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中國工程院4月30日公佈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有效候選人531位。來自企業的候選人有114位,同比2017年的90位,增加了24位。百度李彥宏、王海峰,阿里巴巴的王堅,比亞迪的王傳福等,皆榜上有名。

消息一出,捲起千層浪。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縱觀今年的院士增選候補名單,有以幾點“異常”之處。

一:企業候選人佔比高達21%,民企候選至少7人。

二:“高官高管”群體落腳工程管理學部。

三:5位人工智能方向及多名AI相關的企業家和學者獲得提名。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企業家想當選院士?65歲之前你得為行業做出“創造性貢獻”


1月1日,《中國工程院關於提名2019年院士候選人的通知》中特別指出:提名候選人時,在堅持標準條件的前提下,要注意對長期工作在工程技術第一線及在民營企業技術創新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貢獻的工程科技專家的提名。

中國科協辦公廳也曾下發相關通知,要求全國學會“在推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中要特別關注在企業特別是基層和民營企業技術創新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貢獻的工程科技專家”。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院士是科學家或者工程技術專家所能獲得的最高學術稱號,是至高無上的終身榮譽。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須是科學家;在工程科學方面做出創造性貢獻;具有中國國籍;年齡不得超過65週歲。

根據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有關規定,同一院士候選人可同時通過院士推薦和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推薦。

如備受關注的李彥宏正是由中國科協推薦,推薦專業為新興交叉領域工程技術創新管理;阿里巴巴王堅由工程院院士提名,專業與李彥宏一致;王海峰,由工程院院士推薦,發展方向為人工智能等等。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在政策上,民營企業的技術專家被鼓勵且應當享有相應的被提名權。

技術不分機構,學研商士的院士組合,打破了傳統高等院校、國家科研院所和國企三分天下的局面。國家最高級別的科學機構試圖讓民營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國家推動研究與發展的行動中。有利於形成一個兼容幷包、多元開放的科研生態系統。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企業家掌握著科技成果的轉化緯度,科技落地民生


學者教授是學術界的奠基和開拓者,企業家則是工業界技術研究的先行者。本質上並不互相違背。

很長一段時間的中國,依賴低勞動成本支撐工業化進程。

而今我國整體經濟正處於去槓桿、調結構的背景之下。面對逐漸消失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中國正在迅速轉向技術為導向的工程師紅利。

一方面,中國的權威科研論文發表數量在快速增加,科研實力穩步提升。根據Nature雜誌依據其測算方法(Nature index,主要根據68種全球一流期刊的論文發表數據)的排名,中國科研論文數量加權評分已經居全球第二。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數據來源:https://www.natureindex.com

此外,PCT專利申請量是衡量一國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的PCT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就單個公司而言,我國的研發實力也不容小覷。數據顯示,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PCT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國獨佔3家。此外,OPPO、騰訊、大疆、深圳華星光電與武漢華星光電等中國企業也進入2018年國際專利申請排名前50榜單。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數據來源:https://www.wipo.int

中國新一輪的經濟發展需要依賴具備科技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技術的革新將賦予傳統產業以智慧生命力實現二度騰飛。

民企中的創新骨幹,以技術的應用的場景構建為驅動。大團隊作業,掌握著基於第一線的翔實的生產資料和數據,技術集成創新落地產品,致力於讓技術成為生活的元素。

賦予科技以可用性,這才是未來科技的正確打開方式,企業家們的努力,讓我們觸摸到立足生活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萬物互聯。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最簡單的例子,百度地圖轉入AI技術體系之後的智能導航、語音圖像識別、實時監控路況、大數據推薦路線等,以及AR技術實現隨即可用的虛擬現實交互技術,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智慧出行,為用戶日常指路。

高校及研究機構偏重於對概念和理論的深掘和研究。大型國企集中在能源交通等壟斷行業。而優秀的民企,代表著市場競爭之下的最“實用”的民生領域和新興產業。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從想法到技術,從產業化到營銷戰略,企業家想成“潛力股院士”必須親力親為


每年工程管理學部的候選名單都能引發大量爭議,入選的“高官高管”常被網友們戲稱為“氪金玩家”。

2019年,為肅清增選環境,李曉紅院長再三強調各院士要具備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不能“自毀長城”,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留下隱患。

