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醫生對癌症患者說“手術很成功,切除乾淨了”,怎麼知道切乾淨了?

用戶8800497319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癌症病灶切得越乾淨,那麼越不容易復發,術後效果越好,生存時間也越長。同時,這也是衡量一個外 科醫生水平的問題,一個外科醫生手術水平怎麼樣,也體現在術中能不能儘可能的幫患者把腫瘤切乾淨。厲害的外科醫生,可以在儘量不損傷正常組織的情況下,或者是不對患者正常組織造成過度損毀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把腫瘤切完。那麼外科醫生是怎麼知道切乾淨沒有的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外科醫生的幾個手段。


第一,通過肉眼判斷。

這是最原始的方法。有些腫瘤,和正常組織有明顯的分界。

特別是一些良性的腫瘤,它 的外層還有一層包膜,和周邊正常組織有明顯的分界(由於圖片太血腥,我就不在這裡放圖片了),醫生只需要沿著包膜將腫瘤完整的“擠”出來就行。

有的癌症和周圍正常組織從顏色、質地上有區別,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分辨出來,從而將腫瘤病灶完整的切下來。

而有的癌症病灶和周圍組織非常像,肉眼很難分辨出來,這個時候,我們醫生就要採用下一種方法。


第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技術。

當腫瘤組織和周圍正常組織長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們人類肉眼已經無法完全分辨了,這個時候就要採用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技術。醫生在手術時,會從病灶邊緣取一些組織,立即送到病理檢查室。病理科的醫生會利用顯微鏡來觀察這塊組織,如果在組織裡面發現了癌細胞,那麼說明醫生還沒有完全切完,要繼續擴大切除的範圍;如果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面沒有找到癌細胞,那麼說明切乾淨了。

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取出組織,立即送到病理科,病理科醫生馬上處理後就在顯微鏡下觀察,然後把觀察結果報告給手術醫生。手術醫生根據病理醫生的意見,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各種組織的形態,在顯微鏡的幫助下,我們醫生能夠更加準確的切除病灶。

但是並不是所有醫院都擁有這種技術,因為這一項技術有設備要求,而且需要有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生才行。而我國,目前病理科醫生大概缺30萬左右,更不要說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生了。因此,很多醫院並不具備這種技術。


第三、術中磁共振技術

這是一種更加先進的技術,目前我國只有少數幾家頂級醫院擁有術中磁共振。

將磁共振設備建在手術室中,手術患者可以在不離開手術室的情況下進行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可以很好的分辨出腫瘤

(這是磁共振檢查發現的腦腫瘤,很容易和周邊組織進行區分)

當醫生切完了之後,立即在手術檯上做一個磁共振,如果發現還有腫瘤殘留,立即繼續手術切。如果在磁共振下看見腫瘤已經切除乾淨,那麼就可以結束手術了。


第四、清除淋巴結

我們的淋巴結,是構成我們免疫系統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一些癌症轉移的重要途徑。比如乳腺癌、胃癌等,醫學家通過多年的經驗發現,有些腫瘤早期就會朝附近的淋巴結轉移,因此,手術中,除了腫瘤本身的病灶,醫生還會按照要求將這一個個的淋巴結一起切除。當把這些淋巴結也一併清除之後,才叫切除乾淨。


醫生通過上述幾種方法,儘可能的將腫瘤切除乾淨。但是,由於客觀原因的限制,有的時候可能存在一些冰凍病理技術、術中磁共振技術也無法發現的漏網之魚。這是目前技術條件限制和人類生理極限導致的。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病人在術中儘管用了冰凍病理、術中磁共振,也請了最好的醫生,最終還是會腫瘤復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惡性腫瘤,就算醫生說切除乾淨了,也要進一步進行化療、放療的原因。

當然,由於這些技術的出現,已經大大提高了手術治療,增加腫瘤患者的生存機率,降低了腫瘤復發概率。隨著科學的發展,新的技術也會應用到臨床上,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夠戰勝癌症。


純手工打字,如果覺得有幫助,請點贊和關注我,為大家帶來靠譜的醫學知識。


人體探索者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作為癌症患者以及家屬,手術後,最希望醫生說的一句話就是,手術很成功,腫瘤都切除乾淨了。那麼,醫生是怎麼確保腫瘤切除乾淨了呢?手術的原則是什麼呢?今天曾醫生就來說一下,外科醫生是如何確保腫瘤切除乾淨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則:

(1)整塊的切除原發腫瘤

醫生需要完整的切除原發腫瘤,例如,乳腺癌的患者,需要將整個乳腺癌的結節完整的切除,不能將腫瘤分塊切除,不能一點一點的扣下來,這樣會造成腫瘤脫落,導致癌症播散。其他器官的腫瘤也是一樣,都需要完整的將腫瘤切掉。

