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是如何繁殖和轉移的?

柔沢十


首先明確下細胞不是繁殖,較(zhuan)真(ye)的說法是有絲分裂。人體細胞都有特定的作用,因此當某個細胞不能發揮作用時,周圍細胞能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補充,也就是更新。

當然不同部位的細胞更新的週期是不同的,有些快一些,有些慢一些。比如:胃細胞7天可全部更新一次;皮膚細胞28天左右更新一次;紅血球細胞120天更新一次;肝臟細胞180天更換一次;如果以一年來評定,98%的細胞都會被重新更新一次。那麼癌細胞呢?它們是一些正常細胞分裂時“不合格”的細胞,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細胞突變),人體會通過免疫細胞或者“殺手基因”(抑癌基因)將這類細胞殺死或者加快凋亡。再由周圍正常細胞加速分裂出“合格”作為補充。從下圖可以看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在形態上區別很大。


雖然有這套防備機制,但仍不能完全規避細胞突變的概率。因為有些發生突變的細胞會遺傳到免疫細胞的識別“通路”,有了這個通路就可以不受免疫細胞的“攻擊”;另外一些抑癌基因在正常遺傳時也會出現缺失或突變,這就會導致癌細胞避開了人體的應對基因突變的防衛機制。

避開了防衛機制的癌細胞開始實現自己的有絲分裂。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分裂速度更快,排列無序,而且癌細胞更難以凋亡。很容易聚成一團,然後開始形成獨立發展的一個微環境,會建立自己的血管系統來獲取營養。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讓醫學界認識到癌細胞的轉移方式比原來評估的更加複雜。之前人們認為癌細胞會通過直接轉移、淋巴系統和血液系統進行轉移。增加一種情況就是種植,腫瘤細胞脫落後到達另一部位,在那裡“生根發芽”,如內臟的癌種植到腹膜或胸膜上。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癌細胞轉移才是最具有威脅性的,統計顯示90%與癌症相關的死亡都是由轉移性疾病而非原發性腫瘤引起的。

那麼腫瘤是怎樣從原發位置轉移到遠處組織?需要利用或藉助以下幾種情況:

能夠穿透一些組織,腫瘤細胞之所以能發生遠處轉移,是因為它藉助了一種生物學過程——上皮-間質轉化過程;

癌細胞想要在血液中存活,必須獲得血小板、嗜中性粒細胞等幫助;

腫瘤細胞要轉移到遠處器官並且形成轉移灶,需要具備三種能力:再啟動能力、適應遠處器官組織的能力、適應遠處“生態”環境的能力;

部分早期癌症會復發,看不見的轉移灶。

簡單說癌細胞要能讓自己通過血管壁進入血液;在血管中還要利用血小板、嗜中性粒細胞,使其免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天然殺傷(NK)細胞的”追殺”;在經過一段轉移後再次通過血管壁轉移到周圍的組織或間質中。

除了以上提到的轉移,還要和大家說下癌細胞會進入休眠狀態。處於傳播的腫瘤細胞(DTCs)離開原發性腫瘤,進入循環系統。當它們發現自己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缺乏熟悉的基質細胞、生長因子和細胞外基質,會因為“不適應”而無法繼續增殖並導致進入長時間的生長停滯狀態。

重要的是,最快到達的腫瘤細胞在實質組織中會遇到某些抗增殖信號,使得腫瘤細胞“主動”休眠。

休眠的腫瘤細胞可能生活在某些特定的位置,腫瘤細胞可以存活,卻不能增殖,並且很可能對於治療藥物產生抗性或者逃避某一階段的治療。

除了休眠癌細胞在轉移時還會形成癌細胞團,增加癌細胞在化療或其他藥物或免疫細胞“剿殺”時的生存率。因為藥物或免疫細胞往往會消滅癌細胞團外層的癌細胞,為躲避到內部癌細胞贏得轉移時間。

說到這樣,大家能理解為什麼癌症難以完全治療好,很多患者在治療後出現復發或者轉移的問題了吧。


美中嘉和聊腫瘤


轉移只有兩個月命,神仙都救不了,吃藥都沒用,只有能吃什麼給什麼,老爸剛過身!都是兩個月前轉移的!兩個月後每兩天抽搐一次,抽搐超過三次,就說不了話,之後每10秒抽搐,抽搐24小時左右,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