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表白: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少女對出下聯書生轉頭就走

在歷史長河中,我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聯便是我國獨有的文學形式,名聯佳對,亦浩如煙海。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隨口而出就是一副對聯了,可在明清時期,不管是老的少的,有文化的沒文化的,誰人都能出口成聯,而且有的還說的特別好。

詩詞歌賦與對聯相比,的確更繁瑣了一些,所以對聯是很多人喜歡的文學形式。而且對聯還被古人賦予了更多的使命,不僅僅是在賞花賞月或是不得意時抒發心志,還被貼上門楣,作為家裡的信念,也被用於朋友之間的感情交流,朋友之間互相切磋,無不樂哉!

書生表白: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少女對出下聯書生轉頭就走

比如古時的大詩人蘇軾和秦觀兩人,經常一起遊玩作樂,互相調侃,關係也是越來越好。那次兩人又一塊去郊外散步聊天,蘇軾看見不遠處有一頭驢,馱著一個喝醉酒的醉漢,便看著醉漢調侃道:醉漢騎驢,顛頭簸腦算酒帳。秦觀聽完哈哈哈大笑,對出下聯:艄公搖櫓,打躬作揖討船錢。兩人聽了後,互相看著對方哈哈大笑的繼續走了下去。

古時對聯不僅被文人們互相調侃,增進感情,男女之間談情說愛,對聯也在其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古時有一位書生,臨近考試去外面遊山玩水,到寺廟燒香拜佛放鬆心情時,偶遇了一位姑娘,那姑娘也是去燒香敬佛,書生一看便心生歡喜,對此姑娘一見傾心。

書生表白: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少女對出下聯書生轉頭就走

可這姑娘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身邊時時刻刻跟著兩三個保鏢,好在燒香時,書生有機會與這姑娘聊上了幾句,姑娘為人含蓄,並沒有太明顯的拒絕書生,便說自己要回家了,以為書生可能會明白她的意思,可書生還不罷休起身要送姑娘。

但這時保鏢好像看出了書生不懷好意,時刻跟緊自家姑娘,書生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後看姑娘越走越遠,便叫住姑娘對她說道: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姑娘畢竟是大戶人家出身,一聽此聯便明白了其中含義,看似此聯在說山間樵夫,可其實是書生想與她私下約會。

書生表白: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少女對出下聯書生轉頭就走

在當時社會,這種私下約會的事情簡直有辱門戶,還會影響姑娘清白,況且姑娘對他並沒有意思,當即便想讓身邊保鏢好好教訓他一頓,可仔細一想,沒必要把事情做得這麼狠,姑娘便對了一副下聯出來:山高水深,勸漁翁早日回頭。

書生聽後直接明白了姑娘的心意,樵夫漁翁,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物,還勸漁翁回頭,這是很明顯的拒絕了,書生便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雖然書生和姑娘沒有得到姻緣,可這幅對聯和故事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