(2)保證足夠的手術切緣

做手術的時候,切除原發癌症的時候,不能緊貼著癌結節切除,而是需要遠離腫瘤組織,需要切除一部分正常組織。因為癌細胞是呈浸潤性生長的,就像螃蟹或者章魚的腳一樣,像四周生長。腫瘤的周圍組織,看起來正常,但是可能已經有癌細胞了。為了保證切緣陰性,一般需要距離5釐米左右切除整塊正常組織和癌症。有時候,為了保乳或者低位保肛,切緣的距離會短一些,需要術中做冰凍病理檢查,明確切緣沒有癌症,才能這麼做。

(3)清掃腫瘤引流區域的淋巴結

淋巴結轉移是大多數腫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腫瘤細胞通過腫瘤周圍的淋巴管,首先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然後可以轉移到下一站的淋巴結。再以乳腺癌為例,一般首先轉移到腋窩的淋巴結,然後是鎖骨下淋巴結,最後是鎖骨上淋巴結。結腸癌的淋巴結轉移是類似的,首先轉移到腸旁的淋巴結,然後是腸繫膜淋巴結,最後是腸繫膜動脈淋巴結。做手術的時候,需要清掃這些淋巴結。不管淋巴結有沒有轉移,都需要切掉,然後送去病理科檢查,在顯微鏡下觀看,是不是真的沒有淋巴轉移。現在,也有淋巴結示蹤技術,如果第一站的淋巴結,也就是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那也可以避免淋巴結清掃,減少手術創傷,前哨淋巴結活檢,在乳腺癌中應用最為廣泛。

除了這三點,還需要做到術中無瘤原則,例如腫瘤不接觸原則,銳性分離,探查先遠後進等等。腫瘤手術非常複雜,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做手術的時候,都希望找專家做,因為不同的外科醫生,手術技巧真的會差很多,有部分醫生沒有做到根治性切除,術後短時間內就出現復發,也是可能的。


普外科曾醫生


當手術成功後,在家屬溝通區,給家屬說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手術很成功,切除的很乾淨。我相信這句話,是給手術室外焦急等候的家屬最大的安慰。

那麼,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怎麼知道手術切除的很乾淨呢?

我以乳腺癌為例,講解乳腺癌的手術原則:

一:乳腺癌手術成功的標誌就是:

完整切除了病灶本身,以及清除了癌灶引流區域的淋巴結(腋窩淋巴結)。

具體來說:

①.保乳手術:切除癌灶後,切除癌灶周圍約2cm處一週組織,稱為:切緣。送檢病理檢查,查看癌灶的“上、下、周圍”,看看有沒有癌細胞的殘留。如果沒有,表示切除乾淨;如果有癌細胞殘留,則切緣不淨,需要進一步切除。全乳切除手術則不需要化驗切緣。

②.腋窩淋巴結:惡性腫瘤與良性不同,在切除病灶的同時,需要清掃該器官所屬的淋巴結。乳腺癌就是需要清掃腋窩淋巴結,只有完整清掃了淋巴結,才叫切除乾淨。



二:手術很成功,切除很乾淨,是否還需要化療呢?

手術切除乾淨,指的是:完整切除了癌灶及所屬淋巴結。但是,很可能在手術前,癌細胞已經通過:淋巴道、血管等途徑進入了人體的血液循環,這些亞臨床轉移病灶,目前的輔助檢查(彩超、CT,磁共振等)是發現不了的。


因此:手術後,需要進一步進行輔助化療,殺滅體內可能殘存的癌細胞,達到治癒的目的。

我是@乳腺科楊醫生,從事乳腺疾病診治工作,有問題請留言諮詢!


乳腺科楊醫生


在醫學術語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因此癌症指的即就是惡性腫瘤。我覺得一個謹慎、負責任的醫生應該不會說把癌症切除乾淨了。

一、理解上可能存在概念誤用。

不管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都可以稱為腫瘤,但一般情況下良性腫瘤是不稱為癌的。對於大部分非醫學專業的人容易用癌來代指腫瘤。良性腫瘤是可以通過手術切乾淨的,但癌,即惡性腫瘤卻不一定能切乾淨。

二、如何判定手術中是否已將癌症切除?

對於癌症的外科治療,很多時候並不能保證100%地將癌組織切除乾淨。目前的做法是在切除的過程中,在切除癌症本身基礎上,還要切除癌周圍的一部分正常組織。同時,對於肉眼可見的遠處淋巴結及周圍浸潤的可疑組織也會一併切除。

對於高度惡性的未轉移腫瘤,在必要的時候還會通過術中冰凍病檢來確認切口周圍的組織是否還有癌組織存在,如果有應擴大切除範圍。

三、為什麼不說把癌切除乾淨了?

