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為什麼又重新加入了行星行列?

範佛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以後,雖然也有科學家提議重新把冥王星升級為行星行列,都都沒有成功,目前冥王星還是屬於矮行星,並沒有被重新升級為行星!

所以,問題本身就不夠嚴謹,冥王星重新加入行星行列還有很長的路早走,或許永遠不會升級為行星!

那麼為什麼冥王星會被降級呢?

天文學家對行星的定義主要基於以下幾點。一,圍繞太陽運行。二,質量足夠大。三,運行軌道類似圓形,也就是不能太扁平。四,清除周圍天體,也就是說不能有類似的天體!

而冥王星除了滿足第一個條件之外,其他三個條件都不太符合,特別是質量不夠大,同時冥王星並沒有清除周圍天體,冥王星雖然也有自己的衛星,但事實上冥王星和它的衛星更像是互相圍繞彼此旋轉,同時,柯伊伯帶還有大量的天體沒有被清除!

所以,雖然不斷有天文學家提議重新升級冥王星為行星,但目前看來可能性不是太大!太陽系曾經的第九大行星註定成為歷史!不過不管怎麼說,矮行星也可以算是行星的一類,只不過等級比行星要低,但比衛星要高一級!


宇宙探索


冥王星為什麼又重新加入了行星行列?

自從冥王星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開除以來,已經過了一輪生肖了,儘管恢復冥王星行星資格的呼聲很高,但從來都沒有走到過重新投票它是否回到行星行列的程度,更不要說恢復行星資格了!

那麼冥王星是怎麼被開除出行星行列的呢?好端端的冥王星一直在軌道上兢兢業業的公轉著,招誰惹誰了啊,還被開除,這是在是太丟面子了!!!

其實這還真不是冥王星的錯,而是被人家拉下水了.....假如沒有發現類似的柯伊伯帶天體那麼冥王星勉強坐上九大行星的末位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事情並沒有朝著各位想像的方向發展!在2005年1月5日發現了鬩神星,不過用的卻是2003年10月21日拍的照片,因此從這海量的天文數據分析中仍然可以獲得大量的新發現,這是在是汗顏,因為數據處理能力不夠!

請注意三個不同的位置,因為只有太陽系內的天體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明顯的位置改變!鬩神星 漸漸露出水面,而當時的鬩神星看起來比冥王星還要大一些!發現者甚至將它列為第十大行星!

這就讓國際天文聯合會尷尬了,這冥王星是名義上的九大行星,但新發現的居然還比它大一些!不過它和最小的行星相比仍然有巨大的鴻溝,當時已經有一批天體被歸類為矮行星,因此國際天文聯合會為避免以後出現類似尷尬的情況,將新發現的鬩神星歸類為離散型天體(因為鬩神星的軌道極為傾斜,距離97天文單位,公轉週期為557年),而在2006年的8月24日,在IAU大會上將冥王星也歸類到了矮行星行列!

當然經過2010年鬩神星掩星的精確觀測後確認其直徑約2326公里,比冥王星2371公里的直徑略小,但這已經於事無補,遠離黃道面,有一個極橢圓的軌道,直徑也不夠.....這些統統都是矮行星,其實關鍵還是直徑不夠,無法清理自己軌道內的其他天體!!

不過讓冥王星迴歸的呼聲一直都沒斷過,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即使迴歸人類依然不會放棄尋找柯伊伯帶內或者更遠的外層的行星機會,畢竟對柯伊伯帶帶天體觀測後認為其軌道外依然會有大型天體存在干擾!

但這仍然沒有滿足天文學家的要求,不夠大!

而且蘇美爾人曾經記載了12星圖,我們太陽系有12顆行星?

但種種發現都不是天文學家想要找的那一顆巨行星!

更是衍生出了2012的末日論,當然這事件已經成為過去,但行星的尋找卻才剛剛開始而已!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冥王星並不是重新加入行星行列吧,而是由行星除名為矮行星,降了一個級。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協會經過表決決定將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也變成了八大行星。

在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了,剛發現的時候人們認為這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其實早在19世紀40年代科學家通過牛頓力學分析了天王星的軌道波動之後就成功地預測了海洋星的存在,19世紀末的時候有一些天文學家通過對海王星的觀察推測還有其它的行星對於天王星的軌道運行有影響,於是就有人提出了太陽系還存在第九個行星的假說。

此後的幾十年很多天文學家試圖尋找這第九大行星,可是由於技術所限一直無法拍到清晰的冥王星圖片,直到1930年才由天文學家湯博拍攝到了一張質量不佳的照片,才算是確定了這個天體的運動,於是冥王星就這樣被發現了。


