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號為什麼沒走蘇伊士運河?你怎麼看?

手機用戶21612


瓦良格號最初是蘇聯的第三代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前幾乎完成了70%的建造,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瓦良格號被烏克蘭繼承,烏克蘭因為沒有財力繼續建造它,烏克蘭的海軍又不需要航空母艦,所以瓦良格號被擱置在岸邊。

1998年,徐增平的創律集團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買下了瓦良格號,接著他又購買了瓦良格號的所有結構圖紙和電路圖紙,據說總費用超過1億美元。

但是美國和俄羅斯都對中國購買瓦良格號表示強烈反對,華盛頓和莫斯科都不希望這艘船落入中國人手中,尤其是美國,他們開始阻止我國與烏克蘭之間的貿易。

只是美國的阻擾並沒有取得多大的成效,於是美國開始慫恿土耳其拒絕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由於土耳其海峽是黑海唯一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中國不得不派人與土耳其談判,經過兩年多的討價還價,中國向土耳其支付了鉅額“路費”,最終通過了土耳其海峽。

瓦良格號終於離開黑海,進入愛琴海,接著瓦良格號面對的有兩條路,其中一條通往蘇伊士運河、另一條則是瓦良格號的最終航程。

其實瓦良格號到中國最近的路線是蘇伊士運河,因為這樣至少可以節省8000公里的行程,那麼瓦良格號為什麼沒走蘇伊士運河?

2015年,蘇伊士運河改造工程正式竣工,蘇伊士運河最大寬度達到415米,吃水深度增加到23.8米,允許25萬噸油輪通過,這一切數據表明,蘇伊士運河是足夠通過瓦良格號的。

因為瓦良格號的滿載排水能力超6萬噸,最大吃水線才10.5米,所以通過蘇伊士運河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同時也被人們認為是瓦良格號返航的最佳路線。

可實際上瓦良格號並沒有從蘇伊士運河經過,離開黑海後,瓦良格號向西穿過地中海,然後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之後,瓦良格號繞過好望角向南進入印度洋,接著向北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最後通過臺灣海峽、東海和黃海到達大連港。

瓦良格號沒走蘇伊士運河的原因很簡單

“瓦良格號”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埃及也拒絕讓“瓦良格號”通過蘇伊士運河,他們受到某國的指使,和土耳其一樣,阻止瓦良格號回到中國。

這還得提一提埃及與美國之間關係的來由,1952年,埃及政變,新政府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為了重新獲得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埃及開始求助於蘇聯,經過四次中東戰爭,埃及不僅沒有戰勝以色列,而且還失去了西奈半島。

埃及總統薩達特思考一番之後,決定改變對以色列的態度,1978年,埃及與美國達成和解,最後埃及與美之間的來往增多。

1981年,穆巴拉克成為埃及總統,這更是一個親美人物,果不其然,埃及成為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他們雙方保持密切合作。

而中國運回“瓦良格號”的一切行為埃及也看在眼裡,因為瓦良格號在土耳其海峽通過之後,美國並沒有放棄阻擋,研究路線之後,認為我國定會通過蘇伊士運河,於是暗示埃及埃及從中進行阻擾。

他們能想到的我們自然也能想到,本就在土耳其海峽吃過一次虧,古人有句話叫“吃一塹長一智”,於是瓦良格號舍近求遠,向西走出直布羅陀海峽,穿過大西洋,繞過好望角。

雖然這條路線有點遠,但也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而且是在公海上,任何國家也無權阻撓,所以“瓦良格號”選擇了這條路線併成功返航。

在之後的幾十年,在瓦良格號的基礎上,“遼寧號航空母艦”就這樣誕生了!


羽評郡主


因為已經有土耳其的教訓,讓我們知道了,被人刁難的滋味。還有當時的國際環境,我們寧願繞道也不走蘇伊士運河,按照蘇伊士運河的條件,運河長度190.25千米。運河深度:22.5米。水面寬度(北/南):345-280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許值:18.8976米。那麼我們的瓦良格號吃水不到11米,完全通過沒問題。可是有了土耳其的教訓,我們沒有選擇這條近路。


