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世界最先進,服役後卻百病纏身的澳大利亞“柯林斯”級潛艇


柯林斯級潛艇,是澳大利亞海軍的一級常規潛艇。

柯林斯級潛艇由瑞典考庫姆造船公司設計並參與建造,首艇於1989年在考庫姆造船公司船廠開工建造,之後轉移到阿德萊德造船廠建造。

主要任務是反艦、反潛、警戒、蒐集情報、佈雷和執行運送潛水員登陸等特種任務,活動海區為中遠海,也可用於執行遠程作戰任務。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遠離其他大陸,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國海軍在國防力量中的重要地位。澳大利亞海軍成立後的50年內,其主要依靠英國海軍的潛艇及其艇員擔任海軍防務。

20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購買了6艘奧伯龍級潛艇,才有了自己的潛艇部隊,這6艘潛艇都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計建造的,服役已有30多年,雖經過20世紀70年代的現代化改裝,但仍難以承擔起現代潛艇在海上防務的重要使命。

自20世紀70年代始,澳大利亞按照“自力強化國防”的策略,制訂了“潛艇現代化計劃”,但終因經濟實力不濟,無力付諸實施。

20世紀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亞經濟復甦,加上墨爾本號航空母艦的退役,潛艇便成為進行區域防禦戰略的中堅力量。鑑於奧伯龍級潛艇即便進行現代化改裝,也無法達到海軍需求,因此,澳大利亞政府籌措了40億澳元決定用於新一代潛艇的採購。

1981年,澳大利亞海軍宣佈了建造新一級潛艇的計劃,由於澳大利亞並無獨立設計建造先進潛艇的技術能力,而美國早就停止了常規潛艇發展,當時的日本受政治限制而無法對外輸出潛艇技術。因此1982年,澳大利亞向歐洲各大潛艇製造商發出了招標書。

招標書既要求新潛艇可以擔負在澳大利亞海域之外的遠洋巡邏使命能完成蒐集情報,特別是電子情報的任務;又要求新潛艇編制人員要儘可能少,自動化水平儘可能高,並技術轉移至澳大利亞本土生產。

瑞典、英國、德國、荷蘭、法國和意大利6個國家的7個潛艇設計與製造公司參加了投標。澳海軍進行了三輪評估篩選,進行綜合比較後,最後選擇了瑞典考庫姆造船公司的471型方案,並選擇2家作戰系統供應商。

1985年,澳大利亞與考庫姆造船公司簽訂了設計方案合同,由考庫姆造船公司與澳大利亞3個公司組成的澳大利亞潛艇公司作為主承包商。1987年6月3日,考庫姆造船公司與澳大利亞海軍在堪培拉議會大廈簽訂了建造6艘柯林斯級潛艇的合同。

柯林斯級潛艇設計的471型方案是以瑞典考庫姆造船公司於20世紀70年代末設計,於1987年至1990年相繼進入瑞典海軍服役的A17西約特蘭級潛艇為母型。471方案基本上是將哥特蘭級設計圖紙放大了近三倍。

柯林斯級潛艇採用拉長水滴型線型,具有帶突出整流罩的鈍圓形艇艏和尖錐尾,外形類似放大了的瑞典西約特蘭級潛艇;指揮台圍殼外形低矮細長,前緣稍向後傾,頂部後緣有特別的平臺延伸,整體呈流線型,位於艇體中前部,其上裝有水平舵。

指揮台圍殼後部的上層建築,在靠近艉部的位置與耐壓艇體的銜接時形成一個十分陡峭的斜坡;艇體橫剖面呈圓形,迴轉體尖尾上裝有呈X形佈置的尾舵和直徑達4.4米的7葉大側斜低速螺旋槳。

柯林斯級採用的這種主艇體一操縱面一螺旋槳的配置方案,具有特殊的優越性。首先先是操縱面的尺度不超出艇寬和龍骨基線,潛艇離靠碼頭、進塢坐墩和坐沉海底十分方便。其次是潛艇具有優異的穩性和機動性,無論水面,還是水下狀態穩定航行時,均具有良好的航向保持性,機動航行時也具有靈活的操縱性。


尖錐尾線型具有比較均勻的伴流場,附體阻力較小,有利於提高艇的航速和降低螺旋槳噪聲;存在的問題是艇體艉部無任何圓滑過渡的連接以及不合理的指揮台圍殼形狀,使其水下航行時,後半部艇體產生顯著流體渦流,並直接進入艉部的螺旋槳工作區,引起槳葉振動和噪聲。

柯林斯級潛艇採用的是單殼體結構,2層連續甲板,殼體壽命30年。為了提高總體性能,降低艇體重量,該艇艇體是用瑞典產的抗拉伸高強度鋼製成的,這種合金鋼比HY80及HY100型鎳鉻鋼更易焊接和加工。

全艇採用小儲備浮力的大分艙,整個艇僅艏端和尾端設有主壓載水艙,中部為單殼體,帶有脫險筒的雙層耐壓隔壁將整個耐壓船體分隔成2個水密艙。柯林斯級的大分艙結構,給總體佈置帶來了更大的靈活性,使艙室得到更充分的合理利用,有助於改善潛艇的適居性。

柯林斯級潛艇採用柴電推進系統驅動單軸螺旋槳,動力推進系統有3臺V-18B14海特莫特17缸4衝程柴油機,持續功率6020馬力;3臺熱蒙特·施耐德交流發電機,提供3500kW的電能;4組瓦爾塔管狀鉛酸電池,分2大組佈置在一個耐壓隔艙中。

1臺熱蒙施奈德3MW雙電樞直流主推進電機,功率7344馬力;1臺麥克塔嘎特·斯科特公司的DM-43006應急推進液壓電機。柯林斯級的動力源配以低阻力的艇體以及高效率的螺旋槳。

柯林斯級潛艇配備有6具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在艇艏分3組佈置在左右兩舷,每舷的發射管均可單獨操作。可發射美國“魚叉”AGM-84反艦導彈和MK48型魚雷MOD4型,反艦反潛兩用,也可裝載水雷。武備配置中增加了多用途發射管的數量和武器攜帶量,同時注意了雷彈的配比,共攜載武器23枚,配備44枚水雷。

水面排水量3051噸,水下排水量3353噸;艇長77.5米,寬7.8米,吃水7米;水面航速10節,水下航速20節;潛深300米;編制42人。

柯林斯級潛艇服役後各種故障不斷,被迫一次次追加預算,其主要問題都集中在動力、噪音、火控和密封這四個方面,此外,由於密封性不好,柯林斯級的漏水量達每小時數百升之多,嚴重超標,既不敢高速行駛,又不敢深潛,後經重新設計艉軸密封圈才得以解決。

柯林斯級的各種“百病纏身”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對潛艇性能的盲目要求,導致設計公司在沒有大型潛艇建造經驗的條件下,採用簡單放大的方法以滿足主要指標,影響了潛艇的可靠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