因此,在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之前,中國工程院出臺《關於嚴肅院士增選紀律的“八不準”》為推薦行為“劃紅線”。

事實上,入選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的“高官高管”院士。大部分都是政府或企業內部負責工程技術的高層管理者,承擔著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或者總設計師,有著豐富的工程技術管理經驗。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以企業家為例,從創業從想法孵化到技術研發、推進產業化、維繫產業鏈,甚至到市場營銷,戰略部署,大都是這些技術出身的管理層親力親為。

今年新興交叉領域工程技術創新管理專業尤為吸睛,該專業4名候選人中,半數都是企業高管,一是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二是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雲創始人王堅。

二人在創新創業戰略部署上與同專業獲得提名的清華大學陳勁教授並無二致。

科學企業家以從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為天職,隨著新產業技術的湧入,管理層務必依託豐厚的管理知識和實戰經驗,對下一個即將到來的“高峰技術”進行預判,探索新藍海,以保持企業的產業更新和高效運轉。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結於他的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管理層的企業家正是這樣的存在,他們帶領著團隊共鑄對“科技改變生活”的熱情。他們的戰略部署往往是國內市場和科研領域的“風向標”。

企業家與最兇猛的市場做著鬥爭,經歷了危機泡沫、藍海繁榮。他們用技術支撐著中國經濟的戰爭格局,用熱愛堅守著團隊的熱望,在生產,也在創新。

僅僅是候選名單,企業家的身份就飽受非議。在人們口誅筆伐的同時,他們早已經忘了可以平等獲得信息和自由發表言論的網絡,正是這些“商人”用十年甚至二十年搭建起來的城堡。

所有的努力都應該被認可,商人亦如是。

李彥宏王傳福候選院士!企業家“轉身”學術權威,要有多努力?

預言者&企業家

AI先生李彥宏

人工智能是這個時代最時髦的談資之一。李彥宏無疑是最有資格談論AI的企業家之一。

雖然李彥宏不是以技術專業入選院士候選,但李彥宏確實符合“科學家”這一先決條件。

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剛剛起步,28歲的李彥宏就已經開始牽頭開發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在反覆的論證和思考下,李彥宏將超量分析這個概念進行了發表,並申請了超鏈分析技術的專利。

這項技術專利,奠定了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

隨後技術控的李彥宏將目光轉向AI領域。近幾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全力押注。

無疑,百度在無人駕駛、AI芯片、語音交互、智能家居、金融服務、醫療等領域的緊密佈局,構築了一個強大的AI帝國。

新能源一把手王傳福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3年排名全球第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數量超過2.2萬項,其中已被授權專利約1.4萬項,成為中國“智造”的重要力量。

從技術創新到產品落地都離不開一個明星般的存在——王傳福。

基於對電池領域的瞭解和相關的技術研發,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十多年前就已經“預測”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其精準的判斷力吸引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目光。2008年,巴菲特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算得上是業內一大趣事了。

“鐵臂阿童木”王海峰

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研究院院長、百度AI掌門人王海峰,是企業中長期致力於技術創新的代表人物。

誰曾想到,王海峰對科技的所有幻想,源於9歲那年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正是對這位嫉惡如仇,上天入地的“新新人類”的嚮往,王海峰一直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

王海峰是百度的一員老將,他在自然語言處理、互聯網數據研發、知識圖譜、推薦引擎和智能搜索、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都有大量的開創性成果。

阿里雲的“騙子”王堅

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雲創始人王堅一直遭受著業內的非議。在大多數技術出身的互聯網界,他只是一個不會寫代碼的心理學家。

然而,王堅,抓住了互聯網時代最具想象力的風口——雲計算。用王堅自己的話形容,阿里的工程師們用命填補這個無中生有的架構。

在雲裡霧裡的茫茫技術中泅渡,人們開始懷疑,王堅到底是“先知”還是“忽悠”?然而王堅身上那股近乎執拗的洪荒之力,讓他堅持了10年的長征,並獲得了最終勝利。

在王堅的帶領下,今天的阿里雲可以在工業、交通等多個生活領域提供“公共服務”。在實力上已經超越了微軟Azure,成為僅次於亞馬遜AWS的第二大雲計算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