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中國古代醫學文化是一代代聖哲先賢,在數千年與疾病進行鬥爭的過程中積累形成的寶貴財富。明朝永樂年間,當中國藥界第一老字號“樂氏同仁堂”創始人樂良才手搖串鈴、走街串巷來行醫維生,他深知只有配方合理、療效才能顯著。

樂氏同仁創立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樂氏第四代傳人樂顯揚治癒康熙隱疾,康熙以“同心一意,仁民愛物、同修仁德、濟世養生”御賜藥室名為“同仁”。樂顯揚不僅以“製藥一絲不苟,賣藥貨真價實”為宗旨,更致力於藥方鑽研與修和。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百年御供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樂氏第五代傳人樂鳳鳴精心鑽研各類配方、中草藥,收集、整合“宮廷御方、樂氏祖方、歷代配方、古方配法”,耗費五年時間,彙集成冊,命名《樂氏歷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並提出,“遵肘後,辨地產”、“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製藥規範.傳承至今。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1834年(清道光十二年)樂氏第九代傳人樂百齡看明代處方,反覆思考將配方重新研發,配置出《樂家老鋪-同仁烏雞白鳳丸》,並記於祖傳配方薄《同仁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丸丹下料配方》一書中,為樂家藥品最廣為人知與使用的招牌藥。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樂氏第十代傳人樂平泉經營有方,將同仁外股全部收回,結束股份制,中興同仁,奠定了同仁穩固的基礎。樂平泉繼承樂家世代製藥天賦。潛心研製出數十個新品種,大大豐富了同仁藥目。樂平泉恪遵祖訓,廣做善事,開粥廠,送署藥,辦易學,更將國藥[安宮牛黃丸]普及民間,同仁聲名鵲起。

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慈禧太后命“京都同仁堂樂家老鋪”可越過藥房直接為宮廷製藥,慈禧太后欽賜“樂氏御供”金腰牌,這是從古至今國醫藥界的至高榮譽。

1885年(光緒十一年)太醫院從樂氏《同仁堂丸散膏丹》秘方中,共計抄存102首至清宮秘方內。隨著歷史進程,清王朝滅亡,也結束了樂家“御藥供奉”188年的歷史。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樂氏同仁新篇章

1949年第十三代傳人樂崇輝被迫攜樂氏家族傳統配方與秘本,帶家人南遷至臺灣。

1952年樂氏家族因尊崇“可以養生,可以濟人者,惟醫藥為最”的宗旨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德、善”得到了傳承與光大。第十三代傳人樂崇輝在臺灣創立臺灣樂氏同仁。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樂氏同仁第十四代傳人

2006年樂氏第十三代傳人將“樂氏祖傳秘方”傳於二兒子,樂氏第十四代傳人樂覺心。同年樂氏聯合數十所享譽國內外的優秀大學、臺灣中醫藥司官方資源及臺灣頂尖中藥研發製造廠,共同實踐臺灣樂氏同仁“老藥新制”、“中藥食品科技化”、“昔日御藥供奉,今日濟世養生”的三大目標。

在300餘年的傳承中,供奉御藥使樂氏同仁堂中醫藥文化獨具特色:“以仁為本,仁德至上的道德文化; 以義為上,義利共生的誠信文化; 以質為先,質量共贏的品質文化; 以人為本,人業共興的和諧文化; 以穩為重,速效統一的發展文化; 以進為榮,兼容幷蓄的創新文化。”“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世代弘揚。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重返大陸再造輝煌

2014年樂氏第十四代傳人樂覺心,感念樂家傳承了348年的藥目秘方,承載清宮廷188年御藥供奉的使命及父親期望,扛起現代樂氏同仁迴歸大旗,開創樂氏同仁大陸的事業新版圖。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強強聯手——尚凝集團

2018年樂氏同仁聯手尚凝集團,攜手共進,將中醫藥文化帶入互聯網中。尚凝集團擁有“互聯網+”的大背景,不僅能讓更多認識樂氏同仁300多年傳承文化,還能使更多人得到樂氏同仁傳統中醫的幫助。

淵源流傳,百年御供,中醫老字號《樂氏同仁》

樂氏同仁堅守"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秉持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為臺灣帶來核心的傳世秘方及製藥技術,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聞名,造福一方百姓。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樂氏同仁堂的金名片,不管技術如何更迭,不斷錘鍊專業技藝,練就一身硬功夫,這樣的優質企業、優秀匠人、高超手藝,就不會被埋沒和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