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房子那麼貴那麼遠那麼小

自稱老頭的老闆並不老,只是發白的頭髮看上去不再年輕,有了足夠的滄桑感,尤其是雙鬢處更是明顯,用他的花來說就是歲月不饒人,苦了這麼多年能保持這樣的狀態算是不錯。

贊同他對當下狀態的滿足感,他們是真正苦出來的老一輩,在改革初期就伴隨著滾滾人流去了深圳,瘦小的身軀融入在那時的工廠中,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和機器混為一體,從來就不奢望有所謂的休息,每星期有那麼一天晚上不加班就是他們的節日,幾個工友可以一起坐下來買點菜或者進個小飯館,買點平時喊貴的食材吃點現在總愛說太油膩的大魚大肉,再來幾瓶啤酒或濃濃的高度白酒,這些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改善,那就是絕對的美味和深深的滿足。

那叫一個愜意。

如此的生活,他們幾乎沒有抱怨。

也不曾有所謂的反抗。

只盼每個月工資能按時發放,或按照工廠要求每月發一些生活費,年底的時候一次結清。希望老闆不會因為各種規章制度剋扣工資,巴不得工廠的業務一直多,多到忘記了假期數不清的加班,一個月總有幾次通宵達旦的趕貨,有時候可能是連續幾十個小時不停歇的勞作,當中僅有方便麵的簡單充飢,出貨後累得不洗澡、不換衣倒頭就睡。

僅有的埋怨也在發工資的那一剎那全部忘光了,那時候的錢是真的值錢,攢下來的大團結厚厚一疊,高峰忙碌時期一個月就能賺到一千多,抵得上之前在家裡忙一年農活的收入。這樣強烈的對比,讓他們忘記了所謂的血汗工廠,也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他們始終認為那樣是值得的。

沒有任何的社保和其他保障,沒有所謂額外的福利待遇,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和假期,連過年過節都一直在工作,這也是早些年為什麼很多人不回家過年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老闆說過年不回去的工人可以補助幾百元錢,基本上這樣的誘惑沒有幾個人能擋得住。

照愛父母和照顧小孩都成為了極度的奢侈。

在人山人海的路途中,在高額的來回路費中,在節假日買票難如登山中,在留下加班的補貼中,在各種各樣均衡下選擇了繼續幹活。

於是總在心底勸自己,等再多攢些錢就回去看看,出門在外打工不就是為了多賺錢,說不上衣錦還鄉但起碼有錢造新房。

於是恍惚間,再過一年,年復一年。

老人已經老去,孩子已經長大。

他們這代出外務工群體裡面,他們屬於賺到錢的那一部分人,總算在合適的時機回到了老家,在村裡造了嶄新的樓房,一時被村裡的大娘大爺叔叔嬸嬸誇讚不已,真是有本事有能力,這新房造得真好真大真長臉。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選擇回老家,總有些意識完全不同的極少數。

當中有極少的部分人繼續留在了深圳,並且在那些有積蓄的那幾年,借了一屁股債還貸了銀行的款買了房,買在那時候很遠的深圳郊區。

他們沒有被這樣的誘惑吸引,他們堅決地拒絕了當地人的建議,他們不屑於居住在那麼小的房子裡,買一套幾十平房的小房子在深圳,遠不如回老家造幾百平方的獨棟樓房,住房就一定要住得舒舒服服大大方方,房間一定要多,必須要敞亮。

在深圳打工的時候就已經住得那麼艱難,還買一套這樣的小房子繼續居住?還需要借很多錢,還需要找銀行貸款,還要還那麼多的利息!找銀行借款20萬,最後起碼要還給銀行40萬左右!

這樣的傻事,才不會去幹。

買的房子那麼貴那麼遠那麼小



參照兔博士APP上的數據再來看看深圳今天的房價,那時候留在深圳的傻子現在似乎一點也不傻,他們其中有些人很快就還清了貸款,個別的精英分子居然還多買了一套或幾套房,徹徹底底地留在了深圳,成了真正的深圳人,享受到了這些年深圳發展帶來的紅利,他們和他們雖然還有一些聯繫,但他們的身價立馬和他們劃分了界限,變成了完全不同的個體。

好在他們還是那部分聰明的回鄉人,在造了新房後剩下的那部分資金,他們也嘗試著也開了一家工廠,做他們在深圳熟悉的同類產品,只是規模會更小一些,價格會更低一點,人會更累一點。

錢不值錢,錢太難賺

生意是越來越難做,老闆更是越來越難當了。價格比以前還要低,要求比之前還要高,但工人卻早已不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工人了。

不僅僅是工資的上升,從通脹的角度去看這也合情合理,工人再也不像之前那麼服從了,對於加班和節假日不放假也開始反抗了,如果沒有足夠好的理由和費用他們第二天直接不來上班。

也不像之前那樣提前離開工廠很有可能工資也就丟了,現在只要是上班一天就必須一分不少地結清,動不動就打電話到了勞動部門,直接申訴工廠的種種不妥,法制觀念健全的他們早就不是早些年他們能想象的。

