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钱不要命!“714”高炮须引发年轻人高度警惕!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可谓是重磅不断,医疗垃圾的黑色产业、危险的辣条、“化妆”的土鸡蛋、缺德的智能骚扰电话、资质证书岂能如此挂靠、不卫生的卫生用品、售后服务套路多明修暗骗躲不过、“714高炮”要钱不要命等揭社会黑暗面的短片一次次将晚会推向了高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要钱不要命!“714”高炮须引发年轻人高度警惕!

其中的“714”高炮更是让人惊骇不已,其实就是所谓现金贷的一个变种,属于更加“暴利”的品种,又名“超利贷”,是指超高利息的短期贷款。“714”是指其期限多为7天或者14天。而“高炮”则是指其多采用砍头息,并伴有高昂的逾期费用或服务费用,综合两者之后,这种超利贷利率达到惊人的300%-1000%,它可以在短短3个月内将7000元初始借款额滚动至50万元,从此将借款人拉入无底深渊,回报率之疯狂,手段之暴力,令人咋舌!

要钱不要命!“714”高炮须引发年轻人高度警惕!

“714高炮”的主要贷款对象为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它们往往以“0门槛”“放款快”“不进征信”等为噱头吸引急需钱周转的年轻人,借款时会索要对方的身份证、住址等个人信息,并会授权软件读取贷款对象的手机通讯录和通话记录,而这也会留下安全隐患。一旦贷款人逾期,便会利用短信、电话等方式侮辱、威胁、恐吓贷款人和其家人朋友。暴力催收和超高的利息使贷款人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众多家庭支离破碎,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714高炮”经营机构与传统的现金贷机构相比,不仅数量大,而且也更加隐蔽和分散,更具迷惑性,它们往往包装成金融机构的助贷机构,这也为整治和监管带来了难题。

要钱不要命!“714”高炮须引发年轻人高度警惕!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网贷APP后,当地的执法机关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紫兰科技公司法人代表石华松表示,他们的公司仅仅是一个科技公司,并没有从事相关的放贷行为。对此,相关执法人员表示,目前已对现场进行查控,对相关的五名涉案人员带回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对现场设备进行扣押,其中有部分数据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下一步,执法人员将继续侦查,有情况将会通报。

要钱不要命!“714”高炮须引发年轻人高度警惕!

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也发布了《关于开展高息现金贷等业务自查整改的通知》,要求各会员机构及所合作机构开展高息现金贷等业务自查整改。如发现涉及高息现金贷、收取“砍头息”、暴力催收等违规业务的,应敦促其立即整改,并暂停与其合作。而对于不遵守国家金融法规和行业自律管理要求、拒不改正的会员机构,一经发现,将取消其会员资格,涉及网贷机构的,将及时提请监管部门审核。

尽管监管层动作不断,我们还是认为要想根治超利贷乱象不能仅仅靠监管,更要统筹兼顾方能奏效。

要钱不要命!“714”高炮须引发年轻人高度警惕!

首先,对于监管层来讲,要在行业准入上严格把关,对于无资质的放贷机构不能放行。其次,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收集个人信息、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再次,对于金融机构的助贷机构可以制定行业规范,规范其经营活动,任何措施的实行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对于违规的超利贷机构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要处以高额惩戒。

其实大家都知道,超利贷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来自于贷款人通过传统银行等融资渠道难以满足的资金需求。这些贷款人或是没有抵押物,或是信用不佳,或是对其他贷款渠道了解甚少,最后在“714高炮”之下成为“炮灰”。这就需要在发展普惠金融,扩宽贷款渠道的同时,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需要设计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让金融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此法不失为一条“治病救人”之道。

另外,我们也发现超利贷的很多受害人往往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匮乏,面对超利贷的宣传蛊惑,很容易沉浸其中。而面对暴力催收等现象时,却不知所措,不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因此要广泛宣传相关的金融和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年轻人集中的高校等地方,更要加强宣传力度,创新丰富宣传活动,提高易受害人群的权责意识和风险意识,帮助他们自觉远离和抵制各类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在必要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钱不要命!“714”高炮须引发年轻人高度警惕!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据大量数据统计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人,往往是因盲目购买高价手机、彩妆等消费品而陷入了超利贷陷阱,因此,倡导理性消费理念十分必要的,引导年轻人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也是当下社会需要关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