遼寧號的前身就是瓦良格號。

我們自古就有一句農諺“任走十步遠,不走一步喘”說的就是這樣的情形。而土耳其就是那“一步喘”可是我們沒辦法,從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出來,就必須要經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這條唯一的海上通道。為此土耳其受意於美國,就張開了貪婪的臭嘴,提出了太多的無理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幾條就是要求我們交付10億美元的保險金,還要擁有國際認證的拖船公司,還要全程燈光警示,還要有第三國擔保等等,一共提出了20條要求。說白了一句話就是卡錢,而且是很多的錢。



最後我們沒有答應10億美元的保險費,而是提供了3.6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並且提供了一些軍事裝備,答應200萬的旅遊名額這才算答應了我們通過。但是要求第三國擔保,這又是一大難題,誰能願意給我們做擔保呢?我們最後也是抱著試試的態度,求助了希臘,也正是希臘這樣一個值得交的朋友,義無反顧的幫助我們,為瓦良格號提供擔保,並且還出動拖輪,幫助我們拖拽。在剛剛出達達尼爾海峽後又遇到了風浪,拖拽的纜繩被拉斷,是希臘幫助我們保住了瓦良格號,因此希臘還犧牲了一名船員,希臘的恩情我們永遠都沒忘。我們在希臘2004年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時,世界所有國家都在看希臘的笑話,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這全是因為當年的希臘曾經幫助過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瓦良格號

在面對蘇伊士運河的情形時,我們明知道通過蘇伊士運河要縮短極大的行程。可是當時的埃及與我們的關係並不好,埃及還是親西方的陣營,不用多想,美國必然會唆使埃及繼續對我們進行勒索阻撓。當然理由那是隨時都可以提出來一大堆,不會比土耳其差多少的。


本身蘇伊士運河就是一個繁忙的世界貿易主航道,這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不能比的,世界貿易近1/3都要通過這裡。而我們的瓦良格號,本身就是一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根本無法有效的控制,很容易發生碰撞等事故。我們拖輪的航速又很低,只有4節的速度,那麼在運河中肯定是最慢的,自然要耽誤其他船隻通過運河的速度。更為嚴重的是瓦良格號還要佔據主航道,畢竟吃水太深,不能走側航道,這又大大增加了發生危險碰撞的可能性。這本身存在的問題,也是致使我們沒必要就非得走這“一步喘”的路程,還不如繞道更容易一些呢!


因此高層決定,我們最終選擇繞走非洲,儘管風險很大,我們還是選擇不再承受那受制無人的窩囊氣。我們也不再擔那些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們寧可多走一段時間,我們也不再走蘇伊士運河。最終我們在2002年3月3日抵達了大連,結束了這坎坷和心酸並重的旅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朋友們的轉發!


淡然小司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瓦良格號來華最近的路線就是走蘇伊士運河,大約能節省至少8000多公里的路程,而且雖然瓦良格號很大,但其通過蘇伊士運河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在2015年,歷經12年的蘇伊士運河改造工程正式完成,至此蘇伊士運河的最大寬度達到了415米,吃水深度增深到23.8米,可以讓25萬噸的油輪通過。而在此之前,蘇伊士運河也能夠允許15萬噸級的船舶通過。

相比之下,瓦良格號的滿載排水量剛剛超過6萬噸,最大吃水線10.5m,通過蘇伊士運河完全沒有問題。所以蘇伊士運河是瓦良格號回國的最佳路線,走這裡的話省錢,省心,還安全。

(美國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場景,美軍航母基本上都是滿排10萬噸的龐然大物,但都可以毫無壓力的通過蘇伊士運河)

但是眾所周知的是,瓦良格最終沒有走蘇伊士運河。在離開了黑海之後,瓦良格號向西橫穿地中海,然後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之後瓦良格號南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再繼續北上通過馬六甲海峽到達了中國南海,最後穿過臺灣海峽和東海、黃海到達了大連港,全程歷經5個月時間,並且在此之前,瓦良格號航母還被堵在土耳其海峽整整兩年多時間。

瓦良格號原本是一艘蘇聯的第三代航母,在蘇聯解體前夕這艘鉅艦已經完工近70%。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瓦良格號被烏克蘭所繼承,而烏克蘭卻沒有財力繼續將其建造完畢,並且烏克蘭海軍對於航母也沒有需求,因此瓦良格號就被擱置在了岸邊。

其實當時的烏克蘭還有一艘半成品的航母,叫“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這艘航母的體型比瓦良格號還要大,是前蘇聯最先進的航母。但因受到美國和挪威的聯合欺詐,這艘航母最後被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給拆解了,而所有殘骸則被當廢鐵賣掉了。