冥王星的發現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被發現之後也是一直都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但是從發現之日開始,關於冥王星的爭議也是一直都不斷,一開始錯誤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認為它的質量比地球還大,但是通過近30年的觀測發現,它的質量遠遠不如地球,直徑甚至還沒有地球的衛星月球大,也因為質量比較小的緣故,冥王星也沒有衛星。

此外,冥王星的軌道也不規則,它的公轉軌道太過於接近橢圓了,同時,它的軌道還穿過了海洋星的軌道,可以說它的軌道是混沌的,而且其周圍小行星很多,不像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周圍的空間空蕩蕩的。


正因為此,冥王星顯得與太陽系的行星非常不同,所以最終也免不了被除名的命運,降級為矮行星。此後,科學家重新定義了行星的定義:一、首先作為一個行星,它需要圍繞恆星運轉;二、質量足夠大,軌道近似為球形;三、能夠清除軌道上除了衛星的其它天體。而冥王星好像除了第一個條件滿足之外其它的都不滿足,所以冥王星自然而然被踢出行星行列了,以後也不會成為行星的。


鏡像宇宙


這個問題量子菌來回答,冥王星沒有重新加入大行星行列,它只是曾經加入過九大行星,從1930年被發現後,一度位列九大行星。

然而在2006年,經過國際天文學會的投票,決定把它從九大行星行列中剔除,現在冥王星只能被稱為太陽系的矮行星。

冥王星的行星命運就是這麼離奇,人們一開始在強烈的湊夠九大行星的願望中,把它列入了行星的行列,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科學新聞。但後來的觀測,發現最初對冥王星的質量以及體積的計算有誤,其實它的個頭比想象中要小的多,儘管冥王星也擁有幾顆衛星。但這不是行星的標準。

同時冥王星的軌道特徵也與其他行星明顯不同,它的性質更類似於幾大行星的衛星。冥王星的軌道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軌道平面有明顯的角度差異。

某些理論甚至認為冥王星原來是海王星的一個衛星,在某次碰撞中脫離了海王星的引力,從而在外逍遙,這種理論可以解釋冥王星非常扁圓的軌道,以及及其傾斜的自轉軸等問題。

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學會證實給出了行星的條件:必須圍繞太陽運轉;質量要足夠大;周圍要沒有相似大小或形態的天體。這樣,冥王星就不滿足以上條件了,它的體格太小,木星的幾個衛星都表示不服。在2006年被除名以後,冥王星就叫為矮行星了,美國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在2015年7月飛越冥王星和它的幾個衛星,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觀測。


至於冥王星會再次成為大行星嗎,應該是沒有機會了。但它冥王星的命名,依然留在人們心中,我們還會記得它是曾經的第九大行星。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冥王星是在1930年被發現的,當時人類礙於技術原因無法對冥王星進行進一步的瞭解,只能籠統的把冥王星也當做行星來看待,所以在太陽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九大行星,直到今天還有人認為太陽系是九大行星。

自從冥王星被發現並且加入行星行列後,天文學家對它的關注度就逐漸上升,其實冥王星的質量一開始就被算錯了,幾十年後天文學家才意識到冥王星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還小,但是“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早已經變成了人盡皆知的常識,國際天文學界雖然也計劃開除冥王星,但遲遲沒有行動。

2005年天文學家於太陽系外圍離散盤內發現了鬩神星,它的質量比冥王星還大,而且擁有一顆衛星,新天體的發現與技術的進步讓天文學家徹底看清了冥王星的真面目,它的質量只有月球的六分之一,體積是月球的三分之一,而且冥王星的軌道和其他行星的軌道相比太過傾斜,種種事實迫使天文學家們重新定義行星的概念,以及決定冥王星的命運。


2006年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全體天文學家基於冥王星的數據進行了正式投票 結果冥王星就被開除星籍,從一個行星降格成一個矮行星。

從2006年後太陽系就一直是八大行星格局,冥王星再也沒有回來過,而且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圍又發現了許多新的天體。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重新加入是不可能的,因為從2006年人類劃定新的標準開始,冥王星就註定要被踢出行星的行列,而且從那之後冥王星就有了一個新的稱呼,這個稱呼叫矮行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冥王星會被降級成矮行星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冥王星本來的身份就名不正言不順。

冥王星是人類在海王星之外,發現的第一顆星球,且當時發現這顆星球的時候,它的反光率和金星差不多,於是人們就錯誤的認為它和地球差不多大。

那麼如果真是如此的話,冥王星毫無疑問肯定是一顆行星,但在後續的觀測當中,科學家們發現這顆星球似乎非常小,直徑只有2370公里。

一顆直徑2000多公里的行星是不是也太小了,要知道連月球的直徑也有3000多公里,所以簡單的說冥王星還沒有月球大, 於是人們開始審視冥王星的身份。

然而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人類進一步的天文觀測,因為科學家在柯伊伯帶當中,又發現了幾十顆和冥王星差不多大的天體。

如果冥王星也算是一顆行星的話,那麼這些新發現的天體應該也是行星,但如果這樣的話,行星的數量似乎也太多了,而且這還不包括那些沒有發現的。

所以人們在經過討論之後,決定將行星的範圍縮小到海王星以內,於是像冥王星等一些體積不夠大的星球,自然就被排除出去了。

除非說人類以後能在更遙遠的地方,發現一顆質量更大的星球,否則九大行星的稱號只能在歷史書當中出現了……..


