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小吃,舌尖上的“大”產業


嵊州小吃,舌尖上的“大”產業

中國經濟導報吳一讚 記者沈貞海 浙江嵊州電 越劇故鄉,小吃飄香。4月30日至5月2日,由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嵊州市人民政府、紹興市商務局、浙江省餐飲協會承辦的首屆中國紹興特色小吃文化節暨中國嵊州小吃文化旅遊節在越劇故鄉嵊州舉行。

小吃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動嵊州旅遊業和相關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嵊州小吃,一個源於民間的產業,如何使它更加繁盛於民間?在餐飲業變革日新月異的今天,嵊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傳統小吃產業升級的迫切性,努力構建“政府+協會+企業+經營者”的推進機制,“舌尖”上的嵊州小吃開始走出轉型發展的新天地。

統標工程,打響嵊州小吃品牌:

早年在外創業的嵊州小吃店主們,因“嵊”字生僻,擔心顧客不容易讀念,因而大多在店招上冠以“杭州小籠包”,這使嵊州小吃的品牌多年來未被人熟識,影響了產業做強做大。

“統一店招門牌、統一工作服裝、統一竹製蒸籠、統一宣傳視頻、統一圖文資料”, 2018年初,嵊州市將嵊州小吃統標工程列入當年的“十大民生實事工程”,當年,完成1900多家小吃門店的統一掛牌。計劃到2021年底培育一批具有示範樣板意義的旗艦店以及統一標識的便利店,這不僅將解決“嵊州小吃”在形式上的標準,同時還將解決整個行業服務規範,標誌著嵊州小吃邁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與此同時,嵊州市組建了嵊州市小吃行業協會,在國內建立了30個聯絡站,負責行業的自我服務管理。有了統一發展的佈局,金融支持更為產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7年底,全國首張支持富民產業創業發展的銀行聯名卡——“小籠卡”正式發行,一年來已累計為1656戶小吃經營者提供1.96億元貸款。而“越鄉惠”金融專項資金庫的成立,實現了政府支農政策導向與市場化運作的有機結合,為每戶小吃經營戶提供15萬元到30萬元不等的信用貸款支持,從而引導和帶動從業者加大資金投入,提升“嵊州小吃”產業化水平。

嵊州小吃源於嵊州、面向全國,從統標工程到金融支持,從定標定規到反哺鄉村,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政府搭臺+普惠金融+產業振興+富民創業”的探索機制,這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投入千萬 培育“嵊州小吃工匠”

產業發展需要人才的集聚。目前全國有3萬家嵊州小吃店,8萬名從業人員。從業人員數量龐大,如何讓更多的從業者規範地加入到小吃行業中?農民培訓,儼然成了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早在十多年前嵊州農民培訓學校創辦之初,嵊州市就採取“政府買單、免費培訓”方式,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嵊州小籠包”培訓項目列入學校培訓計劃中。同時,嵊州市從財政資金中給予重點支持,培訓補助從最初的每人300元提升到了目前的每人700元。小籠包製作班自創辦以來,已累計開班150多期,8500餘名學員參加培訓,其間,政府投入了1000多萬元資金用於小籠包技能培訓費用。

為方便在外地的小吃經營者,嵊州市組織人員到全國各地的小籠包經營戶上門進行行業培訓。2017年,嵊州市首次對在寧波地區的36家經營戶舉辦異地小籠包製作高級專項技能培訓,45名從業人員獲得人力社保部門頒發的結業證書。

目前,在雲南、貴州等地的嵊州小吃培訓工作也已啟動。“從2017年開始,我們在雲南、貴州、海南、廣東等地30個城市建立了嵊州小籠包工作聯絡站。”嵊州小吃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十多年來,嵊州農民培訓學校組織農民免費學習小籠包製作,培訓面輻射到整個嵊州市乃至全國,累計頒發各類職業資格證書2萬多本。

名品、名師、名店的“三名工程”,是嵊州市推進產業發展的又一項基礎性工作。2018年嵊州市首次承辦了浙江省名點名小吃大賽,目前,全市已擁有省級名點心21種、省級名師17位、名店11家。同時,積極鼓勵新品開發,嵊州賓館開發了“小吃套餐”、“小吃宴”,“剡為面”開發了黃酒小籠、抹茶小籠,“錢餘昌”開發了桑葉小籠,這些新產品有效地提高了嵊州小吃的附加值。