此後美國又繼續慫恿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拆掉瓦良格號,但好在瓦良格號當時已經可以下水了,不用待在船塢裡面佔地方,因此沒有耽誤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接單做生意,所以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和烏克蘭政府也沒有急於拆除瓦良格號。

直到一個叫徐增平的中國香港商人來到烏克蘭,表示願意出錢賣下瓦良格號,這才讓瓦良格號的命運發生了轉機。

關於中國購買瓦良格號一事,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進行描述。到1998年,徐增平名下的創律集團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號,事後他又另外出資將瓦良格號所有的結構圖紙和電路圖紙一併買下,據傳總費用超過一億美元。

但是對於中國購買瓦良格一事,美俄兩國都表示了強烈的反對,華盛頓和莫斯科都不希望這艘船落入中國人手中。為此,美國開始頻繁阻撓中烏之間的交易。

最後在阻撓無果的情況下,美國便唆使土耳其拒絕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由於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因此中國只得派人與土耳其進行談判。經過了長達兩年多的討價還價,中國在付給土耳其鉅額“買路錢”之後,瓦良格號航母終於通過土耳其海峽。(離開黑海只有土耳其海峽一條路可走,這裡可謂是“自古華山一條道”)

在總算離開黑海之後,瓦良格號進入愛琴海,這時瓦良格號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走蘇伊士運河的近路。而另一條就是上文所介紹的,也是瓦良格號最終所走的遠路。(圖中紅色的線是瓦良格號最終所走的路線,而藍色的虛線則是通過蘇伊士運河所需要的路程,大家可以明顯看出,走藍色的路線距離要短很多)

瓦良格號之所以捨近求遠,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埃及同樣拒絕瓦良格號通過蘇伊士運河。而指使埃及的幕後黑手,也依舊是山姆大叔。

埃及在近代一直與西方關係良好,在1952年之前埃及一直受到英國“保護”。在二戰時英軍曾在埃及的阿拉曼擊敗德軍,一舉扭轉了北非戰事。

但在1952年埃及爆發軍事政變,新政府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此後,為了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以及對抗以色列,埃及開始倒向蘇聯。不過在經歷了四次中東戰爭後,埃及不僅沒有消滅以色列,反而還丟失了西奈半島。

軍事上的失敗迫使埃及總統薩達特轉變了對以色列態度,在美國撮合下,埃及於1978年與以色列和好,而埃及的外交政策也開始轉向美國。

1981年穆巴拉克上臺成為埃及總統,作為一個世俗派總統,穆巴拉克一直奉行親美政策,埃及也因此成為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因此在很多外交問題上,埃及都與美國保持密切合作。而美國在看到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後,仍然沒有放棄給中國添堵的努力,繼續暗中要求埃及不得允許瓦良格號通過蘇伊士運河。

不過好在除了蘇伊士運河外,中國還有一條路線可走,就是西出直布羅陀海峽,經大西洋,繞好望角回國。雖然這條路遠一點,但也就是多花2個月的時間,並且這條路線都是公海,美國沒有權力再度阻撓中國,於是瓦良格號就選擇了這條路線成功返回國內。


千佛山車神


瓦良格號從2001年11月1日從黑海啟航,2002年3月3日中午12點整抵達我國的大連海港處。全程航線15200海里,用時123天。通過下圖的計劃路線我們估計:走實際路線我們只需要走5000海里(福垊估計),約40天左右就能到達。可為什麼我們的瓦良格號航母走出土耳其海峽後不走蘇伊士運河而多走將近10000海里路程呢?



要知道土耳其是北約國家,在10億美元保證金,還有我們提供200萬旅遊客源等條件下都答應我們通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呢!尤其是希臘,它這個北約國家,還提供最大馬力的拖船,甚至在愛琴海幫助我們擱淺的瓦良格號時還犧牲一位水手。而埃及連北約成員國也不是,也沒有美國支持。為什麼我們不走蘇伊士運河呢?



是蘇伊士運河的寬度和深度無法通過瓦良格航母嗎?不,不是的。從圖上我們看到蘇伊士運河分為新舊兩條,如果當初走蘇伊士運河的航線,我們是走新河還是舊河呢?答案是舊河,因為新河是2015年8月6日,才正式通航。那會不會是舊的蘇伊士運河寬度和深度不夠呢?



