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社保降費啟動,這些地區這些群體將同步“減負”

社保制度建立2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降費,於5月1日正式啟動。

人社部預計,到今年年底的這8個月內將為企業減負超過3000億元。同時,繳費基數的下調還會減少部分按300%上限繳費的高收入者和按60%繳費的低收入者的社保繳費,社保降費的“減稅”效果將惠及到更多人。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企業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有望受到增值稅和社保費率調整的雙重提振,其“疊加效應”可能在第三季度達到高峰。

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社保繳費基數的下調主要是減輕低收入群體的負擔,激勵他們參保,但由於基數調整之後,一些省份以300%上限繳費的高收入群體也會同步降低社保繳費,按照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每個月也能再少二三百元的繳費,可以與個稅改革一樣為中產階層“減負”。

提升企業盈利“立竿見影”

這一輪社保降費包括三項保險:一是自今年5月1日起,包括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在內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由20%降至16%;二是繼續執行失業保險總費率1%,延長階段性降低費率至2020年4月30日;三是繼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

根據人社部的測算,預計2019年,按照現在的方案可以減輕養老保險的繳費負擔大約是1900多億元,同時減輕企業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繳費負擔大約1100多億元,三個險種合計全年可減輕社保繳費負擔3000多億元。

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一份名為《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有何不同?》的研究報告稱,按照8個月減負3000億估算,本次社保降費將年化為企業減負5000億元左右。社保降費可以明顯降低企業固定成本,從而有效補充企業的盈利和現金流。假以時日,有望拉動企業資本開支、就業和消費增長。

按照2016年養老保險費率下調的經驗看,社保降費對企業盈利和現金流的影響不存在明顯時滯。2016年5月1日,養老保險費率下調1個百分點,養老保險繳費的增速在2016年第二季度下降最為明顯。

這份報告稱,社保降費對企業盈利的提振可能是 “立竿見影”的,其影響可能在2019年第二、三季度達到峰值。

5月1日之前的一週內,多個省份密集出臺了降低社保費率的實施方案。北京市的測算稱,從今年5月1日起執行至年底,預計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將為企業減負約198億元,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將為企業減負12億元。調整繳費基數政策實施後,還將為企業減負40億元。

核定社保降費基數的內在機制

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是這一輪社保降費改革的亮點和重頭戲。《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規定,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參保人員和企業的社保繳費基數。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第一財經表示,作為社會保險基數的“社會平均工資”是大家一種通俗的說法,實際上統計部門公佈的統計數據中並沒有“社會平均工資”這一項,公佈的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第一財經也從相關人士處瞭解到,統計部門已經形成了城鎮單位平均工資,私營和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都會上報政府相關部門,但最終是以哪個工資來作為社保繳費的基數,則是由人社等部門決定的。

這也造成了各省各地在社保繳費基數計算時,所採用的“社平工資”口徑五花八門,甚至在同一地區“五險”繳費基數計算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中金報告稱,我國《社會保險法》並未明確規定社保費的繳費基數,在實踐中,大多數的省份都以上一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作為依據,但是也有一些省已經使用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作為依據,現在從全國層面統一為後者,為社保徵收規範化奠定了基礎。

人社部副部長遊鈞表示,由於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統計範圍比較小,所以導致指標水平比較高。以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作為確定繳費基數的上下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出現了標準過高導致負擔過重的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平均工資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4318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5761元,前者是後者的1.6倍。

中金公司此前的測算也顯示,以2017年為例,根據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9905元,相比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降低了21%,也就是說新的繳費基數只有之前的79%。

調整社保基數企業個人都受益

遊鈞表示,按照全國平均水平來推算繳費基數的上下限口徑調整以後,以職工繳費基數下限繳費的企業在單位費率降到16%的基礎上,實際繳費負擔通過口徑的調整,可再下降兩到三個百分點。

按照我國的社保法規,參保職工的繳費基數是應該是個人的實際工資。所以社保繳費基數的調整不會影響到大多數按照實際工資繳費的參保者,但會影響到按照上限300%繳納的高收入者和按照60%繳納的低收人者。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第一財經表示,調整社保基數主要是利好以個人身份參保的靈活就業者和按照60%下限繳費的單位就業者。這一政策最大的作用體現在可以對這個群體參保產生激勵作用。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表示,降低社保費的措施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社保負擔,還降低了參保繳費的門檻,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將更多職工納入到養老保險制度中來,形成良性循環。

在對高收入的影響方面,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城鎮非私營年平均工資為74318元,中金測算的全口徑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9905元。第一財經記者做簡單測算可知,根據前一個口徑計,按300%繳納的高收入者每月需繳納養老保險費1486元,按後一個口徑計算需繳納1198元,兩者相比每月可以少繳258元,等於“減負”17%。

(公式:年社平工資除以12,再乘以300%,再乘以個人繳費的8%)。同時,為高收入者繳納單位繳費的企業,也會相應減少社保費支出。

由於不同省份繳費基數不同,高收入能夠享受到社保減負的金額也不同。同時,並不是所有省份的高收入者都可以享受到這種優惠,要看此前該省是以哪種口徑來作為社保基數,新舊基數的差額決定減負力度的大小。

中金所做的統計顯示,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市已經按照全口徑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了,因此這些區域的參保企業和個人將不會受這次調低社保繳費基數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