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現代人常常節食減肥並不是正確健康的減肥方法,還是不要逆天為好。中國是個美食大國,從古代開始就有飲食規矩,不管是在醫術,養生或者飲食一道都注重陰陽平衡,肉菜兩類都要雨露均霑,不可挑食偏食。但飲食一道烹飪方法極多,各省市因地制宜也存在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失美味。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古早的舊石器時代到新時期時代,野外打獵非常耗費精力,還要留著人力山洞中看家,所以慢慢出現了畜牧現象,還有種植糧食,一定程度上幫助發展了生產力。以及火的發現讓人們吃起了熟食,改變的飲食習慣讓人體和生活方式都產生了一定的進化。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我們慢慢學會煮東西以後,為了便於夾到滾湯鍋裡的東西,筷子應運而生,而西方人呢,當時還在山洞裡畫野牛,多吃生食而產生刀叉。當今餐桌禮儀多重西餐,事實上對方開化得並沒有我們早,古代中國的餐桌禮儀說起來可不少,在國內刀是不可以上桌的,這是無理且野蠻的。我們拿筷子也有非常正規標準的方式,也有相應的說法。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在三千多年前,《周禮》已經記載了食物分類和烹飪方法,隨著國內不同地域的民眾遷徙和地理位置限制,民間的飲食水平逐漸提高,菜式和菜系也更加豐富。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人虞宗就寫了本《食珍錄》,寫比較高級的名膳。在大約七百年前的元朝,就出現了最早的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因為是醫師所著,所以以藥膳為主,闡述了各種食物的飲食效用。到了明清以及現代,記載美食的書籍就越發多了起來,如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現代書店裡一大摞的美食書籍不一而足。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為了便利和美味,在飲食上越來越精細,這不是相悖的。為了便於消化我們把米和麥子磨粉製作成包子饅頭燒餅之類,有趣的是上海人對於饅頭和包子的叫法是相反的。而米飯也能吃出許多花樣,鍋巴也能滿足人們對零食和飽腹的偏好。同樣也為了便於消化,吃點乾的也要喝湯,清湯為湯,濃湯粘稠為羹。精緻飲食如開水白菜用料昂貴精細,最終返璞歸真,乍一看就像開水和白菜,嘗一口其味無窮。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古代雖然已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但是在宴席上上菜速度也很重要,當時技術還沒有現在發達,等菜上齊都涼了。江南地區的婚宴有種特色就是蒸菜,用許多大蒸籠可以同時蒸許多菜,筆者在某婚宴上見過用大蒸籠蒸許多盅鮑魚湯的,其餘菜色就是大師傅自己炒的了。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最近已經臨近年關,許多家庭團圓都會吃個火鍋。火鍋便於涮菜,易煮易熟,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吃到不同的菜和肉類,實在是非常聰明便利的發明,而在川渝地區由於溼度比較大,所以辣味火鍋是他們的日常,而其他地域多是清湯火鍋,由於個人口味不同還演化出了鴛鴦鍋。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火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而筆者更傾向於它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需求產生。海昏侯墓出土的鍋子沒有放置火爐的位置並不太像火鍋,應該是類似溫盤的溫器。而溫盤當今已經見不著了,多年前有手藝人複製溫盤雖能短暫保溫但是略重,食器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今天吃點啥?回溯歷史,看我國飲食文化

在主食之外,我們飲茶解膩,飲酒佐食。也有拿茶酒當做調料製作美食,如茶葉蛋、西湖龍井炒蝦仁、酒釀蛋、醉蟹、啤酒鴨之類。中國文化任何領域發展多年都是非常精深有意義的,茶酒都有許多分類,充滿地域和文化特色,也存在不同功能,會友賦詩即為風雅之助,借酒消愁即為排遣情懷。

不如今天來一杯溫黃酒,炒兩個小菜,飯後飲一杯功夫茶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