也不是。蘇伊士運河的最寬處345米,最窄處280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值18.89米。而瓦良格航母寬度70.05米,吃水10.5米。因為瓦良格航母只是空殼,需要拖船拉運。當時我們用的是希臘的尼克萊契克的拖船,拖船馬力達到40000馬力,其吃水和寬度比空殼航母還小。很顯然根本不是蘇伊士河寬度和吃水的問題。

那為什麼我們非要繞那麼遠,難得埃及比土耳其還難纏嗎?




埃及的確難纏,我們分析的原因無非跟土耳其的理由差不多。第一、埃及擔心航母對運河的傷害。第二、埃及擔心航母影響其運河生意。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第三、埃及也需要我們提供鉅額擔保金以及對其旅遊的大力支持。

其實我們西行出直布羅陀海峽繞過非洲好望角而走“冤枉路”恰恰符合兵法所說的以迂為直,以患為利。這是為什麼呢?



走土耳其海峽時,我們光跟土耳其談判就浪費兩年多,還花費10億擔保金,每年旅遊200人次(共計20億美金)等苛刻的中土20條的條件。前面說了,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的經濟支柱,要知道蘇伊士運河的年收益能達50億美元。而新蘇伊士運河預計到2030年能達到年收入150億美元。土耳其海峽沒有蘇伊士運河收益大要通過其航線還那麼困難,可見要跟埃及談判會比土耳其更麻煩!那為什麼我們通過土耳其海峽時,不以迂為直呢?那是因為黑海的出口只有土耳其海峽,想迂都沒法迂,只能答應其苛刻的條件。一句話,繞大半個地球拖走瓦良格號航母,恰恰是最省時省錢省力的上計。更何況當時我們恨不得讓航母立即到達我們國內呢!


福垊


中國第一搜航母“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從決策到購買到拖回中國,再到升級改造,整個過程之艱辛,非常人可以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感謝關鍵時刻敢於出頭的創律集團,更需要感謝在各個位置上做出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們,我們同樣也不能忘記,那些在整個過程中刁難過我們的勢力。

還能是在說誰,當然是很多人心目中那個“浪漫的土耳其”。

雖然創律集團出面以開“賭場”的名義購買,但國際勢力對此仍然表示出了戒心,美國等國家在購買這個環節上就開始橫中作梗,試圖添亂,非要搞什麼招投標,好在烏克蘭方面對我方私下照顧,在招投標方面設置了一些蘿蔔條款,最終讓我方成功拍下瓦良格號。

瓦良格號順利的被拖出烏克蘭的船廠,開始了遠洋之旅,目標是我國的大連港。可是剛走沒幾天,在土耳其海峽這裡,被攔截下了。

土耳其方面在受到“第三國”的多次提醒下,醍醐灌頂一般的打足雞血,全心全意的致力於阻撓瓦良格號的正常通過。它用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瓦良格號體積太大,自身又沒有動力,必須被拖船拖行,存在嚴重的技術隱患,因此極可能對海峽帶來傷害。

在整整一年半的時間裡,中方不得不為瓦良格號支付每天8500美元的拖船費用,每月還需要向烏克蘭港口交納1.7萬美元的停泊費用。

最後,土方開出了極其嚴苛的條件,比如3.6億美元的援助、10億美元保證金或第三方國家擔保、武器對土方的出口、每年200萬人次我國遊客去土耳其旅遊給其帶來20億美元外匯收益等等,最後也一一達成所願。

出面為瓦良格號提供擔保的正是希臘,他們不僅幫助我方節省了那筆高昂的保證金費用,還派出船隻協助瓦良格號的通行,在此過程中,一位希臘船員為此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Aries Lima。

駛出土耳其海峽後,問題又出現了,是走蘇伊士運河航線呢?還是繞行非洲好望角?

從實際距離來看,前者比後者要節省近萬公里的路程,會因此節約一大筆費用和時間。但是蘇伊士運河的擁有者埃及方面也不是省油的燈,當時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親美傾向明顯,勢必也會提出種種刁難。

再加上蘇伊士運河的寬度最窄處只有二百多米,吃水只有二十米深,對於瓦良格號這個寬度達到七十多米的大傢伙來說,著實也存在風險和隱患。

有了土耳其這個前車之鑑,我方當即做出了“不求人”的決策,絕不再重蹈覆轍,給自己增添麻煩,抄近道性價比並不高。

最後,在被拖行了三萬多公里,行程相當於繞了地球多半圈,從1999年6月14日離開烏克蘭港口到2002年3月3日抵達大連,耗時兩年多之後,我國人民終於看到了瓦良格號的雄壯身影。

