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一個道士卻拿著金剛經?

1994天才


我覺得,純粹就是劇組沒有在意這種小細節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金剛經》作為佛經,可能在民間流傳和影響力相對來說要比其他佛經要廣,婦孺皆知。所以可能劇組一時疏忽,拿出一本金剛經作為道具。我看其他回答者,闡述牽扯到了什麼儒釋道三教合一。儒家思想文化什麼時候牽扯到斬妖除魔祛邪鎮災了?佛教戒律皈依三寶後,禁止信仰其他外道。就是成為佛門弟子,則更不可能還是道士身份。為了所謂的優質回答,寫出唯美不切實際的片段害人害己!

如果說,燕赤霞手捧一本《聖經》,你們說三教合一思想的會不會說出中西結合效果更好的觀點?

如果我是導演劇組,肯定讓燕赤霞手持一本《楞嚴經》,楞嚴經才是最正統的“破魔大全”!

《楞嚴經》的緣起是佛陀弟子阿難被淫戒所困,佛陀命文殊菩薩前往救助併為阿難開示禪定、破魔神咒。由此,應阿難之請,佛陀示現了七處破妄、顯見、五陰、六入、七大、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聖自證境界及楞嚴法門。最後,佛陀又說五十種陰魔事,因此《楞嚴經》的基本結構正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被稱為“破魔大全的寶典,諸魔的剋星”。

而燕赤霞口中的“般若波羅蜜”,則是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然,我覺得,影視中為追求藝術效果,另外般若波羅蜜可能“朗朗上口”,所以也會經常出現般若波羅蜜這樣的咒語。

而“天地無極乾坤借法”出自道教隱宗中的太乙天尊的《太一拔罪斬妖護身咒》,在南北朝時期特別有名。全文咒語如下:

操天道、化兩儀,生陰陽、轉乾坤,應赦令。

天地無極,乾坤借法;法由心生,生生不息。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乾坤無極,風雷受命;龍戰於野,十方俱滅。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伏化天王,降定天一;天地玄黃,陰陽妙法。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天羅維網,地閻摩羅;慧劍出鞘,斬妖誅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而燕赤霞,無論答者如何描述牽強附會,他都是一個道士。再次重申,皈依三寶皈依佛門後,肯定不會是道士!作為影視,肯定要追求視覺的藝術,如果鑽這個牛角尖不放,會很累。至於為何是金剛經,這顯然是一個bug!


人文觀園


首先聲明,倩女幽魂中燕赤霞揣著金剛經這個情節,對我的人生有著重大影響,所以借題聊一下,問題的答案卻不是我想說的。



大約在2003年吧,我得了極其嚴重的心臟病,還有神經方面的。極其的痛苦,無法工作。可以這麼說,我這輩子最大的驕傲就是熬過了那些年,沒自殺。症狀我就不談了,總之就是一點,那時候,死亡真的是一種誘惑和享受。

但這種病吧屬於虛症,折磨得我生不如死,但到醫院檢查,根本看不出來啥,只能告訴我注意休息,調節情緒。畢竟是中國人,實在沒辦法了,求菩薩吧。當初我自己在家默默許願幾次,如果菩薩能保佑我度過這個災難,我以後成家,肯定信佛,供菩薩像,每天燒香磕頭。

當時也是病急亂投醫,也沒想靈不靈。反也難受,但也沒惡化,就這麼熬著。

當然,我雖然身體不好,性格是極其強硬的,也是神鬼不信的主。求菩薩也是被折磨的實在沒招了,等身體穩定住了,許的願也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後來經家裡介紹,認識了我那萬惡的前妻。在結婚之前她也找人算了命。算命的告訴她:你要是跟這個人結婚,你不能要任何彩禮,你必須抱著菩薩像進門。

所以當我成家的那一天,實際上家裡就是直接有了菩薩像。這也是還了我當年許的願。可惜,那時候沒有接觸佛經,對佛教不瞭解,仍然是不信的。菩薩就擺在那,偶爾上根香。

後來有一天週日加班,我們公司是門市,就我跟前臺小女生倆人,她在外面,我在屋內。我正在作圖,聽見外面有人跟前臺女生聊天,然後倆人邊聊邊走的,就到了我這裡。進來的是個算卦的中年婦女,她看見我之後也不搭理前臺了,跟我說:你這個人太固執,誰的話你也不信,就信你自己的,你就是該信佛的,你就是不信,家裡供著菩薩你不燒香,我都不用看,別人手心三根線,你手心是四根線。確實,別人手心是生命線,事業線,感情線三根,我多了一根,從手腕開始向上,延伸到食指和中指之間。

這婦女說完,我覺得挺有趣挺好玩,說的還真準,她咋知道我家供菩薩不燒香呢?她咋知道我手心有四根線呢?但即便是這樣我就是當件趣事處理了。現在估計當時我都快把菩薩氣得變身了。

