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些子女不少的老人卻無人養老,是因為子女不孝嗎?

莊立勝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在敬老院工作時候的一個老人,老人四個女兒兩個兒子卻沒有人去看他,這個故事又讓讓人啼笑皆非,又讓人覺得可悲而黯然淚下。



老人80歲,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剃頭匠,育有4女和兩個兒子,老伴70多歲就已經過世了,那時兒女都已經成家,老人怕自己的兒女對他有懈怠,於是對兒女們就撒了一個迷天大謊,開始讓整個家庭都不得安寧。


原來老人為了擔憂兒女們對他不好,於是對兒女們說自己有一個寶貝,是古董價值連城,以後那個孩子對他好就給誰,兒女們當然對這個謊言深信不疑,雖然當初沒有不管父親的念頭,但是這個謊言無疑讓幾個兒女殷勤備至。

每一個兒女都想看看寶貝的真實面目,但是老人都以各種說法拒絕。不是說在大兒子那裡,就是說藏在大女兒家。經過幾次家庭寶貝之爭的“戰爭”後,大兒子面對兄弟姐妹的質問也是委屈不已,開始埋怨父親,其它的孩子認為父親偏心,也開始疏遠老人,慢慢的就沒有人願意理父親了,就是不圖寶貝的小女兒,為了躲避哥哥姐姐的懷疑,也不去照看父親了,就這樣,沒人照顧的老人住進了敬老院。


我是焱垚


也不全是吧!

昨天是我老母親八十大壽,除了大哥工作忙沒有回來外,餘下的姊妹兄弟五個全部到齊了。我本想著幾個人也有段時間沒有見面應該好好聚聚,因此也沒有請外人,只是自己做了兩桌菜,雖然簡單,好在豐盛

但是我的哥哥姐姐來的目的卻不只是給母親祝壽那麼簡單,他們想來和我談贍養母親的問題。

說起我們姊妹六個,在這個社會上都混得不太好,也就說幾乎沒有一個有錢的。如果按原來的約定和叔叔當初給定下的規則這件事情真的沒有好談的。從決定開始輪流侍候老母親的時候起,我叔叔就說過,我三個姐姐每人每年侍候一個月,我們哥仨每人每年侍候三個月,以後年年如此。自從輪流侍候老母親這兩年來,大哥在外地工作又住房緊張一直由我頂替他,因此事實上我一年要侍候我媽半年,而他們四人才侍候半年時間,就算這樣他們也侍候不了了。

其實我也挺理解他們的。大姐患腦梗塞行走不便自已照顧自己都困難,已經沒有能力再來照碩別人了。大哥雖然說是有正式工作,如今卻負債累累自顧無暇。最麻煩的是我二哥,在煤礦幹活,幹了十多年終於混個好工種,如果請假回來怕被別人頂替。

真是家家都有難唸的經,不是不孝,而是真的有心無力。沒有經歷真的無法體會現在人到中年的無奈。誰不想侍奉老父母在病床前?誰不想讓人說自已孝順?但是,在這樣的經濟社會如果子女沒有錢,拿什麼來孝敬父母,更何況每個人的下邊還有一群人在等著你。

最後我拒絕了他們讓幫忙的想法,不歡而散。其實我也很想幫助他們,畢競母親老人也很願意呆在家裡。只是我知道,我只是一個農民,真的還要生活,與孝不孝順無關。




一點幸福5666


我們我們姐妹四個還有一個哥哥,我爸媽從我們結婚後就一直給他們花錢,因為我們的生活和大部分人一樣屬於平凡生活,所以不是大把大把的給他們花錢,從我父母五十歲開始只要有病都是我們幾個姑娘帶著去醫院陪床,花錢看病,我哥哥從來不聞不問,我們也不攀比,每次只要我們回孃家就大洗一次,因為離的也不是有多近,反正能回去就回去畢竟都是有工作的人不能想回就回,每次回去給點錢買好多東西,和父母多談話,可是我爸媽卻說他們沒有生下好兒女,因為給他們花的錢太少了,因為我們村一個姑娘嫁了有錢人,人家自己父親又是我們那裡的支書,所以我爸媽一直和人家攀比,我們每次回去就說,看人家的女兒給她父母多少多少錢,再看看我沒有一個像樣的,我父母現在都六十七歲了,還這樣說,一直以來我們覺得我們已經很孝順了,可是永遠滿足不了我的父母,有時很累,總想掙很多的錢好好給他們花,可有時又覺得自己的父母也不疼自己孩子,心裡免不了失望,所以不管怎樣我們該孝順還是會孝順,老兩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吧,年紀越來越大了,我們也不去計較,生我們養我們他們也不容易啊!