種植恆星


自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後或者開除後,一直都有人鳴不平,從冥王星粉絲一直到專業天文學家都有。但它還沒有被天文學官方組織再次認可,因此它現在還是一顆矮行星。

圖示:有人說當初是人們非要湊九大行星,才把冥王星算成行星的。這樣1+9=10,人們才認為這是一個和諧完美的太陽系。真的是這樣嗎?


今年,就有一群天文學家,集體為冥王星鳴不平,他們發表了一篇論文“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Asteroids from Planets to Non-Planets”(小行星、行星、非行星的再歸類),要求將冥王星重新歸類為行星。他們是奧蘭多中佛羅里達大學的一群天文學家,他們詳細的梳理了過往的許多科學文獻後認為,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投票將冥王星從行星中除名的原因是站不住腳的,換句話說就是無效的。

這篇論文被某些媒體報道了出來,於是又在冥王星鐵粉中掀起一股熱潮,那麼冥王星真的還會回來嗎?還是繼續呆在它現在的地位:矮行星,繼續存在著。

話說,,當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號下午被除名,由國際天文聯合會投票決定將它降級為矮行星的時候,同年1月19號發射的前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才剛剛啟程呢,離冥王星還有億萬裡之遙,而新視野號上還搭乘著當初發現冥王星的那位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的骨灰呢,這是第一例將人類的骨灰送到如此遙遠的星空之處。

圖示:左邊就是湯博的部分骨灰。經過差不多10年的孤獨旅程,新視野號在飛行了大約48億公里後,於2015年7月14日在離冥王星萬多公里的地方,對冥王星說了聲哈嘍。湯博算出了冥王星的軌道,現在他可以一償夙願了,真正“看清”他的摯愛。



不妨,讓我們看看,這些天文學家在論文中都說了些什麼吧。


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

這問題涉及到如何定義行星?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給什麼是行星做了三條新規定:

  1. 首先它必須是直接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
    冥王星 Yes

  2. 其此它的質量要大到能克服固體應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乎球形)
    冥王星 Yes

  3. 最後,它得能清空其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
    冥王星 No

和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冥王星就倒在了第三條規則上,這條規則彷彿就是為冥王星量身定做的一樣[捂臉][捂臉][捂臉]。


總之,冥王星就是倒在最後一條規則上,因此慘遭降級。

至於什麼冥王星質量太小,還沒有木星的某些衛星大,這些說法可能也有道理,但是並沒有進入定義行星的規則中。

圖示:白線的軌道就是冥王星(Pluto)的軌道,黃線表示新視野號的軌跡,與冥王星相會,然後飛出太陽系,它也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以及其衛星,卡戎;尼克斯;許德拉的探測器。


由於受到海王星的引力影響,冥王星與柯伊伯帶中的冷凍氣體和其他物體共享其軌道,換句話說,要是冥王星能把和它共享軌道的這些雜物給驅除或者合併在一起,那麼冥王星就能成為新規則下的行星。


但是寫上述那篇論文的天文學家們認為,首先用投票來決定是否行星,這一行為就不合適,而是應該用科學文獻中的先例和行星概念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天文學家中塑造關於行星分類學的共識。而且他們還認為關於判定行星的第三條規則是不合理的。


按老規矩,那麼過去兩個世紀的科學文獻中,只有一篇論文,明確提出用是否能清除其軌道上其他天體的要求,來對行星進行分類。但這個要求在現代天文學中未必合理,因為如果要仔細考察,恐怕沒有哪個行星,是完全清除了軌道上的所有小天體的。共享軌道,恐怕是難免的事。


而且,他們進一步指出,行星軌道的動力學絕非不變的,無論是在一個太陽系內,甚至還有一些被從自己太陽拋出的行星,那麼它們還是行星嗎?如果按照新規定?我們要怎麼稱呼那些流浪的行星?