後來的人生就是一路破敗,一敗再敗,最後是一無所有。2015年入冬,我躲在小黑屋裡,百無聊賴,在網上抽了個籤,簽上寫著:保得平安願不還。這就有點太明顯了。當時我就想,是不是當年我許下的願,結果是靈了,然後我不信佛,不拜菩薩,不還願,現在是菩薩不保佑了,我才混成這個德性。實在不行,咱就試試信信吧。實在是沒招了。

可要是真信,從哪開始呢?然後我靈機一動,就想起來了倩女幽魂裡燕赤霞懷裡揣著一本金剛經,這經書一露面妖魔鬼怪就魂飛魄散了。這是我當時對佛經的唯一印象,於是就在網上購買了一本:金剛經。

這部金剛經到手,我才發現,還有這麼廣闊個世界,這就是我應該追求的東西:宇宙人生的真理!


銳視覺何老師


電影《倩女幽魂》折射的是八九十年代香港導演、演員對於仙俠佛道的觀點,而並非是清朝(古代)人們的觀點。

在《聊齋志異》原著中,燕赤霞其實不是道人打扮,而是書生打扮,手中更沒有拿著什麼《金剛經》。

日暮,有士人來,啟南扉。寧趨為禮,且告以 意。士人曰:“此間無房主,僕亦僑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寧 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幾,為久客計。是夜,月明高潔,清光似水,二人促 膝殿廊[8],各展姓字[9]。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寧疑為赴試諸生, 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詰之,自言:“秦人[10]。”語甚樸誠。

在《聊齋·聶小倩》故事原文中,燕赤霞其實是一個操著陝西口音的“士人”,即讀書人。

古代的讀書人怎麼會法術呢?其實,早在唐朝李太白筆下,讀書人中就有劍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讀書人經常遊學在外,除了會四書五經,很多人也會學一些奇門術數傍身。

故事中的燕赤霞,就是一個貌似書生的奇門“術士”!

後文中燕赤霞也自稱是“劍客”,身背劍袋,曾斬殺許多妖魔。

女鬼聶小倩則稱之為劍仙,她評價破爛劍袋說:此劍仙將盛人頭者也。

在電影《倩女幽魂》中,導演延續了香港電影一貫的道士降妖捉鬼的觀點,將燕赤霞定位為道士,不過,又因為八九十年代佛門大昌,道門衰弱,佛門壓道門一頭(在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中,就過分拔高了如來佛祖、觀音菩薩的地位),因此在電影中,道士燕赤霞在乾坤劍法沒用時,只能用出《金剛經》這等大招了。

在《倩女幽魂》第三部中,更是直接請出和尚,用佛法才徹底將樹精姥姥鎮壓。


葉之秋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說一說,《倩女幽魂》這部電影,87版張國榮和王祖賢,午馬等人的《倩女幽魂》是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在《聊齋》等鬼故事系列中,至今也沒有幾部能如此的經典。人鬼情未了這一直是人們所喜愛的話題!這部電影和普通的電影不同,香港一般電影拍攝時間僅僅三到六個月,而《倩女幽魂》除了大量的前期準備時間外,還足足拍了八個月之久!監製徐克,導演程小東對藝術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電影在拍攝過程中也是不斷地修改劇本,不斷的完善情節,這才成就了今天的《倩女幽魂》!

其中,由午馬飾演的燕赤霞,一定給人印象深刻!手持佛教《金剛經》,我覺得和燕赤霞這個道行很高的道士角色並不矛盾和衝突。首先,《金剛經》是佛教中具有大智慧的經書,可以讓人成功通往西方極樂,金剛都是非常強硬之意,可以說是佛教的經典著作。儒釋道思想一直都是很好的交融,三者在一起能夠和平共處,並不是水火不容!燕赤霞口中所說的咒語:“般若波羅蜜”也是佛教用語。作為一個道行很高的道士,燕赤霞肯定是精通了道教和佛教的精髓的!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這個問題還是挺有意思的,《倩女幽魂》老麥還是很喜歡的,徐老怪早期的作品,充滿著江湖的豪邁與無奈,即便是鬼神世界亦是如此。燕赤霞最經典的鏡頭,無疑是在蘭若寺一段說唱的劍術:道可道,非常道,天道地道人道劍道……

而期間,燕赤霞降妖除魔那一場,說的確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裡的經文,於是,很多人就疑惑了,你一個道士降妖除魔咋跟和尚似的念起經文來了?那麼,老麥就與諸位掰扯掰扯吧,大家就當故事來聽,就像是把《倩女幽魂》當故事來看。

