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時代——陳忠實先生三週年祭

那些年,生活在西安的人,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陝西本土的作家活動的身影,那是陝西文壇最活躍的時期,賈平凹、路遙、陳忠實、高建群……他們被稱為“文學陝軍”。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黃金時代。我度過中學時代的西安市26中,就在這些大咖工作的陝西作家協會對面,我的中學同學,有的就和陳忠實住在一幢樓上,那曾經是高桂滋的公館,然而他自建好後沒有住過一天就在解放後捐獻給國家了,成了陝西作協的辦公地。作協後面就是一幢不起眼的八十年代常見的紅磚小樓,常從此經過,也聽人說過這就是作協家屬院,在圍牆的遮擋下還顯得有幾分神秘。三年前,陳忠實先生去世時我和中學同學去弔唁,同學說她經常在金家巷碰見他。真的麼?我有些吃驚,因為我總覺得這些名人都應該沒有什麼煙火氣的。然而這卻是實實在在的,陳忠實先生和走了的路遙,都曾經與西安這座城、和西安這些普通市民同呼吸過的。我們時不時地在《西安晚報》上看到他又在哪哪參加活動了,我們也時不時聽到他在喜來登說“全西安的五星級酒店的面都沒有我老婆做的面香”的軼事。然而他還是走了,在白鹿原上櫻桃快要紅了的時候。

那是一個時代——陳忠實先生三週年祭

他的書我只讀過《白鹿原》,還對裡面的人物關係、情節稀裡糊塗,大概只能歸結於我的愚鈍吧。然而我卻越來越喜歡看他的照片,刀刻一般的皺紋顯出他的幹練睿智,手裡通常燃著一隻看起來很烈性的雪茄,深邃的眸子洞穿人心,我甚至都可以想象他用陝西話說出的那句桀驁不馴的“你懂個錘子”的神情和姿態。他身上有著陝西楞娃的生冷蹭倔,也有著關中這片黃土地滋生的古老與厚重。他和陝西那些拿著撅頭在地裡勞作的老農屬於同源,背過身去,彷彿就在地裡拿著鋤頭勞動,轉過身來,手裡握著筆,流出的是幾千年農耕文化的宗法、禮教以及與慾望交織的掙扎和覺醒。他用筆再現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社會歷史畫卷,厚重如斯,是他,一個白鹿原的兒子送給母親的最好禮物。

灞河,流淌了萬年,白鹿原在它的滋潤下櫻紅葉綠,共同歌唱白鹿原的春天。他靜靜地走了,在春天裡,化作一縷陽光,照耀在這臺原上,與逝去的那個年代永遠凝固。

那是一個時代——陳忠實先生三週年祭

作者:王萌,中國金融作協會員,陝西金融作協常務副秘書長、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