮮卑族(東北人的分支),但一直在西部立都。

第三位

我認為是成吉思汗。雖然現在我們有很多人認為成吉思汗不屬於中國,因為外蒙已經獨立這已然成為事實,但是不可否認成吉思汗曾經是(大清帝國前身,前金國統治下的一個部落而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著我們征服世界,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第四位

我認為是秦始皇,雖然他除了統一的思想和修建長城,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貢獻,但是就衝他的秦始皇陵,長城能為我們中國人進入世界八大奇蹟,秦始皇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雖然秦朝2世就亡國,國土區區340萬,但我們也改變不了他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實。

第五位

漢武帝,雖然漢武帝在做了很多錯事,但是他對敵的氣魄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ID笑似花解語


康熙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首先,康熙皇帝的一大功績就是除鰲拜。說起來鰲拜,那是跟隨多爾袞、順治皇帝一起殺入關內的功臣。由於鰲拜功夫了得,天生神力且英勇無敵,被順治帝稱為“滿清第一勇士”。在順治帝要走,愛新覺羅.玄燁六歲登基之時,鰲拜有被封為四大輔臣之一,位高權重。 鰲拜 但是,處於廟堂之高的鰲拜,由於位高權重,漸漸的飛揚跋扈起來。不僅明目張膽的賣官鬻爵、爛殺異己,而且欺負玄燁年幼,這是康熙帝最不能容忍的。終於,鰲拜在班布爾善的挑唆下造反,被康熙帝除掉。



其次,就是削三番。所謂的三番,就是在清朝入關的時候明朝的蕃王。只是後來暫時投降了清庭。但是三番包括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尚可喜還有耿精忠,這三個從來都是天亮時對康熙俯首稱臣,晚上反過來就開始招兵買馬,終於成了康熙的皇帝的心腹大患。後來終於起兵造反,幸虧康熙帝啟用了周培公,並帶出了一批虎狼之師,滅了三番。


滅了三番,就開始打臺灣了。康熙使用了由周培公推薦的姚啟聖。而姚啟聖也策反了臺灣水軍將軍施琅,打下了臺灣。

而當康熙為臺灣忙的不可開交、無暇西顧之時,葛爾丹給康熙出了大難題,逼得康熙把自己最心愛的藍齊格格下嫁與她。這也是康熙恨他入骨,並御駕親征葛爾丹的原因。 草原狼葛爾丹 總結康熙一生的功績,不僅基本上穩定了清朝在全國的統治地位,而且為皇帝人民百姓開啟了一個久違的康雍乾盛世。



所以,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是沒毛病的。


談古論今時


對於康熙能否稱作千古一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

但康熙絕對算得上我國古代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帝王,其在位六十一年,功績卓著!幼年除掉了權臣鰲拜,大權在握,而後裁撤三番,剿滅吳三桂叛亂,御駕親征漠北蒙古葛爾丹部,致使其身首異處,平定西北戰亂,與蒙古各王公貴族和親,使大清北邊再無戰事,對沙俄用兵,並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堪定了大清北邊界線!用兵東南收復臺灣,確保了祖國疆域的完整!

其在位追崇儒家思想,重用漢臣,文治武功樣樣突出,並提出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減輕了人民負擔。一生勵精圖治,國家慢慢從明末清初的戰亂中恢復了過來,實為中興之主!

然而方言全世界,此時的西方正在大的醞釀變革,而身為對西學頗有建樹的康熙帝卻沒有讓他的子民接受西學洗禮,為以後西方強盛後的入侵埋下了隱患!這也是康熙一生最大的汙點!以上拙見,各位讀者朋友沒,你怎麼看?





洛水商山


清朝實亡於康熙,康熙雖然平三藩收臺灣滅準噶爾,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他做了幾件事為清朝滅亡埋下隱患,若不是洋作物(馬鈴薯和玉米)的大面積推廣勉強養活百姓不至於爆發新型的農民起義,清朝恐怕就要四世而亡了!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件事:第一為打仗縱容吏治腐敗貪汙,第二為戰爭賣官鬻爵亡國之兆,第三九子奪嫡造成朋黨之爭,臣不為國朋黨傾軋。此三件事件件放在其他王朝都是亡國之命。清朝只是命好,有洋糧食大面積推廣,救了清朝罷了!


用戶54240153529


相對於中國各代帝王來說,完全可以,其平三藩、收臺灣、定北疆,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功勞完全不亞於秦皇漢武;但是事情還是要一分為二,現在的人不宜總與古人比,要放在世界的大環境裡面,與康熙同時代的有法國的路易十四、俄國的彼得大帝,與二人相比,康熙帝就是沒把西方先進的科技引入中國,使中國錯過了復興的機遇。康熙去世40多年後,英國就開始了工業革命,中國開始徹底落後於西方。


風生海外


如果說千古一帝是秦始皇,那我舉雙手贊成,因為秦始皇所:做的事,在今天尚有參考意例如統一度量衡就好,還對世界上的公制單位尚未統一,而早在二千多年前秦始卻做到了。


老豆224876384


他兒子最多,所以叫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