癌與良性腫瘤最大的區別就是癌具有轉移性。但是何時轉移?轉移至何處?轉移了多少?都不得而知。我們說切除一個癌,只是切除了肉眼可見的癌,對於已發生的轉移性癌、是否已發生轉移,我們預見不到。



四、我們是否可以說一個手術很成功?

施行某個手術肯定會有它的特定目的,一般是近期目的。如果手術順利,且已達到這個目的,我認為是可以說這個手術是成功的。至於遠期目標,得另當別論。

因此,我們可以說某個癌症手術成功,但不應說已切除乾淨,也未必知道是否100%切除乾淨了。


普外三角針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只能夠呵呵了!從切除腫瘤來說,按他們的標準確實如那醫生所說了,但有什麼用那真是天知道!

把癌細胞定性為惡細胞,實際上也等於把產生癌細胞的基因定性為惡基因自殺基因,因為每個正常人身體裡面每天要產生3000到6000個癌細胞。那麼在有這種惡基因存在的情況下,是否應該他們比別人死得更早,更少留下後代,那最後的結果是不是應該導致帶有這種惡基因的人越來越少,那為什麼現在每個正常人身體裡面還有這種惡細胞,所以這種定性完全是違背了遺傳進化規律的是反科學的。黃麴黴素是一種強致癌物,也是一種毒性為砒霜68倍的劇毒!既然是劇毒,那就很容易把人毒死,也很容易讓人類絕種,讓很多動物絕種才對,但事實上沒有,因為產生的癌細胞阻擋了這些毒素對人類對動物的傷害。所以癌細胞不是惡細胞,是護衛生命的細胞。而且癌細胞的長相和很多淋巴細胞非常相似,淋巴細胞是對付那些細菌病毒的,癌細胞是對付那些侵入身體裡面的毒素的,因為我們吃的五穀雜糧當中,難免會有各種雜質,難免會有各種毒素,如果沒有癌細胞的護衛,人類也許早就滅種了,很多動物早就滅種了。

是否要切除腫瘤,實際上要看他是否已經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了?是不是非切除不可了?而現在這是他們自來的必經流程。甚至還有人叫苦幾天裡面都死了多少個主刀醫生和麻醉師了。都是誰讓他們這麼幹的?

本來很多人都可以治癒的病,到他們那裡一切變成殘疾人了,這到底是救人還是坑人呢?十八世紀以前的西方世界,用刀子切開人的身體給人做手術,那是屬於巫術。從很多人被治成殘疾那事說他們是巫術,那真的一點都不為過。動手術其實是很傷人的,不到萬不得已,儘量應該少用才對!


用戶71261366810


這個問題還是有比較大的科普價值。也看了不少回答,不敢妄加評論。我試著回答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手術成功與否,主要的判斷依據一是這個手術是否需要做或者說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就是手術本身是否是標準的根治手術(手術範圍和根治程度)。

首先看手術適應症的問題,就是是否合理。癌症有很多種,有些不需要手術治療,可能有放療或者化療就可以達到治癒目的。比如多數的宮頸癌和鼻咽癌,屬於放療敏感性腫瘤,多數情況下放療可以達到治癒目的,因此就不需要手術(但是,有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需要專科醫生判斷);還有,根據腫瘤的病期是否適合手術,比如胃癌已經出現全身的廣泛轉移,那麼就沒有手術的必要性(此時手術患者不獲益)。從此角度看,不該手術的癌腫或者不該手術的分期而做了手術,即使手術再漂亮,也不是成功的手術,因為沒有意義。

再次看一個該做的手術,是否按照標準的手術方式去完成的。實事求是講,癌症的手術的確不像普通的良性疾病的手術,只是切除病變的局部就可以了,癌腫需要有足夠的切除範圍和標準的淋巴結清掃範圍,只有這兩者達到標準,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根治度,降低複發率。

對於腫瘤是否切除乾淨,有專業的評價:R2切除(肉眼可見切緣癌殘留),這種情況就是腫瘤局部進展明顯,侵犯周圍重要的臟器或者血管,而又不能聯合切除。這種情況儘量避免,也就是說達不到根治要求。除非患者出現的梗阻或者出血,即使是有癌殘留,切除大部分瘤體後,可以解決緊急問題,比如緩解梗阻或止血,這樣的手術屬於姑息手術。R1切除(肉眼沒有癌殘留,但是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切緣有癌細胞),這也不是根治性切除,只是切緣殘留的癌細胞少而已。這種情況在實際的手術中儘量避免。R0手術(屬於根治性切除,顯微鏡下沒有癌殘留),這是癌症手術的基本要求。


