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也能逆生長,天貓成“國家寶藏”守護者

楊國英

不赴深山,難以感受“老字號”的文化魅力;不植入新零售,無法挖掘“老字號”的商業魅力。

3月28—4月1日,奔波在雲南西雙版納,登茶山、進場廠、“重走”茶馬古道,作為一個外省人,我在感受異域風情之美的同時,更深深地被當地茶文化的傳承所打動。

以我們參觀的大益普洱茶廠為例,作為國內茶企唯一的“中華老字號”,其歷史可追溯到1910年,跨越清代、民國、解放後、改革開放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植茶製茶之講究,茶文化淵源之厚重,令人為之沉醉。

“老字號”也能逆生長,天貓成“國家寶藏”守護者

作為一名財經評論員,在浸染茶文化之餘,我身上總有一股消散不了“俗氣”,在與大益總經理曾新生不間斷的交流中,我問得最多的還是經營問題。

在過去的許多年裡,“老字號”在傳承與創新中,一直存在難以平衡的矛盾,其文化魅力和商業魅力,彼此之間更是一度極為扭曲——“老字號”一度集體淪為“老病號”,相關數據顯示,過去10多年間,歷經風吹雨打的“中華老字號”,絕大多數已經名存實亡,鼎故更新、持續維新者居然不足總數的10%。

“天貓‘天字號’計劃,讓我們走得更遠”!這不是溢美之辭,大益人表示,

“此前不知道有這個項目,我們只能自己走出國門,到韓國和東南亞開分公司,但自己探路成本很高,週期也長,而且面臨著品牌推廣的難題,如果老字號品牌能借天貓這艘鉅艦集體揚帆出海,既能打通物流、供應鏈和運營體系,又有平臺作品牌背書,我們的路就能走得更遠”。

而藉助天貓的新零售,讓“老字號”煥發新生,這不僅僅是雲南茶企龍頭大益的切身感受,以前並不為外地人所知的北京白冰洋汽水、信遠齋的酸梅湯,現在的品牌調性已跨區域傳播開來,浙江的五芳齋粽子,更是在天貓新零售的賦能之下,開起了連鎖智慧餐廳……

以前,“老字號”之所以頻頻淪為“老病號”,其根本原因無非是:老字號的誕生,往往是先崛起於一域,然後藉助口碑相傳,緩慢擴散至全國、海外,但是,在當下的快節奏商業時代,如此緩慢的口碑相傳,如果沒有大數據構成的新型供應鏈、營銷鏈作為保障,不僅無法真正做強做大,而且極容易漸進萎縮。

“老字號”的批量沉沒,地方政府為之心焦,因為這些享譽百年的“老字號”,其絕大多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的沉沒,本身就意味著這些文化遺產失去了商業依憑的載體,地方政府豈能不為之心焦。

“老字號”的批量沉沒,老一輩消費者更為之心哀,這不僅中斷了他們對過去生活的回憶,而且,也讓他們擔心與晚輩的交流,失去現實生活中的具象真實媒介。

其實,“老字號”也能逆生長,天貓已經用“天字號”計劃(2017年9月19日正式啟動),給了我們一記強烈的迴響。通過於一系列的技術賦能、政策扶持,一大批“老字號”正在煥發新生,不僅經營業績獲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而且品牌內涵更具有辨識度——據天貓超市區域運營總監邵雄透露,“在今年的天貓年貨節期間,老字號的銷量同比平均增長了300%”,與此同時,眾多此前並不為異地消費者所熟識的“老字號”,今天已經南北互動、東西貫通、並加速走出國門。

“老字號”也能逆生長,天貓成“國家寶藏”守護者

融入新零售,煥發新生命。對於牽連海內外華人情感紐帶的老字號,惟有融入新零售,才能真正開啟老字號的情感密碼,這已經成為當下政產學研界的共識——對此,去年9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專門刊發評論員文章,以《老字號 新姿態》也在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稱老字號品牌應以新姿態,敞開懷抱擁抱新零售時代。

“老字號”豈甘淪為“老病號”,“老字號”也能逆生長,只不過,“老字號”的文化魅力傳承,需要用全新的方式詮釋,“老字號”的商業魅力挖掘,需要植入新零售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