我國人民素來講道義、重感情,是不會忘記和虧待老朋友的,新世紀中希臘雖然遭遇金融風暴,但在最困難之際,我國人民也向其伸出了援手,助其早日渡過難關。

至於目光短淺的土耳其嘛,還是不說也罷。


歷來現實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被創律集團採購以後,在經過土耳其海峽中被土方一再挑剔,要求繳納10億美元的天價保障金。

然後當時的埃及可是倒向美國的,難不成被土耳其宰了以後還被埃及宰一頓吧?就是再有錢也不能這麼傻呀,更何況創律集團還真沒什麼錢。所以寧願多走點冤枉路,也不敢抄這個近道


甚至於土耳其還說什麼瓦良格號,噸位太大,吃水太深。移動緩慢容易堵塞航道 也不知道蘇聯那會兒,庫茲涅佐夫號從這裡走,土耳其怎麼就沒說這些話?

要求官方提供保證,並且要求國際大保險集團擔保要求配這配那配被一大群的。

好說歹說過了土耳其海峽以後,總算進到了地中海。接著歐美的民間軍方人士是各種圍觀,甚至於法國人都有一個直升機,到上面來了個到此一遊。

但是我國官方在此時能做什麼什麼都不能做,因為我們必須掩蓋住我們想要把這艘航空母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信心,

而是一定要統一口風說,我們買這個航母就是為了改一個海上賭場。

官方能做什麼?官方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能做,就是最好的。

就是等到哪天條件允許了,遼寧號帶上他的兩個妹妹。去烏克蘭看看你過的耶夫造船廠,去,順便看看當時候的土耳其是什麼反應。


嘯鷹評


為什麼瓦良格號選擇不走蘇伊士運河?完全就是被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給坑怕了,這件事我們永遠無法原諒,也永遠不會原諒!

瓦良格號本是蘇聯定製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次艦,由於蘇聯解體,工程進度中斷,完工度只有68%,後來被俄羅斯以債務抵押的形式送給了烏克蘭,由於烏克蘭無力繼續建造,最後經過全球招標,在1999年被香港創律集團以2000萬美元收購,後經過改造升級成長為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但是遼寧艦當年的歸國之旅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艱辛程度堪稱西遊記,首先從黑海前往地中海的路上,在必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就遭遇了黑狗子土耳其的無盡刁難。當時土耳其在主子美國和北約組織的雙重授意下,在彎彎駐土耳其辦事機構的唆使下,鐵定了心不讓瓦良格號出黑海。土耳其以瓦良格噸位大,吃水深,自身無動力很容易擱淺和堵塞航道,影響其他船隻航行安全為由禁止瓦良格通行,瓦良格號不得不重新回到烏克蘭港口,一呆就是一年半,在此期間,我外交機構與土雞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而土雞開出的條件眼花繚亂,簡直令人髮指!
雖然最後的十億美元過路費我們在希臘好兄弟的擔保下沒有交,但還是被土雞狠狠的給敲詐了一番,我們不僅答應滿足土雞的200萬人旅遊需求,還被迫向土耳其轉讓了包括遠程火箭炮在內的多項軍工技術,這才讓土雞得以鬆口,將我們放行。一個小小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足足困住了瓦良格號近兩年!而這近兩年時間,我們除了被土雞各種刁難,每月還得支付烏克蘭港口1.7萬美元停船費,每天還得支付荷蘭ITC拖船公司8500美元誤工費,這樣下來就是幾百萬美元的高昂成本,損失可以說是極其慘重!
而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出來進入地中海,瓦良格號最近的路線應該是穿越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然後從阿拉伯海直接回國,可為什麼最後卻選擇了從直布羅陀海峽繞道非洲西海岸和好望角的遙遠行程呢,要知道這一路線足足多出了一萬多公里的距離!原因主要是當時的埃及政府以土耳其同樣的理由(瓦良格艦體太大,航母過慢,影響其他船隻航行)禁止了瓦良格的入境請求,而已經被土耳其坑過一次後,我們自然不想再重蹈覆轍。