這些天文學家認為,三條規定中只有第二條算是真正觸及的行星的靈魂和本質。

它的質量要大到能克服固體應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乎球形)


因為,這反應的是天體的內在秉性,這也是從一堆顆粒或小石塊或者小行星,變成一個行星的關鍵步驟,或者說是量變引發質變的步驟,是行星演化過程中的里程碑,一個成就。只要達到這個成就,即只要質量大到在引力的作用下,能收縮成近乎球狀,那麼它就踏入了行星的範疇,登堂入室了。至於是否圍繞一顆太陽轉,軌道如何,都是次要的事情。


當這件事情發生後,天體的內部將會激發出一個異常活躍的地質過程。


而新視野號發回的新資料,顯示出冥王星擁有一個地下海洋,擁有湖泊,擁有多層大氣,甚至還擁有有機化合物,大大出乎人意外,所以這也是有人再次為冥王星的地位呼籲的原因,冥王星還有自己的衛星,真的是個非常有趣的行星。

圖示:發現冥王星的湯博,終身都沒有見過清晰的冥王星圖像,現在他可以真正安息了。


Philip T. Metzger, Mark V. Sykes, Alan Stern, Kirby Runyon.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Asteroids from Planets to Non-Planets. Icarus, 2018;

一個名稱真的那麼重要嗎?

對於研究冥王星的天文學家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如果冥王星早早就被開除,您想想還會有新視野號這樣的計劃嗎?這涉及經費問題和自己的研究是否被重視的問題,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啊。


對於我等吃瓜群眾來說,不管冥王星的地位如何變化,都能感覺到人類的偉大之處,正在於我們的思想可以近乎無限的延伸。您認為呢?


說說想法嘛,又不要錢 ^_^


三思逍遙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嚇的我馬上點了進來。我以為我好像落掉了什麼重要的新聞一樣,因為我從來沒有聽說冥王星又被重新定義為行星的報道啊。


作為一個90後的農村小孩,愛好自然科學但科普書籍匱乏,在太陽系科普方面經歷了一段模稜兩可的過程:最初的各種書籍中都明確說明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這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個常識。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八大行星和九大行星的說法便同時存在了。由於先入為主,我曾經一度以為這是編書的人犯的錯誤,或者說是他們的個人看法,我還在堅定地認為太陽系就是九大行星,甚至為他們在天文上的不嚴謹而感到無語。直到更大以後才知道,原來冥王星在2006年被踢出行星的圈子了。


行星一詞由來已久,但一直到2006年,科學家們才給了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首先必須環繞著中央恆星轉,其次必須有足夠的重力使其能夠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也就是球形,除此之外,還要能夠將其軌道附近的天體清除,最後一點,中心不能夠有核聚變發生。而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比地球的衛星——月球還要小,在冥王星附近又發現了很多和它一樣大甚至比它還大的天體,冥王星和它的衛星之間質量體積的比例也比其他行星要誇張的多。正是由於這多種因素結合下來,冥王星就被行星家族被除名了。

因此,就我瞭解到的,冥王星沒有被重新歸於行星的行列,而且將來回歸的可能性也不大。只能說,真是可惜了這個懷抱小心心的遙遠天體了。


張家小智兒


也許有的人要疑惑了,冥王星是矮行星呀,怎麼就又成了行星了呢?實際上這個題目恰好是一個"白馬非馬論"的反證。就是說白馬是馬嗎,答案自然是白馬是馬;那麼矮行星是行星嗎,正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當然這個結論估計會招來不少非議。

那麼,咱們接著先搞清楚什麼是行星,簡言之行星是指自身不發光,環繞恆星運轉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即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而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這樣看來,我們可以確切的說,冥王星也是行星,冥王星不僅環繞恆星太陽公轉,而且其質量也足夠的大,其形態同樣呈圓球狀,甚至冥王星還擁有自己的衛星(也有科學家認為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屬於雙星天體系統)。只不過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對天體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學家又把太陽系行星天體作了細分,以體量大小和運行環境等指標,把行星劃分作大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等幾類,將原本屬於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劃入了矮行星行列。

所以,不是說冥王星又重新加入行星行列,冥王星本身就是行星,只是天文學界對行星和冥王星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的設定與進一步的歸類。


亞馬孫蝴蝶


冥王星表示,這次和我無關,我自從2006年被降級為矮行星之後,就沒有再回來過,其實我並不在乎這些名頭。

剛剛推送中看到這個問題,我以為是最新的大消息,冥王星又要重新回來了呢,原來並不是。

天文上如何來定義一顆星球是否是行星的呢?

  1. 第一點首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大天體,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呈現出圓球狀。

  2. 必須有能力清除它軌道範圍內的小天體,自己是老大,就比如地球,地球的公轉軌道中,只有地球這一顆大天體,月亮只是衛星。

由於冥王星並不滿足第二條,所以冥王星被行星聯合會除名了,自此便從未再重新回來過,你說氣不氣?

個人的淺見,你們有什麼要補充說明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