用戶63954573659


也不全是,雖然子女多,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忙不完的事情,子女孫子等等。

就拿我家來說吧。我爺爺奶奶總有6個女兒,一個兒子總共7個子女。我奶奶在世的時候還好,7個子女,因為我大姑得了急病去世的比較早,所以就只剩下5個姑我爸爸。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人兩個月,輪流著伺候。

可是,自從我奶奶去世以後,剩下我爺爺一個人。剛開始的幾年之內還是輪流著伺候一個人兩個月。可是時間長了。慢慢的大家都不那麼自覺了。這個人輪完,輪到下一個的時候遲遲的不接,沒到日子就著急著想送到下家去。

也不是因為子女們都不孝順,主要是各有各的事情。我一個姑姑身體也不怎麼好,有的時候照顧自己都成問題,還有兩個姑姑,在城裡幫著照看孫子,樓上樓下的我爺爺去了也不方便。所以,一年到頭幾乎就是我剩餘的兩個姑姑跟我爸爸三個人輪流照看。差不多一人家裡呆三4個月。

有的時候我爺爺也會呆的很煩,吵著要去下一家。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老人的養老得到了解決,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霧雨爾晴


是因為不孝,這樣的兒女應當譴責。

說生活壓大,生活困難,是有這個因素,但壓力再大,生活再困難,終究能吃上飯,凍不著。有你一口吃的,就應該有老人一口吃的,你餓不死,老人就餓不死。孝順兒女,是不是應該這樣?

老人養兒養女不容易,屎一把,尿一把,供兒上學,給兒蓋房子,娶媳婦,二十多年,花盡了所有積蓄,真是操盡了心,費盡了力。到老了,幹不動了,兒女卻不養老人,真是讓老人傷心,寒心。

贍養老人是中華幾千年的光榮傳統,兒女養老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如果不養老人,就是不孝,這一點勿庸質疑,沒啥可說。

現在有一股歪風,有些兒女藉口生活困難,壓力大,不養老人,把老人推給社會,推給政府,這種不孝兒女,真該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琿春徐飛768


我覺得吧,可能有兩個原因導致老人無人養老的局面出現:一個是可能是子女真不孝,一個是老人太作了,跟蘇大強一樣!

我婆家,農村的。有一個老太太,八十多歲了,一個人住在一個快倒塌的危房裡,無人管。有人肯定會問,這是孤寡老人嗎?No,覺得不是!老人有六個孩子呢,並且有幾個都住的不遠,緊挨著!

那為何這麼大年紀的老人無人管呢?

這主要是老人年輕的時候,處事不公,太偏心小兒子了,讓大兒子和幾個閨女心寒,發誓再也不管老人了。而老人當時自己也說:“我不指望你們,我以後就指望小么兒!”

最先,小么兒也確實對她還過得去。可是後來看哥哥姐姐都不管老母親的死活,再加上媳婦和婆婆關係處的並不好,媳婦在耳邊唸叨他媽的不是。時間一久,也不管了。

村裡人說小么兒沒良心,虧他媽把所有的都給了他,結果還把看母親趕出家,讓老母親住在這麼一個破房子裡面。你們猜小么兒如何說?他說:“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媽媽,哥哥姐姐們都不管我憑什麼要管啊!”

村裡負責協調的人又去找大兒子,大兒子說:“我媽當年怎樣對我的,相信你們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實在無法管她!”

