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只魯股去年賺了1089億 “淨利10億俱樂部”擴容至24家

4月30日,青島海爾公佈2018年報。當日,與之同時公佈年報的還有亞星股份、渤海汽車以及國美通訊等3家公司。至此,山東A股上市公司2018年報披露完畢。隨之,衡量山東上市公司優質與否的各個指標,也最終浮出水面。

2018年,山東A股上市公司中,盈利最多的是來自煙臺的萬華化學,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06.10億元;虧損最多的則是*ST龍力,全年虧損額達到28.05億元。而營收方面,青島海爾憑藉1833.17億元的營業收入,再度成為“營收王”。

齊魯晚報記者 王昭 馮冬寧 姜寧

33家營收過百億

海爾蟬聯“營收王”

營業收入是反映上市公司體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通過同花順統計發現,去年魯股業績表現亮眼,199家魯股公司去年營收總規模為1.77萬億元,相較去年1.57萬億元的總量,增長了2000億。

其中,進入“營收千億俱樂部”的仍舊為3家,分別是青島海爾、兗州煤業和濰柴動力,3家公司的營收規模分別達到1833.17億元、1630.08億元和1592.56億元,較2017年同期分別實現12.17%、7.79%和5.07%的增長。

2018年總共有33家入圍“營收百億俱樂部”,比上年度增加2家。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全球化時代,不少山東上市公司著力打造海外業務板塊,這為其業績增添不少亮色。已公佈年報的魯股中,主營業務海外收入佔比超4成的達到35家,包括兗州煤業、濰柴動力等。同時,這些海外業務收入也變身為上述魯股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

據統計發現,青島金王、新華錦、英科醫療、青島中程、偉隆股份、金麒麟、天華院、華紡股份、中寵股份、歌爾股份等魯股公司的海外業務佔比更是高達8成以上。其中,主業聚焦於油品貿易的青島金王,憑藉持續推進國際貿易轉型升級,其海外業務在總營收中的佔比甚至高達98.16%。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單隻魯股的營業收入。數據顯示,去年單隻魯股的營業收入(按照算數平均值計算)為88.9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字為81.67億元。

158家企業營收同比增長

魯億通增幅超千個百分點

作為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營收增幅對衡量公司的產品生命週期,以及判斷企業業務的發展狀況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

翻閱魯股2018年報不難發現,199只魯股中,有158家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中,最大的為魯億通,高達1048.13%。這意味著,繼2017年中際旭創創下1690.82%的營收增幅後,又見魯股營收增幅超千個百分點。

公開資料顯示,來自煙臺的魯億通是一家專業從事高低壓電氣成套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去年,魯億通成功收購廣東昇輝電子控股有限公司後,雙方協同效應逐漸顯現,在營收及淨利潤方面都實現了快速增長。

排在魯億通之後,新潮能源、益生股份、希努爾及中際旭創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13.99%、124.42%、121.99%和118.76%。

值得注意的是中際旭創,中際旭創原名為中際裝備,曾是一家電機繞組製造裝備公司,後於2017年通過併購蘇州旭創成功切入光通信領域。近年來,得益於5G建設和雲計算的發展,作為A股較為亮眼的“5G明星股”,中際旭創已被市場定義為“國內光模塊龍頭”,其2017年曾創出了營收增幅高達1690.82%的數據。

幾家歡樂幾家愁。2018年,魯股營收下滑最為嚴重是*ST金泰,下滑近八成。凱瑞德則緊隨其後,營收下滑67.91%。之後是*ST龍力、未名醫藥營收下滑逾4成。

24家企業淨利潤過10億

萬華化學盈利超106億

一眾指標中,淨利潤最為核心。

根據年報,來自同花順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99只魯股淨利潤總額為1089.35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據為992.3億。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魯股公司達到24家,比2017年多了3家,比2016年的多了7家。“淨利10億俱樂部”擴容明顯。

萬華化學憑藉106.10億元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數據,再度問鼎“盈利王”。2017財年度,萬華化學首次以魯股“盈利王”的身份,躋身“盈利百億俱樂部”。

萬華化學奮力蟬聯魯股“盈利王”,濰柴動力、兗州煤業、青島海爾、青島港、魯西化工、華魯恆升、山東高速、晨鳴紙業、青島農商行、太陽紙業、山東鋼鐵、東阿阿膠、青島銀行等13家魯股公司則依次緊隨其後,均實現了逾20億元的淨利潤。

此外,步長製藥、華電國際、山東出版、南山鋁業、青島啤酒、合力泰、金能科技、玲瓏輪胎、新能泰山以及張裕A等10家魯股公司,也實現了逾10億元的淨利潤。

在個股前十大盈利榜單上,除青島海爾為集體企業外,其他均為國資背景的大盤股(注:青島農商行亦具備國資背景)。而在去年,在個股前十大盈利榜單上,國資背景的席位還為8個。

不過,與往年一樣,雖然盈利能力相較往年實現長足進步,但放眼整個A股,擺在魯股面前的,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魯億通成淨利“增長王”

寶莫股份下滑最嚴重

在披露2018年報的所有魯股公司中,魯億通以1530.25%的淨利同比增幅,奪得“增長王”的桂冠,傑瑞股份則以807.57%的淨利同比增幅位居“榜眼”。

而寶莫股份淨利潤下滑最為嚴重,同比降幅高達3293.16%,國美通訊次之,淨利降幅報3168.48%。此外,華東數控、江泉實業的淨利同比降幅均超過1000%。

年報還顯示,除魯億通、傑瑞股份外,魯信創投、新能泰山、仙壇股份、華電國際、中際旭創、民和股份、益生股份、華紡股份等8家魯股公司均實現了2倍以上的淨利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199家魯股公司中,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100%以上的為29家。而在2017年和2016年,這一數字分別為34家和32家。

分板塊看,盈利較好的主要集中在地產、能源、交通運輸與倉儲、傳播與文化板塊等等。其中,房地產業的ST天業去年以淨利3558萬元,淨利增幅高達107.34%的數據,一舉實現了扭虧轉盈。

而歸屬於能源板塊的*ST新能和華電國際,則實現同期淨利增幅均超過200%。

至於交通運輸與倉儲板塊,受益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等因素,除國內首家道路運輸A股上市企業恆通股份外,無論是渤海輪渡還是日照港,其淨利潤增幅都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後者淨利增幅高達74.69%。農業、信息技術以及採掘三大板塊,則呈現淨利增幅“冰火兩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