一是當時埃及的穆巴拉克同樣是親美政府,繼續扯皮不僅耽誤時間,還可能又被坑,最後還不一定能順利放行。

二是當時的蘇伊士運河寬度只有265米,深度只有20米,而瓦良格號艦寬達到了70.5米,吃水深度10.5米,只能佔據主航道行駛,而由拖船拖拽只有不到五節的速度,轉向也很困難,安全上確實也得不到保障,所以繞道是一個明智選擇。
(蘇伊士運河)

從直布羅陀海峽繞道好望角之後,考慮到安全和成本的因素,我方又從廣州打撈局派出一艘9000匹馬力的“穗救201”號前往開普敦支援。而即使有了這艘拖船的協助,瓦良格號從開普敦到大連也足足在海上漂流了三個月之久才到家,船員們最後沒有蔬菜吃,只能使用豆子發豆芽炒菜,抵達大連前幾天,船上的食物只剩下幾個饅頭,一路坎坷艱辛,真正堪比西天取經,但這就是中國人的航母夢,不管是哪路牛鬼蛇神都擋不住我們的民族復興大業!


軍史吐槽君


大家看下面這張圖,紅色這條就是瓦良格號從烏克蘭買回來的拖運路線。從位於黑海的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黑海造船廠)出發,穿越黑海從位於土耳其的博斯普魯士海峽通過進入愛琴海。然後穿越地中海從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接下來沿著非洲大地從好望角進入莫桑比克海峽才回到正常航線上來。看著它繞的這一個大圈圈的確一腦殼問號,為啥不直接從蘇伊士運河穿過來?直接穿過來多省事啊!
綠色的為計劃路線,紅色為實際路線。

其實是因為有國家從中作梗,不願意我國得到這艘還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號航母,於是沿途設卡,不讓瓦良格號航母正常通過。在費了大力氣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之後,瓦良格號依然遭到了來自埃及方面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拒絕,於是從直布羅陀海峽出海,繞行非洲好望角。

1991年前蘇聯這座曾經世界第二的大廈轟然倒塌,分家之後烏克蘭分到了當時建造了68%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二號艦瓦良格號。但是,想要建造一艘航母背後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當時的烏克蘭內憂外患,根本無力負擔這艘60000噸的海上巨獸的後續建造工作。在此之前,黑海造船廠曾經歷了拆解“烏里揚諾斯克夫”號航母這個大坑之後表示再也不想幹拆航母的活,於是烏克蘭打算把這沒地方擱的航母半成品給賣了!



根據時任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對外經濟聯絡處處長的巴比奇文章披露。當時烏克蘭覺得航母這麼先進一個玩意兒,肯定能賣個好價錢,但是根本沒人願意出高價,都是出的廢鋼的價格400-450萬美元左右。直到他們遇到了中國人,當時創律集團趕過去,願意出2000萬美元的高價將這艘航母買下,當做海上賭場使用。烏克蘭黑海造船廠的副廠長溫尼克一聽2000萬美元當即就把節操扔的遠遠的,當即拍板要把著燙手的山芋賣給遠道而來的中國同志。雙方當晚就開始了對航母出售相關事宜開始了談判,並喝到了來自中國同志從東方帶來的62度超級伏特加,主賓盡歡,雙方都自己撿了個大漏。

正在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瓦良格號航母

當時俄羅斯還有西方列強看到烏克蘭和中國PY交易搞得這麼流暢不爽了,於是開始了各種刁難和阻攔,要求烏克蘭將瓦良格號上頭所有已經安裝的設備都拆除才能出售,並且不能直接出售給中國,要拍賣!一聽拍賣,連正常國家都不算的日本等幾個國家也來勁了,打著一副要點天燈的樣子來和我國競爭這艘“廢鐵”。不過最後還好,烏克蘭果然喝人的伏特加嘴短,最後將瓦良格號航母賣給了我國。


拿到了航母之後,怎麼拉回家成了個大問題。1999年6月14日凌晨,瓦良格號在創律集團的拖船拖動下緩慢離開黑海造船廠碼頭,開始前往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位於土耳其境內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但是在這裡瓦良格號遇到了一個大困難,土狗在某大國授意下,禁止遼寧艦通過,並且獅子大開口開出20個條件,想狠狠地宰我國一頓。我國當然不幹啊,雙方扯皮扯了兩年,最終才妥協,土狗得到了一些軍事上和經濟上援助之後於2001年8月25日放瓦良格號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之後瓦良格號的最佳路線是通過蘇伊士運河,從紅海前往印度洋。但是,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而埃及,在克林頓政府之前就是美國主要援助國之一,接受了美國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80年代開始就是美國佈設在北非一枚釘子。埃及也已經得到了美國的授意,使出了同樣的招數——以安全威脅為由拒絕了瓦良格號的通過。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