首先,電影中並沒有交代,燕赤霞是道士,只是有著道士的打扮,有著道士打扮的人就一定是道士嗎?也未必。於是,我們就來看看《倩女幽魂》的發生年代,影視中並沒有交代的很清晰,但從裡面出現的一些官職可以看出,應該是明朝時期,從故事背景中民不聊生來看的話,差不多是明末,滿清入關時期,當然故事裡大約也都是架空歷史的。

明朝時期,道教、佛教都有所發展,而我們從隻言片語中來看下燕赤霞的身份: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寧疑為赴試者,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詰之,自言秦人,語甚樸誠。也就是說燕赤霞來自秦地,而且會御劍飛行術以及萬萬劍訣,差不多來看的話,師從應該是隱秘的古老方術。或者說,燕赤霞本身是一個術士,而非道士。

而作為方士(或說是術士),則是中國本土最早的玄學門派,風靡於秦漢兩朝,漢時佛教慢慢在中國興起,作為中國本土的玄學門派,自然也會研學佛教,並且學以致用,這本身就相對平常,有傳釋迦牟尼與老子之間互而論道,不足為奇。

也就是說,燕赤霞本身師從的門派就是遙遠的方士,或是術士門下(《倩女幽魂2》中有題燕赤霞師從崑崙門下),那麼在整個降妖伏魔中,所應用的法術都是自己所學之精要,於是出現了又是般若波多密,又是天地無極,乾坤借法。而燕赤霞歸隱蘭若寺,也可以看出,從其本身而言,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都是修行,所以,燕赤霞會大唱著:條條大道條條系路,哈我自求我道,我自求我道……



老麥說說


這種現象非常符合中國的現實國情,中國儒釋道文化不管是在上層還是在下層都有非常深入的結合。

比如紅樓夢裡秦可卿的葬禮上,既有和尚來唸經又有道士來做法,同時也有儒家的禮節在裡面,這種儒釋道合流的情況在中國非常普遍,電影表現的非常正確,沒有什麼瑕疵。

和尚也要讀別的書籍,比如道家和儒家的,博覽群書對於那個時代有追求的讀書人來說很正常。


當然金剛經本身非常好,本身已經超出了宗教的範圍,當然過多的話我就不說了,免的引起道家人士的不愉快。當然和尚也肯定會去閱讀道家的書,而且佛教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了凡四訓,但書是一個儒生寫的。

在中國儒釋道三教合流是常態,都可以說在中國融合的非常好,百姓日用而不知。


昭烈名臣


《金剛經》向來是中國社會祈福、祝壽、鎮宅、避邪的第一大法器。



在中國古代乃至現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人等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等大眾,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這部經典歷經千年已經深深地融入進中國的文化信仰之中。

說實話,佛家的《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雖然三足鼎立並舉,但具體到驅邪降魔這一點上來,《金剛經》是其他兩部經典所無法比擬的。

眾人皆知,持誦《金剛經》有極大功德。每日一句《金剛經》,能讓我們內心更強大,讓生活從此大不同。 《金剛經》為何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金剛經》原文是這樣寫的: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香港的鬼狐片中,多是儒釋道雜糅,這與中國社會的民間信仰的複雜與融合是一致的。別說迎合這種大眾消費的電影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哪一部不是各路神仙一起上。

個人認為,在香港這種類型題材的電影中,最終的結局都要歸於佛教。正如,玉皇大帝在大鬧天宮中的那句經典臺詞——

“快去請如來佛祖!”



而這一點在周星馳的電影中表現的極為明顯。《大話西遊》裡的“生死輪迴”,《功夫》裡的“萬佛朝宗”,等等,基本上就是香港電影在宗教層面闡釋的縮影。



所以,燕赤霞手持《金剛經》是在正常不過的了。

在老百姓心中,不管什麼經典不經典,能降妖除魔,管用就行。

不看廣告,看療效。


大先生的故紙堆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考察一下倩女幽魂的歷史背景。從電影的歷史背景來看,是明代。

其次要分析一下中國古代三教融合的情況。儒家在漢武帝時期取得正統地位,道教在東漢末年興起,佛教從東漢時期開始傳入中國,到魏晉時期日益興盛。在南北朝時期,三教之間紛爭不斷。但同時又相互交流,日益融合。從唐代起,三教融合成為主流。金代末年,王重陽創立道教全真派,與傳統的正一派一道成為道教的兩大流派之一。全真派的特點,就是三教融合,不僅學習道教的經典,也學習儒教和佛教的經典。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也是全真教學習的經典之一。同時全真派的道觀管理制度大量借鑑了佛教的寺院管理制度。可以說全真教是佛教化的道教。電影中雖然沒有明確說燕赤霞是全真派弟子,但是這個細節與全真派的修行方法是一致的。

最後結合以上兩點來看,以明代時期背景來看,這種行為是符合歷史的。

當然也要考慮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電影製作人員本身並沒有特別在這個細節上下功夫。之所以呈現這個細節,不過是對現實生活之中佛道雜糅的無意識反映而已。


zyb38537240


《金剛經》是佛經漢朝傳入我國最早的佛經之一。也是負盛名的一部佛經,當初傳入時普通的僧侶、居士時都會研讀。

其實,《金剛經》沒有通常被渲染得那樣神秘,整部經書篇幅不長,是用佛陀與須菩提二人的對話的形式一點一點地講道理。 講的是什麼呢?

