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中国工程院4月30日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有效候选人531位。来自企业的候选人有114位,同比2017年的90位,增加了24位。百度李彦宏、王海峰,阿里巴巴的王坚,比亚迪的王传福等,皆榜上有名。

消息一出,卷起千层浪。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纵观今年的院士增选候补名单,有以几点“异常”之处。

一:企业候选人占比高达21%,民企候选至少7人。

二:“高官高管”群体落脚工程管理学部。

三:5位人工智能方向及多名AI相关的企业家和学者获得提名。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企业家想当选院士?65岁之前你得为行业做出“创造性贡献”


1月1日,《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19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特别指出:提名候选人时,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注意对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及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科技专家的提名。

中国科协办公厅也曾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全国学会“在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要特别关注在企业特别是基层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科技专家”。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院士是科学家或者工程技术专家所能获得的最高学术称号,是至高无上的终身荣誉。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须是科学家;在工程科学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具有中国国籍;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

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关规定,同一院士候选人可同时通过院士推荐和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推荐。

如备受关注的李彦宏正是由中国科协推荐,推荐专业为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阿里巴巴王坚由工程院院士提名,专业与李彦宏一致;王海峰,由工程院院士推荐,发展方向为人工智能等等。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在政策上,民营企业的技术专家被鼓励且应当享有相应的被提名权。

技术不分机构,学研商士的院士组合,打破了传统高等院校、国家科研院所和国企三分天下的局面。国家最高级别的科学机构试图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推动研究与发展的行动中。有利于形成一个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的科研生态系统。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企业家掌握着科技成果的转化纬度,科技落地民生


学者教授是学术界的奠基和开拓者,企业家则是工业界技术研究的先行者。本质上并不互相违背。

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依赖低劳动成本支撑工业化进程。

而今我国整体经济正处于去杠杆、调结构的背景之下。面对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中国正在迅速转向技术为导向的工程师红利。

一方面,中国的权威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在快速增加,科研实力稳步提升。根据Nature杂志依据其测算方法(Nature index,主要根据68种全球一流期刊的论文发表数据)的排名,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加权评分已经居全球第二。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数据来源:https://www.natureindex.com

此外,PCT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一国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PCT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就单个公司而言,我国的研发实力也不容小觑。数据显示,中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PCT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国独占3家。此外,OPPO、腾讯、大疆、深圳华星光电与武汉华星光电等中国企业也进入2018年国际专利申请排名前50榜单。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数据来源:https://www.wipo.int

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具备科技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技术的革新将赋予传统产业以智慧生命力实现二度腾飞。

民企中的创新骨干,以技术的应用的场景构建为驱动。大团队作业,掌握着基于第一线的翔实的生产资料和数据,技术集成创新落地产品,致力于让技术成为生活的元素。

赋予科技以可用性,这才是未来科技的正确打开方式,企业家们的努力,让我们触摸到立足生活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万物互联。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最简单的例子,百度地图转入AI技术体系之后的智能导航、语音图像识别、实时监控路况、大数据推荐路线等,以及AR技术实现随即可用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智慧出行,为用户日常指路。

高校及研究机构偏重于对概念和理论的深掘和研究。大型国企集中在能源交通等垄断行业。而优秀的民企,代表着市场竞争之下的最“实用”的民生领域和新兴产业。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从想法到技术,从产业化到营销战略,企业家想成“潜力股院士”必须亲力亲为


每年工程管理学部的候选名单都能引发大量争议,入选的“高官高管”常被网友们戏称为“氪金玩家”。

2019年,为肃清增选环境,李晓红院长再三强调各院士要具备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不能“自毁长城”,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留下隐患。

因此,在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之前,中国工程院出台《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为推荐行为“划红线”。

事实上,入选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的“高官高管”院士。大部分都是政府或企业内部负责工程技术的高层管理者,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者总设计师,有着丰富的工程技术管理经验。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以企业家为例,从创业从想法孵化到技术研发、推进产业化、维系产业链,甚至到市场营销,战略部署,大都是这些技术出身的管理层亲力亲为。

今年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专业尤为吸睛,该专业4名候选人中,半数都是企业高管,一是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二是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

二人在创新创业战略部署上与同专业获得提名的清华大学陈劲教授并无二致。

科学企业家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天职,随着新产业技术的涌入,管理层务必依托丰厚的管理知识和实战经验,对下一个即将到来的“高峰技术”进行预判,探索新蓝海,以保持企业的产业更新和高效运转。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他的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管理层的企业家正是这样的存在,他们带领着团队共铸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热情。他们的战略部署往往是国内市场和科研领域的“风向标”。

企业家与最凶猛的市场做着斗争,经历了危机泡沫、蓝海繁荣。他们用技术支撑着中国经济的战争格局,用热爱坚守着团队的热望,在生产,也在创新。

仅仅是候选名单,企业家的身份就饱受非议。在人们口诛笔伐的同时,他们早已经忘了可以平等获得信息和自由发表言论的网络,正是这些“商人”用十年甚至二十年搭建起来的城堡。

所有的努力都应该被认可,商人亦如是。

李彦宏王传福候选院士!企业家“转身”学术权威,要有多努力?

预言者&企业家

AI先生李彦宏

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谈资之一。李彦宏无疑是最有资格谈论AI的企业家之一。

虽然李彦宏不是以技术专业入选院士候选,但李彦宏确实符合“科学家”这一先决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起步,28岁的李彦宏就已经开始牵头开发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在反复的论证和思考下,李彦宏将超量分析这个概念进行了发表,并申请了超链分析技术的专利。

这项技术专利,奠定了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

随后技术控的李彦宏将目光转向AI领域。近几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力押注。

无疑,百度在无人驾驶、AI芯片、语音交互、智能家居、金融服务、医疗等领域的紧密布局,构筑了一个强大的AI帝国。

新能源一把手王传福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数量超过2.2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约1.4万项,成为中国“智造”的重要力量。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落地都离不开一个明星般的存在——王传福。

基于对电池领域的了解和相关的技术研发,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十多年前就已经“预测”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其精准的判断力吸引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目光。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算得上是业内一大趣事了。

“铁臂阿童木”王海峰

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研究院院长、百度AI掌门人王海峰,是企业中长期致力于技术创新的代表人物。

谁曾想到,王海峰对科技的所有幻想,源于9岁那年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正是对这位嫉恶如仇,上天入地的“新新人类”的向往,王海峰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

王海峰是百度的一员老将,他在自然语言处理、互联网数据研发、知识图谱、推荐引擎和智能搜索、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都有大量的开创性成果。

阿里云的“骗子”王坚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一直遭受着业内的非议。在大多数技术出身的互联网界,他只是一个不会写代码的心理学家。

然而,王坚,抓住了互联网时代最具想象力的风口——云计算。用王坚自己的话形容,阿里的工程师们用命填补这个无中生有的架构。

在云里雾里的茫茫技术中泅渡,人们开始怀疑,王坚到底是“先知”还是“忽悠”?然而王坚身上那股近乎执拗的洪荒之力,让他坚持了10年的长征,并获得了最终胜利。

在王坚的带领下,今天的阿里云可以在工业、交通等多个生活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在实力上已经超越了微软Azure,成为仅次于亚马逊AWS的第二大云计算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