確實,當年老太太很過分。大冷的天氣,逼著大兒子一家讓房給小兒子,並且還不顧懷孕的大兒媳死活。

大兒子一家被逼的趕出家,住在牛圈住了有一天,值得他們又自己蓋了房,才算是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因為這,大兒媳勞累過度流產。老太太得知大兒媳流產,竟然連去看看都沒去,還和鄰居說:“就她嬌氣,就這樣能為我家生大胖孫子嗎?”

幾個閨女,全都因為母親的偏心,在出嫁之後,就再也沒回過孃家了。

所以,我覺得,有時候,有的老人看著是可憐,可完全就是他們自己種下的果!


幸福魚兒


首先,農村老人已經習慣了農村生活環境和留戀農村這片土地,子女們外出打工,他們並不喜歡也跟著一起去大城市,高樓大廈,快節奏的生活他們不適應,也不喜歡,反而覺得束手束腳,反倒不自然,但又不得不照看子孫,所以只能將就將就。一旦孫子們都能獨立,他們還會回到農村,過他們喜歡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這就好像子女們不管不問,好像孩子們不孝順一樣,其實並不是這樣,只是我們的父輩們不習慣城市的喧囂生活。我的鄰居就是這樣的,大娘有七個女兒一個兒子,由於前些年養育他們開銷太大,上學欠下了一筆鉅款,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分擔父母的壓力,導致忽略對父母的關照,表面上看上去沒人先看父母,其實他們心中更心酸,為了還款沒有辦法,這不,最近幾年家裡的欠款還的差不多了,老四一家想把爸媽接到城裡,愣是被大娘大爺拒絕了,理由很心疼,城裡就不去了,你沒事多帶著孫子常回家看看,媽就知足了,兒子也是。大學畢業就找了份體面的工作,收入也很穩定,就是忙的不著家,一年四季除了春節在家待三天,其餘都是忙的啊,每次他想回家看看媽,媽都不讓,總說掙錢比什麼都強。

農村老人子女是否很多,但是我們的孝可能不是城裡人的一頓大魚大肉,不是鮮花紅酒,更不是度假旅遊,可能就是那微不足道的一次長途電話,一聲細雨輕聲的問“吃飯了嗎?”你們只是沒有察覺,但我們的父輩已經完全知曉。謝謝你們,我是農村柯柯,大家一起評論去討論,你眼中所謂的孝是什麼?






柯柯導演


養育多子女的老人卻無人養老的問題,#雲上天漢#認為,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肯定是子女不孝。難盡孝,盡孝難,在農村“孝道式微”的問題較普遍,已引起社會關注。現在已進入文明社會,為啥在農村子女眾多的家庭,多子並不多福,反而老人指靠不到子女給養老。針對這個讓人心痛的問題,下面談一些個人觀察該問題的觀點,與大家交流,請賜評!

家風不好,使“反哺式”養老失去道德根基,弊端日益顯現

中國長期處在農耕社會,家庭的生計、興衰,全憑勞動力來支撐,從而就形成了與農耕社會相適應的道德倫理,諸如多子多福、養兒防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道德倫常。父母的心願,是讓自己的生命基因能在子女身上延續,這在農村叫作“續香火”。父母同時通過無限對子女盡義務,希望子女個個成人,待年老後,子女都能贍養自己,最後養老送終,人在家庭中完成一個生命的週期循環,這就是“反哺式”養老。

為了實現老有所養這個理想,老祖宗們還從觀察大自然動物世界中得到啟發,總結出“鴉有反哺之食、羊有跪乳之恩"的倫理典故,通過動物的生存本能行為,來說教下一代子女,用反哺方式贍養老人。這種公序良俗,還形成了“二十四孝”,成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使中國的家庭代代傳承,一直延續到農耕社會與工業社會的交替的當代。