燕赤霞在降妖是的一段是這麼說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偈子被金庸拿來寫在武俠小說裡。因為它寥寥數語,就把佛學“緣起性空”的道理講明白了。

不光金庸常用,古人也常把它當成學習和思考人生的“聖經”!所有的教派都是教人與人為善,思考人生,都有很多想通的地方。

“一切有為法”和道家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暗合,都是說“道”和“法”無處不在。

又說“道可道,非常道。可描述的就不是道。它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道,宇宙萬象都是它的表現。”種種思想都有共通之處。

釋、道、儒是很多古人都會研讀的內容,在中國很多文人在這三方面都是大家。比如蘇東坡和佛印的很多趣事,所以在古代會同時學習三教的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


全真教是道教主流教派,開宗祖師王嚞,道號重陽子。最早創建全真教時定了三本經要求入門弟子都要學,就是是儒家的《孝經》、佛教《金剛經》、道家《道德經》。後來他的弟子的丘處機一脈傳下來又叫龍門派。

所以,電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估計也是道家或龍門派的後裔。他用《金剛經》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孤獨倒班人


在《聊齋志異·聶小倩》原文中,燕赤霞並非道士,而是一個儒生打扮。

且看原文:日暮,有士人來,啟南扉。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詰之,自言:“秦人。”語甚樸誠。

故有所為“士農工商”,這裡的士人並非士兵,而是書生,儒生。一個儒生為何會降妖伏魔呢?其實,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儒生一方面學習孔孟聖賢之言,一方面求仙訪道以至長生。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就是代表人物。

後來,燕赤霞還親口道出自己的身份——

燕曰:“既相知愛,何敢深隱。我,劍客也。

原來,燕赤霞就是古代那些修習高妙劍法的劍客。正如詩仙李白所言:“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在許多唐代傳奇中,有許多能夠飛天遁地的劍仙,諸如一擊不中飄然而逝的空空兒,還有將劍丸藏在頭顱中、飛劍千里取人頭的聶隱娘。

燕赤霞正是這種儒道兼修的劍客,並且是一位造詣極深的劍道高手。

後文中,女鬼小倩看著燕赤霞贈送給寧採臣的破口袋,道:此劍仙將盛人頭者也。敝敗 至此,不知殺人幾何許!

在程小東導演的《倩女幽魂》電影中,燕赤霞則變成了一個道士。為何會有這麼一個重大變化呢?因為從 明清到民國,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民間一直都認為道教之中兩派道士專門降妖伏魔,驅鬼捉邪。

一派是茅山道士。茅山派源遠流長,其源頭之一就遠古巫術和秦漢時期的方術。因此,在八九十年代身形的捉鬼、做殭屍系列電影中,其主角幾乎都是茅山道士。比如赫赫有名的林正英。

另一派是龍虎山道士。龍虎山源自天師道,相傳為太上老君親傳弟子張道陵開創,有天師印,天使劍,最能驅神捉鬼。像水滸傳中大名鼎鼎的入雲龍公孫勝,其師父羅真人就是龍虎山弟子。龍虎山弟子擅長用符咒捉鬼驅妖,在許多電影中也有反應。

反倒是儒道兼修的傳統劍客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沒有了市場。

至於為什麼程小東導演讓燕赤霞一個道士手捧金剛經,最主要的原因,是當代道教沒落,佛教鼎盛的緣故。

從清朝以來,道教就備受統治者打壓。加上道教講究出世,與佛教講究入世不同,普通民眾間,道教的影響力越來越少,佛教則大有市場。

比如1986年拍攝的《西遊記》,原著中只是人間西方佛老的如來佛祖一躍而起,成為比玉皇大帝還要偉岸的厲害角色。這就是當時風氣的一個折射。

許多人受此風氣影響,都覺得佛法比道法更加厲害,於是,燕赤霞一方面誦唸般若波羅蜜,一方面大喊天地無極,乾坤劍法,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乍一聽頗有氣勢,細思量就是大雜燴。

佛強道弱的傾向在《倩女幽魂》系列中表現十分明顯,像第三部主角乾脆就換成了小和尚十方,一尊殘破的金佛就將老怪給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