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北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H☤


大家好,我是作家九命貓耳,我來回答!

瀋陽北陵也稱作清昭陵,是清初關外三陵之中規模最大,最宏偉,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在瀋陽市皇姑區泰山路,交通路線十分發達,多條公交路線即可到達,還有地鐵二號線十分方便,它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以及自己的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的陵寢,除了葬有帝后,清昭陵還葬有皇太極的最愛關睢宮宸妃(海蘭珠)、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

一般帝王陵寢都是在皇帝繼位的時候便開始營造修建,他們都把這件事看得非常的重要,認為是關乎到國家社稷,工程十分耗大,有的陵寢直到皇帝駕崩還未建成,所以清朝也不例外,昭陵開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年),歷時八年,順治八年(1651年)方才基本建成,後來又經歷多次維修和改善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陵寢具有仿自明朝的皇陵,可是又具有滿族陵寢的特點。

北陵分為前中後三大部分,前部就是從下馬碑開始到正紅門,中部是從正紅門到方城,後部就是方城、月牙城、寶城,這才是陵寢的主體。寶城,又稱之為“寶頂”,下面就是地宮,就是陵寢主人皇太極和皇后及其妃嬪的棺槨。

北陵有兩大衙門駐守,一個衙門專門用來保護陵寢,一個衙門是專門負責管理和祭祀,清帝溥儀遜位以後,雖然仍有大臣駐守北陵,但是因為連年戰亂,也沒有資金,再也沒有能力去修繕這座皇家陵寢,裡面長滿了青苔,陵寢殘破而又凋零。

1927年的時候被奉天省政府開闢為公園,因為坐落在市區的北部,又是皇帝的陵寢,所以被稱為“北陵”,登上寶頂,古木參天,翠綠的樹木,皇家陵寢的莊嚴,雄偉和壯麗,又具有現代園林的秀美,是鑲嵌在遼瀋地區的一顆明珠。


作家九命貓耳


清昭陵,因在瀋陽城北郊又稱北陵。

清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突然發病死於清寧宮東暖閣,終年52歲,靈柩停放在崇政殿。

由皇叔多爾袞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大清皇位,是清朝第二代皇帝。第二年改元順治。

因為皇太極生前曾選定了北郊一地作為自己的陵園,全朝舉哀三天,諸貝勒大臣與皇帝親祭,到九月二十一日,便把皇太極靈柩安葬在尚未完工的陵內。十月,順治帝依例為皇太極上諡號為‘’應天興國弘徳彰武寬溫仁聖睿考文皇帝‘’,廟號太宗,陵為昭陵。

滿族先世葬俗是死後舉行火葬,皇太極死後火化,則考有其事。因此,昭陵所葬應為皇太極骨灰。

昭陵佔地面積大於福陵(東陵,努爾哈赤陵寢),因是平地築陵,便堆土為山。陵園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

順治六年(1649)四月,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死於北京,終年51歲。第二年二月,靈柩運至盛京,與皇太極合葬。

後來康熙、乾隆、嘉慶各朝又對昭陵進行了不斷的擴建、增建。

在林木蔥鬱、古松參天的陵園內,更顯陵寢莊嚴肅穆、宏偉,頗具皇家陵園氣勢。

2004年7月1日,清昭陵與瀋陽故宮、福陵和撫順永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手機用戶50902211138



瀋陽以前曾作為過滿清的首都,古稱盛京。昭陵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陵墓。


順治元年,清朝遷都北京,瀋陽作為留都。順治十三年,清朝在瀋陽設奉天府,故瀋陽又名“奉天”。

清昭陵現在是4A級景區,門票30元。清昭陵保存的比較完整,可以去參觀下。


清昭陵未曾被盜挖過,網上傳的被小日本盜竊過,可信度不高。溥儀曾任偽滿洲國皇帝,是不會讓日本動他祖宗的陵墓的。

歡迎朋友們關注我,我會分享有趣好玩的視頻和歷史小故事,感謝!


豔豔色彩幽默間


瀋陽北陵,名為“昭陵”,因在瀋陽市北部,因此俗稱“北陵”。昭陵安葬的是清太宗皇太極,是東北地區保存的最為完整的清朝皇家陵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