“反哺式”養老,是靠家庭道德倫理支撐的

對一個家庭而言,確切說,孝道是靠家風維繫的。父賢子肖,兄恭弟謙,兄弟團結,妯娌和睦,家風就好。父母在,不遠遊。子女謹記在心,自覺約束自我,踐行孝道,侍奉雙親。但如果做父母的,本身對自己的父母不敬,日常行為往往會在子女心目中,就種下惡的種子。加之平日裡教子無方,沒有樹立起自身的形象,“上樑不正,下樑歪”,子女學樣撿樣,就無所顧忌。家風敗壞,父母養育子女再多,子女都不念父母恩,不盡孝道,家道中落,父母自食其果,農村人稱這種事叫報應。養育了多子女的父母,子女卻不孝順,無人給養老,家風盡失是主要根源。傳統文化裡雖說,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肖的兒女。但多子女,這種老了又無子女養老的父母,是應當檢視自己治家無方的。當然這裡無意去苛求做父母的,社會進入轉型時期,金錢刺激著人的物慾,自私自利格外膨脹起來,支撐家風的倫理道德失去了約束力,法律干預有時也很無可奈何,反哺式養老成了一種不確定的期待。

社會財富城鄉差距加速分化,多子女農村家庭無人養老面臨無奈糾結

如果說,前面講的是因家風敗壞,子女無心養老,父母和子女都是在道德層面上的過與錯所導致的。那麼財富隨社會轉型而差距拉大,也會讓農村家庭的子女,追求功利,貪圖享受,只顧自己小家庭,把精力、資金投放在下一代身上,子女家家蓋的樓房自己住,老年的父母被遺棄在破舊的老屋,悽楚苦寒,不聞不問。子女之間,以無能為力搪塞,在父母養問題上相互扯皮推脫,都不想多為老人盡點孝道。這就出現有能力,而不願意去贍養老人的現象。

發展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根本保障

近年國家層面,已在農村養老統籌中,逐年實現廣覆蓋、底標準的養老統籌方式。目前城鄉養老統籌,統一標準,均等享受社會福利的條件還不具備,與社會發展適應的“社區式養老”體系才開始試點建設,畢竟還有一個時間過程,反哺式居家養老在農村還將無奈地忍著,只有農村經濟發展到相當程度,城鄉養老統一標準才可推行,農村出現的無心養老、無法養老、無力養老的問題,也才有徹底解決好的基礎。



我是@雲上天漢,願意與大家分享三農領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希望大家多交流互動!


雲上天漢


確實面對這個問題當然是兒女的不孝,如果兒女孝順的話,那麼不可能會使得這些老人。沒有人養老。

在農村裡面講究的就是養兒防老,他是希望自己養大的孩子能夠給自己養老送終,所以面對這個問題,假如不能夠給老人養老送終的問題,確實是兒女的不孝


除了說兒女的不孝還能說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那除了是兒女的不孝順,那還能有什麼原因呢?多數的情況來看都是由於兒女的不孝順造成的

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願意給老人養老,所以面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確實是不孝順,就算壓力再大,對於老人的養老這個問題而言,應該用不了多少錢

特別是兒女三4個,如果每個人一個人每個月給200塊錢,那麼一個月800多塊錢足夠老人養老。


自己的壓力大都是藉口

其實針對於不養老人的,我們覺得這個多數都是藉口

總是說自己的壓力大,面對自己又要養孩子,這些我個人覺得都是藉口,因為對於這個問題而言,如果不給老人養老,確實覺得是十分過分的一個問題

他也不想想自己的老人曾經給他把屎把尿從小養到大,那麼面對這個問題,如果不給老人養老送終的,絕對是個人的問題


老人犯賤

為什麼我們會說有的老人看見了,明明是有兒子養的,他們最後弄成兒子不養他

在我這邊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本來好好的跟著自己的兒子一起生活,他最後總是需要要求自己吃,結果造成後來兒子都懶得給他養老送終了。

可能因為某些原因,確實會有一些人不給老人養老送終,但是在道德上面這都是會受到譴責的。


江南農歌


孝順,論心不論事,論事世上無孝子,老媽媽86歲,家住農村,不願到城市隨子女生活,無奈只能每個月給生活費,要說陪伴媽媽就很難做得到了,只能電話問候下,因我也奔七的老人,還要與老伴隨兒子生活,負責打理家頭細務、買菜做飯,接送孫子上學放學,即使是這樣,老媽媽也很知足,常誇我孝順,即使我內心有奌愧疚,都也無奈,但自我覺得已經很優秀了,因為一家人和和睦睦相處,開心過日,幸福就滿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