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真理在少數人手裡,可絕大部分決策又不可能不考慮絕大部分人的利益,怎麼辦?

怎得繁花落盡時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可絕大部分決策卻要照顧到大部分人的利益,這看起來是一個矛盾的問題,但其實並不矛盾。掌握真理的少數人,並不是在做決策的時候,摒棄絕大部分人的利益,相反的,一定會考慮絕大部分人的利益來決策。所以,這兩個方面並沒有衝突。

題主問題的矛盾點應該是在決策本身這件事情上。決策只能靠少數人,但其實大部分人是不能參與決策的。如果參與了,就可能影響決策本身的正確性。從而影響辦事的效率以及利益的擴大,考慮大部分人的意見最後反而適得其反。所以,這個問題的矛盾點應該是到底要不要大部分人都參與到決策裡,如果不需要,怎麼辦才能讓少數人作出正確的決策,而不受大部分人的影響。這其實就是一個團隊建設的問題。

問題回答到這裡,就不得不引入兩個概念,一個是信任度,一個是利益共同體。這也是企業或者團隊經常提及的兩個問題。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早就有人想過了,並且想的很透徹。那就是把所有相關人員全部捆綁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大家同進同退,團隊的利益就是個人的利益,團隊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而領導整個團隊的只需要少數精英人才,但團隊領導人要向整個利益共同體負責。這就很好的避免了題主問題的難點。

共同的利益讓大家都從同一個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共同的利益讓少數人只能服從大多數人的利益。這無疑是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但這裡面有一點不得不說的就是信任感,團隊的領導人必須取得大部分人的信任,如果不能,那隻能適得其反。這也正是考驗少數人的地方,是否能夠取得大部分人的信任,決定了他們能不能真正成為決策的少數人。

在團隊建設裡經常提到的另外一個概念就叫執行力。好的執行力是在對團隊領導層的絕對信任後,才會有的。因為信任,我們去執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因為信任,我們執行的時候不打折扣。因為信任,讓我們的執行有充分的主觀能動性。有了好的執行力,就有了相對明確的分工,決策留給少數人,執行有大部分人。大家會在默契的配合下,達成一致,題主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家之言,希望對您有幫助。失敗者聚樂部聚天下失敗之人,歡迎您的關注!


失敗者聚樂部


掌握真理和獲得利益是兩碼事。沒有規定說利益應該屬於掌握真理的人。而恰恰相反,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本身就是真理。這也應該是掌握真理的人的最大願望。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大多數人則是盲從,隨大流。芸芸眾生是務實的,他們更注重自己的利益而為此忙碌終生。他們可能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但探索真理畢竟不是他們的責任。

一個革命政黨的領袖人物,身負探索真理,宣傳真理的使命。以便領導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正像歌中唱的“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他反對腐敗墮落,不允許少數人享有大量財富。因而獲得廣大人民的擁戴。

因此,明知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絕大部分又不能不考慮絕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趙拓方


真理在少數人手裡嗎?是的,真理在初始階段思考。萌芽狀態,的確被少數的先知先覺、先驅者、先行者所感到發覺,如果隨看時間的推移,不被人們、社會、實際所接受、接納、承認,可能這“真理”有可能要被懷疑,因真理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理論。長期不被人們所認可,需引起我們的思索。決策,無疑要為多數人、絕大多數人考慮謀褔利,我們的責任就是對人們負責任。儘管暫時看不見得不到利益。但應從長遠、根本利益上著眼、著手,不要光侷限、局手於短視的利益。用盡短的時間內實現絕大多數人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根本利益。議。謝謝。


姚華興


任何真理不是一開始,就被發現和承認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通過實踐,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去證明的。在未被證明之前,人們的習慣勢力就是社會的主流,是統治者維護統者的根本和基礎,所以決策者就會權衡暫時的得失利蔽,去照顧多數輿情的反應!

意大利科學家布魯諾不就是為真理而獻身的嗎?

毛澤東思想的真理在遵義會議之前是得不到承認和擁護的。只有通過中國革命的實踐,才能確立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和正確!

為真理堅持,為真理堅守,不怕為真理而犧牲,不怕為真理而奮鬥,即使孤身一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wKy


有時,真理是可能在少數人手裡。

但絕大部分,是“少數人”自認為真理在自已一邊,而實際卻相反。

糾其原因,有兩種情況:

其一,只見“現象”,不見“本質”。如,從現象上,是太陽圍繞地球轉,而本質卻是地球圍繞太陽轉。還有,有人表面“身強體壯”,實則短命,這在國家也如此。

就是說,要能從現象看到本質,不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

其二,是“一葉障木”。有的人,被某種東西遮擋住心智,只見一點,不見其餘。卻自以為了解了真象,實則是以偏概全。

所以,在研究或探索過程中,要避免把現象當本質,也要避免以偏概全。


趙先生5630


不論什麼,從傳播的角度看,都是首先有一,之後有二,擴散。

真理,不代表掌握真理的少數人能夠得利。相反,在屬於公有的社會里,公平正義,公認的道理“公理”,才會有意義。

真理的力量,是可以喚醒,可以解放束縛,需要的是傳播,而不是捂在手中,從中漁利。

因此,回答題主的問題。首先,不要有用真理獲利的心理。其次,真理只有傳播、實踐,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理。最後,真理,不是問題,而是能夠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呵呵說吧


就貴問題。以我的感觸觀之。所謂的”明知真理在少數人手裡”這個認識,常常會成為一種人們自感貌似誠懇的主觀意識。它之所以會成為”可絕大部分決策又不能不考慮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時的持疑。無疑在於它輕視了”世界是在絕大多數人那裡”這個客觀的事實。這就像我們幾乎人皆共感的”三個饅頭吃飽了一個人”那樣的事理。如果你執拗於”令人飽的是第三個慢頭!其餘的兩個憑什麼能夠作數?”。人們就會笑得。因為,沒有第一個,第二個作基。手裡持著第三個慢頭的人,你手裡的又能作什麼東西?這樣的比喻是想要表明,真理在你的手裡。不表明你就是真理。沒有你,真理照樣會在那裡。並且被尋找它的人拿起。而沒有了絕大多數的人呢?會怎麼樣呢?那就意味著世界將喪失存在的意義。甚至包括攥住了真理的你!


法理良知


不要曲解意思了,真理往往有時在少數人這邊,不是真理就千真萬確的在少數人這邊,真理有時也在多數人這邊,有句話也叫做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何確定真理在少數人這邊還是多數人這邊,這就是一個決策問題,做為一個決策者,他必須有判斷真理在哪一邊的能力,偶而會失誤,但不能總是失誤,必須是真理在多數人這邊時,就用多數人的意見,真理在少數人這邊時就用少數人的意見。


隆中知鳥


誰說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真理往往是少數人發現的,並不在誰手中。


國士春秋


真理的發現永遠是少數人、個別人,多數人追逐的不是真理而是名利;只是追逐名利而不追隨真理是渺小的,利用大眾的名利心推行庸政是卑鄙無恥的小人。

小人當道必然有旱有澇,不可能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故此,唯有追隨真理,才能保障名利(普惠濟世)。

這個問題太繞了,要說清楚,很傷腦細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