不過蘇伊士運河和博斯普魯斯海峽不一樣,博斯普魯斯海峽是非過不可,你蘇伊士運河不讓我過,老子繞道直布羅陀海峽,走非洲好望角回家,就算是繞行整整3萬公里,也不讓埃及得逞!經過長時間,遠距離的航行,瓦良格號航母於2002年3月4日到達了大連港。是的,你沒聽錯,它可沒去澳門當什麼賭場,而是來到了我國軍艦建造的主要船廠所在地,大連!意圖很明顯這座賭場,我們要讓它變成航母!如今的遼寧艦

如今的瓦良格號早已經脫胎換骨,更名為遼寧艦,舷號16。最近經過改裝後煥然一新,重新回到海軍序列。土耳其和埃及對我國的刁難沒有忘記,遲早有一天,他們會見到來自東方中國強大的航母打擊群雄赳赳氣昂昂地從他們眼前經過!


赤焰噠噠噠


說一千道一萬,是被土耳其坑怕了,說起最近土耳其大火,特別是在抖音上,那首“我陪你去看浪漫的土耳其,還有東京和巴黎”傳唱度還真的挺高的,感覺非常浪漫了,不過這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當年土耳其方面在瓦良格號的問題上開出來十分苛刻的條件。



當時船隻拍下來,需要經過土耳其的博普魯斯海峽,但是土耳其提出各種理由拒絕,比如航母太大,可能會對海峽造成傷害,死活不讓通過,無奈之下,只得再次返回烏克蘭,船也不能白停,還得向烏克蘭支付海港租賃費用。



後來在和土耳其多次談判後,土耳其提出了二十多項條件,比如要十億美元的保證金,政府提供書面保證,有國際認可的保險公司擔保,每年向土耳其提供至少二百萬的旅遊人次等諸多條件,最後還是請希臘做了擔保,沒有掏這十億美元,同時希臘還提供了拖船公司給我們,不過瓦良格號在通過博普魯斯海峽時遇到大風,差點沒撞上小島,期間還有一名希臘籍船員殉職,在這件事情上,還是要對希臘說一聲感謝的。



出了博普魯斯海峽,如果走蘇伊士運河的確可以節省很多路途,但是不要忘了,在這裡,埃及可是和歐美國家比較好的,先前一個土耳其已經耽誤了一年半的時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通過,如果再被埃及阻攔,那就沒完沒了,而且開出的條件只會比土耳其更加苛刻,與其如此,不如多花點錢,多花點時間走安全的好望角,雖然看起來走遠了,但是絕對比在蘇伊士運河耗的時間少。


風雲一點通


要是能走當然就走了,沒有選擇蘇伊士運河,主要還是因為走蘇伊士運河確實是有風險的。首先在於埃及會從中作梗,當時埃及剛剛在蘇聯解體後倒向了西方,正愁沒有投名狀呢,你過去送一個大大的人頭,這就沒意思了。


當時瓦良格號路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可是沒少從中敲詐,拿走了10億美元的保障金才放行,雖然這筆錢 後來也還了回來,但是整整讓瓦良格在原地徘徊了幾個月。創律公司當然不想悲劇重演,只能選擇一直走寬闊的大洋路線,放棄了其他國家海峽、運河這樣的通道,硬是繞了地球一大圈才回來,期間纜繩斷裂,差點拉不回來。


我們今天說起瓦良格號的歸國路線,都說是一條滿載著希望和忍受著中傷的路線,這是不無道理的,在當時那個國際政治地理鉅變的環境中,一艘6萬噸的航母沒有任何保護的飄在大海上,是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的,就連法國人也派遣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甲板上,後來才被趕走。這就說明,這塊散發著香氣的肉,已經吸引了世界上各種野獸的目光。


不過以賭場為名回來的瓦良格,最終變成了縱橫西太的遼寧艦,其實海事先鋒和很多軍迷一樣,都希望現在的遼寧艦能帶著052D、054A、055等護航軍艦,帶上核潛艇,以航母戰鬥群的形式再走一遍這條路線,這次咱們看看,誰還敢問咱要“過路費”,讓過去那些看不起咱們的人也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犯下的是什麼樣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