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晉城市的澤州縣“有縣無城”,對此你怎麼看?

545288856875


這個是實話,本人土生土長的晉城人,我想我最有發言權。

先來說一下,什麼是縣城。縣城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縣城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澤州縣目前的情況是什麼呢?城區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聚集在一塊,城市功能不明確。在城邊呢可以看到種地的,但是周邊卻是以一大片的修理廠。

第二點澤州縣乃至整個晉城曾經連一所像樣的大學都沒有,雖然現在有了,但有且只有一所,這樣造成的局面是什麼呢,很多人為了上學背井離鄉,農村及城鎮空心化嚴重,留守老人居多。

第三點產業結構單一,以重工業起家,煤炭產業幾乎養活了上一代人,而現在隨著全國對煤炭依賴的減弱,大量的人口面臨失業或者不能養活家人的局面,很多人離開了家鄉去外地工作,輕工業就是一個富士康在苦苦支撐,工資還是隻有3000來塊,遠不如南方一個小城市的平均工資高。

第四點道路的擁擠,澤州縣的道路就是以前農村的道路,雖然鋪上了水泥路,但是道路的寬度實際上就是以前農村的寬度,並沒有加寬,以至於隨著城市化的崛起,城市道路極其擁擠。

第五點那就是平均工資,一個縣城的平均工資2000來元,還不如有些城市的底薪高。

道路擁擠,產業結構單一,平均工資低,人口老齡化嚴重,這個城市沒有具備一個縣城的任何標誌。


大魔王TUAN


一、澤州這個縣級單位怎麼來的?

1983年晉城市(縣級)成立,屬於晉東南地區

1985年晉城市(地級)和長治市(地級)分別從晉東南地區脫離,晉城市區劃為南五縣,原縣級晉城市zf駐地為城區,其他鄉鎮為郊區

1996年,國務院批准晉城市郊區改為澤州縣,駐地南村鎮。

可以粗泛理解為,城區就是當時縣級晉城市的縣城,澤州縣就是當時縣級晉城市的村鎮。

二、為什麼要縣改區?

關於96年的那個決定,歷來眾說紛紜,我們無法探究其中真相,只能把坊間傳言呈上來發人一笑。

1、主動說:無論城區還是郊區,都屬於市zf直轄,在決策和行動上受限較大,而縣級單位則無此顧慮。所以,為了爭取更大的自主權力,當時的郊區向上級請命,主動降級為縣。

2、被動說:上世紀90年代,正是晉城市發展的黃金時期,面對拮据的財政,郊區的存在只會分攤本來就不夠吃的大餅,況且郊區底子薄,負擔較重,為了集中全力建設市區,郊區被迫改為澤州縣,自(自)謀(生)出(自)路(滅)。

從以下幾張圖片,可以勾起一點那時的記憶

至於這個決定的是非功過,不用多說,時至今日已然明瞭,其實在當時,如果決策者們放眼看一看國內其他地區,甚至不用太累,扭頭看一眼呂梁地區,也會明白興衰大勢,也不會做出這個讓人難以捉摸的決定(同一批批文,呂梁地區將汾陽縣提升為縣級汾陽市)。

1996年國務院發佈第25號公報,總共涉及15件審批事項,其中9項涉及行政區劃調整,這裡面8項區劃改革是由低級到高級的“升級”,唯獨郊區改澤州縣,是在“降級”!

三、撤區改縣的弊端

層次1(物質層面)、晉城市市區面積已經由8平方公里(1985年)擴展到41.8平方公里(2015年),紅星街、金鼎路、蘭花路已經延伸到了澤州縣境內,尤其近年來,隨著市區建設不斷向東看,一批重大項目都佈局在了澤州縣金村鎮等地,可是由於行政管轄地域的原因,造成了以下幾點弊端:

1、澤州縣境內的市政建設得不到很好的落實:開工一年的太嶽街東段如今依舊沒有蹤影;金村新區建設也得不到縣zf的有力支持,金匠西街、環城高速連接線等工程始終沒有下文。

2、澤州縣境內的城市管理水平嚴重落後:投入使用的客運東站附近管理混亂,黑車、無證攤販遍地;紅星東街通車後數年,道路兩旁垃圾成堆且無人打掃;重大投資項目得不到有力的政策落實;工商、稅務等服務部門的業務水平較低。

3、城中村改造困難重重:因為土地性質的不同造成城區和澤州縣的拆遷補償差別較大,一路之隔,卻有著天壤之別的補償方案,由此造成拆遷工作進展困難。

4、城市化舉步維艱:澤州縣土地無法列入城市土地管理,面對市區緊張的土地供應,無法有效將土地進行流轉,加上城區和澤州縣招生政策的差異,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市區房價。

層次2(精神層面)、“澤州”這個稱謂已經沿用千年,自隋朝(公元583年)始名“澤州”以來,至清朝(公元1728年)置“澤洲府”,一直到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廢除澤州府,“澤州”一詞千百年來一直指代的是晉高陽陵沁五縣所轄之地,而如今,卻被人為降格成“一縣之名”,在數十年間,已經引起了不少糾紛。

1、澤州縣人並無實際歸屬感:南五縣之一晉城,包括如今城區、澤州縣所轄鄉鎮,區內人們一直以“晉城人”自居,1996年突然地劇變,是對人的歸屬感進行了人為切割。

2、高陽陵沁對晉城市認同感較低:“晉城”在近代僅僅代表了城郊二區,1985年卻突然升為地級市,成為了南五縣的總稱,但四縣人民對此並無多少認同,現在,高陽陵沁的朋友各自說,“我是高平人、陽城人、陵川人、沁水人”,城區的朋友說“我是晉城人”,剩下的澤州縣朋友呢?應該怎樣表明自己的籍貫?

3、不利於晉城人對自己城市歷史的認知:很多人只知道晉城成立於1985年,卻不知晉城已經有了1500年的建城史,歷史上,在晉城大地上出現過多少風雲人物,城市名稱的降格使用,容易讓人產生對歷史的誤解。如:陳廷敬,澤州人。明白的人知道,他是清代澤州府陽城縣人,不知道的是不是產生他是澤州縣的錯覺?





晉城城鑑


歷史遺留問題。晉城市建立奪走了晉城縣的核心部分(命名為城區),剩餘部分改為郊區,本來挺好的事。後來不知怎麼想的,又把郊區改成澤州縣,自然而然澤州也就不會有縣城了。現在已經開始新縣城建設很長時間了,據說十月底縣委縣政府就要搬過去了,其他機構未來幾年也要陸續搬遷。


馮唐李廣


這是一個過度時期,將有一座新縣城展現在澤州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