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做一件事, 一個郵遞員決心從年輕小夥幹到白髮蒼蒼

三十七年做一件事,  一個郵遞員決心從年輕小夥幹到白髮蒼蒼

山東省平邑縣臨澗鎮郵政投遞員牛和新自1982年開始從事投遞員工作以來,三十七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克服種種困難,圓滿完成投遞任務,將飽含著郵政員工濃濃情意的信報及時投送到千家萬戶,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多次獲得縣、鎮“愛心郵路”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三十七年做一件事,  一個郵遞員決心從年輕小夥幹到白髮蒼蒼

再苦再累再難 ,我也要幹

1982年7月,剛高中畢業的年輕小夥山東省平邑縣臨澗鎮臨澗村牛和新勇躍報名幹上了臨澗鎮郵政局臨時投遞員。當時這個活讓誰幹誰都不願意幹,工資甚少,才四十元錢。況且當時交通設施太差,整個郵政支局,僅有兩輛自行車,送信、送報幾乎是徒步進行。牛和新全然不顧這些,他深知廣大幹部群眾渴求看報尋覓知識,多麼想通過報刊尋找發財致富的路子。於是他便自告奮勇幹起了送報送信送電報的投遞員。徒步送報到全鎮各個村莊,一天往返上百里,腳上鞋磨破了,腳磨出血泡是家常便飯。一天下來,他是又餓又累,腿都哆嗦。當時人們問他:“你幹什麼不好,偏幹這個,這個活又累又苦又不賺錢”。他卻自豪的說:“能讓群眾看上報,瞭解黨的政策,學到致富知識,我再苦再累再難也要幹”。

三十七年做一件事,  一個郵遞員決心從年輕小夥幹到白髮蒼蒼

山再高路再遠水再深我也要把報一一送到

臨澗鎮是全國聞名的花崗石之鄉,屬純山區,多數村莊座落在海拔500、600米高的四海山區。每次送信、送報,牛和新都要徒步爬山越嶺,一一送到每個村委、每戶村民手中。黃天村距鎮有四十多里,且山高路險,他送報從不隔天相送,都是每天按時送達。該村當時負責同志李天靜感動地說:“沒想到這個小夥子送報這麼認真,這麼敬業,天天都讓我們及時看上報。”到庫區村送報,要過一條小河,一到汛期河水漲到大腿,他都沫腰而過,天天送到,從不耽誤村幹部群眾看報。一到冬天,過這條河要脫鞋趟水,過河後再穿鞋,腳都凍成冰塊,幾乎穿不進去鞋,腳凍的青一塊紅一塊紫一塊是常有的事。山再高路再遠水再深我都要把報刊、把書信、把電報送到每戶訂報者手中,讓他們簽上字據。我不能不按時送到,打擊了他們訂報看報的熱情。牛和新憨厚地說道。

在颳風在下雨在下冰雹我也要把報送好

剛開始是步行送報,到後來是騎自行車送報,現在是騎摩托車送報。誠實能幹的牛和新談到無論怎樣個送法,“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論颳風下雨下雪下冰雹,天氣再惡劣,我都拿出時間按時送報。有的投遞員遇到這樣的惡劣天氣,找理由不送了,天氣好了再送,或兩天三天送一回,這樣卻打擊了廣大群眾看報學知識的熱情,越是這樣的天氣他們在家沒事幹,越盼著看報,盼著送報的投遞員快來,想看看新聞。一天中颳風不能光颳風,下雨不能光下雨,下冰雹不能光下冰雹。我趁不下雨的時候不颳風的時間不下冰雹的瞬間抓緊送,或是冒雨打著傘,披著雨衣送 ,絕不會不送,那樣會失去群眾對我的信任。我從沒聽過村裡的幹部群眾說:“小牛你昨天下雨怎麼沒來送報之類的話語。”他樸實的說道。問起牛和新幹送報工作怎麼樣,不管是在村裡德高望重的老族長,還是普普通通的群眾,都對他翹首稱讚,說這個送報的小牛不管颳風下雨都能按時送報,真是風雨無阻,好樣的。

送好了報,我的心安了

當問起牛和新送報為什麼這麼執著,他卻笑著說:“幹一行,愛一行,我送報三十多年,對這份工作有著深厚的感情,送報送習慣了,如果不把報刊送到訂戶手中,我心裡就有一種不安感,就有一種嚴重失責感,送報是一種責任,只有把報送好了,我的心才安慰。”駐臨澗鎮有個部隊,離鎮駐地五公里,他早早的把物件、報刊按時送達 ,恐怕耽誤了軍情。2012年冬季的一天,下著鵝毛大雪,他為了不耽誤官兵看報,徒步五公里揹包去部隊送報,在接近到達部隊營房山路上,突然摔倒,摔成了腿部輕傷。他咬著牙爬起來,強忍著傷痛,一瘸一拐地把信件報刊送到部隊官兵手中,全體部隊官兵感動的熱淚盈眶。“送好了報,我的心安了”是牛和新送報的座右銘。

決心從年輕小夥幹到白髮蒼蒼

牛和新送報已有三十多年,他三十多年如一日,認認真真,無私奉獻,永不言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寫下壯麗的詩篇。他多次被平邑縣郵政局評為紅旗郵路先進個人和五一模範勞動者,多次被臨澗鎮黨委政府評為模範勞動者和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當人們問起他幹投遞員這麼多年,該歇歇了,他卻自豪的說:“我還要好好幹,只要有能力,我就要為社會多幹點事,做點小貢獻,送報是我今生的緣分,是我的事業,是我全部心血,既然有緣,我就要為群眾多送幾年,給幹部群眾服好務,一直送下去,到白髮蒼蒼。生命不息,送報不止。”圖一為牛和新冒雪送報場面。圖二為牛和新為該鎮政府部門送報。

(通訊員: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