從單打獨鬥一副蒸籠擔子闖天下,到推陳出新、百花齊放,集體提高小吃製作技藝,小小的嵊州小吃,包含的是嵊州人的匠心獨具,更是嵊州富民強市的大格局。

多元經營,做大小吃市場蛋糕

傳統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經營模式的與時俱進,以“互聯網+”思維謀劃未來,是助推嵊州小吃轉型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微信小程序”“企業網上專營店”等一系列藉助網絡平臺的多元化經營方式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嵊州已註冊成立6家以小吃產業為主業的品牌餐飲公司,創辦小吃速凍生產企業12家。其中僅2018年一年,就新增了10家嵊州小吃速凍企業,生產的“籠門小將”、“錢餘昌”等品牌已進入上海盒馬、浙江華聯等大型商超。

多元化經營給嵊州小吃產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前景,嵊州也著力建設集小吃研發、生產、配送、銷售於一體的綜合型服務平臺,以大數據實現嵊州小吃門店全國聯網,打通線上線下互聯,做到全產業鏈資源整合和目標客戶群精準互動,提高嵊州小吃連鎖化經營水平。

文旅融合,創建小吃文化名城

2017年6月,嵊州舉行了第一次嵊州小吃名錄編寫座談會,來自嵊州各鄉鎮、部門的20多人的編寫團隊,為嵊州近百種地方小吃編寫小吃名錄。他們深入集鎮和村莊,尋找小吃傳承人,記錄整理小吃的食材和配方,挖掘小吃背後的文化底蘊。目前,《嵊州地方小吃》彙編已基本完成。

嵊州小吃風味獨特,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一直以來人們根據不同的愛好和口味,從實際條件出發,精工細作,創制了小籠包、炒年糕、榨面、麥鑊等近百種小吃。隨著時間的流逝,嵊州小吃已經不再是填飽肚子追求肚子不餓的層次了,而是體現出了嵊州的一種飲食文化。

嵊州市在發展小吃產業的過程中,意識到了小吃文化傳承和平臺建設的重要性,小吃集聚區、特色街、特色小鎮等一系列承載著嵊州小吃文化的涵養地應運而生。嵊州市計劃在小吃門類集中的黃澤鎮佈局集小吃文化、博物館、速凍工廠於一體的“中國嵊州小吃城”;在吾悅廣場,特色小吃一條街也在緊鑼密鼓的規劃中;在嵊州賓館,小吃展示點已經形成人氣。而市內數家嵊州小吃旗艦店的開張,更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不必苦苦尋覓藏於街頭巷尾的無名小店,只需漫步街頭便能品嚐到地道的嵊州美味。

多方位推廣,多維度創牌。

2018年,是嵊州小吃的品牌推廣豐收年,這一年,嵊州成功創建成為“浙江省小吃文化之鄉”、“中國小吃文化名城”;2018年9月,受阿里巴巴邀請,在雲棲大會期間開設了“嵊州小吃雲棲味道館”,成為雲棲大會有史以來唯一地方小吃入駐;參與了“2018紹興國際馬拉松”,為14000名參賽選手提供點心服務,成為賽事亮點之一;參加馬來西亞“一帶一路”小吃交流活動,擴大小吃品牌知名度。

嵊州小吃還服務了楓橋經驗大會、紹興發展大會、黃酒節等重要活動,均獲得好評;在浙江省首屆名點名小吃總決賽中,嵊州小籠包、嵊州炒年糕、嵊州炒榨面、儲記蒸餃、豬頭肉春餅摘得金獎,並獲得“浙江名小吃”榮譽稱號;在2018 年紹興市“尋味越鄉”傳統小吃職業技能爭霸賽上,嵊州軍團獨佔鰲頭,嵊州黃澤豆腐包、嵊州炒年糕和嵊州小籠包分獲冠、亞、季軍。這些創牌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嵊州小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力地推進了小吃產業與文化旅遊、鄉村振興戰略融合發展,嵊州小吃的行業地位正在逐漸超越部分先發縣市。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嵊州將進一步聚焦小吃的品牌化、產業化和標準化,全力實施全國統標工程、產業推進工程、品牌發展工程、品質提升工程、平臺創新工程、文化傳承工程、人才培育工程的“小吃產業七大工程”,力爭創建成為全國傳統特色小吃產業發展(鄉愁經濟)示範縣(市)、小吃綠色食材供應基地、地方小吃文化傳承創新示範中心、美食文旅融合發展樣板縣(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