這也是之前文章裡說到的,他們目前還可以接受當下的稅賦和支出,勉強維持著很薄的利潤,一年到頭好好幹不偷懶不取巧,賺到的錢比打工的時候好很多,他們再苦再累再委屈也依舊能如履薄冰地經營下去。

但如果政府要求所有的員工都全額繳納社保、及各項其他的保障,那麼這一根最重的稻草最終必然把他們壓倒,壓垮。

現在輪到了他們來抱怨錢越來越難賺了,錢也越來越不值錢了。

當他們想要選擇購買商品房的時候,安迪強烈建議買在省會城市,雖然價格比他們所在的城市貴了2倍左右,讓他們視野放得寬廣一些,目標要遠大一些,哪怕房子買得小一些也儘量買在省會城市。

畢竟他們購買的時候就想好了,暫時都不會居住,只是為了先買一套房而買,把這些年的積蓄花掉一些。

但最終,他們買了所在城市的樓盤,買了一套很大的房子,用掉了第一次貸款的好機會。選擇,放棄了離他們1個多小時車程的省會。

記得,那是在2016年。

買的房子那麼貴那麼遠那麼小


當他們的孩子想要在大城市買房的時候,在2018年有了上海購房資格後,他們義無反顧地贊同一定要在上海買房,婚禮可以暫且不辦,在有了社保和結婚證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買房,買上海的房。

經過排隊認籌搖號等一系列動作,總算買到了一套小夥子認為心儀的房子,總價超過了300萬,首套首貸首付35%。

房價加預期的一些其他費用,動用的資金總量在115萬左右。他們想盡辦法給了一筆錢,佔首付款裡面很大的一部分。

深深感受到了這錢在上海似乎更不值錢,100多萬的現金在老家可以買2套不錯的房子了,甚至乾脆可以買一套城裡的小別墅了,而在上海這只是一套房子的首付而已。

“房子那麼偏遠、那麼小的戶型、價格還那麼貴”!

這是老闆去看過房子後的第一反應,而且據他老婆說當時就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悅,一副很別人欠他錢的樣子夾帶著罵罵咧咧。

查了下樓盤的具體位置,確實相對偏遠,已經快和江蘇接壤的區域,周邊普通的生活配套還算可以,但人氣依舊還不太足,最讓人糾結的是目前交通不方便,出行比較麻煩。如果在市區上班,單程可能需要1.5小時左右。

這大概是他比較難受的點,上下班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去通勤,他們也見識到了上海地鐵的威力,說起來也是他心疼的地方,花了那麼多錢舉全家之力買個房,上班彷彿去了其他的城市。

其實小夥子的考慮其實也算周到,一則是為了買新房滿足新婚的內心訴求,新房情節對於年輕人來說總是邁不過去的坎。二則是這套房子離老婆上班的單位很近,走路也就20分鐘左右的時間,且這份工作很穩定也比較安逸,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會更換。

從這個角度來講,安迪也贊同優選滿足女方的上班距離,男人嘛路上折騰下總比女人擁擠來得好,尤其是如果有了身孕以後。

曾經和朋友說起,在上海或其他大城市乘坐地鐵,在上班的路上其實沒有什麼尊嚴可談,都是人貼人全程擁擠的狀態,男女之間難以隔開肌膚之親密到無比尷尬,夏天的時候簡直就是折磨。不要說女孩子難受難忍,連我們男人都倍感無奈。

如果開車去上班地點,小夥子可以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的單程,從上海的常規通勤時間看,1個小時屬於很正常的範疇。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天下兒女心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們難道不想買在市區,難道不想交通便捷?

總要面對現實,總要接受生活。

近90個平方的面積,從他的眼裡看是很小,殊不知在上海這樣的面積真是很好,總不能和家裡自建的獨棟相比,那房間那距離那門前屋後,那綠草蔥蔥,大小樹成蔭。

他無法想象在上海還有很多人住在30平方的房子裡,他也不知道上海有多少人住在遠郊,每天要在地鐵遇到很多的陌生人,在那樣的擁擠環境裡相互推搡,為更好的生活去努力,為更遠的未來去進取。

或只是為了暫時的溫飽。

和未知的以後。

當我笑著對他說,你已經很給力能幫到他們很多忙 ,他們該承受的辛苦和必經的路,作為父親你只能遠望和遙祝了。換言之如果你能給他們300萬就好了,這樣他們的選擇會更多,壓力也會小很多。

他笑了笑連連點頭,吃菜吃菜。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過的日子,在還能幫他們的時候幫一把,把起點的可能性抬高一些,能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買一套房,這難道還不夠在老家吹一段時間牛逼嗎?

抿了一口他愛喝的白酒,有理有理。

近期樓市房價波動很大,想要了解更多房地產數據和真實的價格,可以下載兔博士APP查詢更多及時訊息。

買的房子那麼貴那麼遠那麼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