以胃腸道癌症舉例,根治性手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癒手段,的確有大量的患者經過標準的根治手術後得到治癒。這類手術的確是技術活,也是良心活。患者基本就一次治癒機會,初次治療最為關鍵,初次的治療方案和手術方案一定要標準。因此建議專科醫院或者專科醫生治療。腫瘤的治癒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手術是重要一環,術後根據病理分期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輔助治療,如果需要也應該完善輔助治療,盡最大可能的提高治癒機會。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我們看電視經常會看到的這樣的片段,醫生做完手術後,從手術室走出來說手術很成功,切除很乾淨。現實中,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屬也希望如此,但實際上,醫生說手術很成功,只能說是切除肉眼可見的腫瘤很成功。因為患者體內很有可能還有殘存的癌細胞存在。

那麼,醫生是怎麼保證肉眼可見的腫瘤切除乾淨的呢?手術的原則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1、整塊切除原則

手術過程中,醫生要嚴格遵循整塊切除原則,不能切除一小塊在切除一小塊,這樣會容易造成癌細胞脫落,引起癌細胞擴散。這也是為什麼在原理上手術會加速癌細胞擴散的原因。所以,做腫瘤手術,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找專業的大夫做手術。

2、保證足夠的手術切緣

癌細胞會呈浸潤性生長,就像螃蟹或者章魚的腳一樣,四周生長。腫瘤周圍組織,看起來正常,但是可能已經存在癌細胞了。為了保證切緣陰性,通常需要距離5釐米左右切除整塊癌組織。

癌症患者可以結合禾存有機硒。研究發現硒對免疫功能有廣泛的影響。適量補硒不僅可增強免疫力,還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生長。硒還具有保護細胞膜的作用,可防止肝細胞壞死。隨著研究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硒對腫瘤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硒可改變致癌原的代謝。動物實驗指出,把已有癌細胞的子宮割掉一部分後,如果食物中有硒,癌細胞復活的機會減少了許多。硒對腫瘤等也有一定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癌症患者術後補硒能降低複發率,術前補硒腫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縮小趨勢,大部分患者腫瘤生長出現遲緩和停滯。

3、清掃腫瘤引流區域淋巴結

癌轉移的方式之一就是淋巴轉移,癌細胞通過淋巴管,轉移到附近淋巴結,然後再轉移至下站淋巴結,手術需要清掃這些淋巴結,不管淋巴結有無轉移,都要切掉,然後送去病理科檢查,顯微鏡下觀看,是否有沒有淋巴結轉移。

另外,術中無瘤原則、腫瘤不接觸原則、銳性分離原則、探查先遠後近也是都要遵循的原則。

腫瘤切除手術很複雜,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手術一定要找正規醫院專業醫生做,如果手術不規範,可能會引起癌症短時間內復發。


話腫瘤談健康


外科醫生是如何保證腫瘤切除乾淨了呢?

一.整塊的切除原發腫瘤

醫生需要切除整塊的原發腫瘤,不能分塊切除,這樣會導致癌症傳播。

2保證足夠的手術邊緣

做手術的時候,切除原發癌症的時候,不能緊貼著癌結節切除,而是需要遠離腫瘤組織,需要切除一部分正常組織。

3手術中無瘤原則也很重要

切除手術,需要做到術中不解除癌細胞,避免手術引起轉移,成為無瘤原則

如果做到了切除乾淨,同時沒有出現明顯的其他組織損傷,可以說是做到了手術很成功,但是對於腫瘤最重要的是預防癌細胞的復發和轉移。

如何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延遲病人生存期?

近些年來,天然產物治療癌症因其整體治療、毒副作用小、無藥物依賴等優勢引起了人們的不斷關注和研究,因此成為主要的抗癌新藥來源。自2007年以來,己經有12種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被用於癌症治療,有許多報道表明天然產物可以克服腫瘤耐藥性。

對於腫瘤病人,臨床醫生建議結合今抗刺果番,今抗刺果番被俗稱為“癌症殺手”。今抗是天然刺果番荔枝有效提取物,刺果番具有發展為天然抗癌藥的潛力,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刺果番己經被用作抗癌藥物來治療癌症和腫瘤。有許多研究表明刺果番荔枝具有抗癌效應:託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該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及轉移,體外實驗發現該提取物能使得癌細胞發生凋亡,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這可能是由於刺果番提取物能降低腫瘤細胞的新陳代謝,最後使細胞死亡。


林醫生說見聞


醫生能跟患者說的,只能是最大的安慰話語。

一,任何手術,理論上確實可以乾乾淨淨切除病灶。除非因為病灶佔位非常特殊,切除操作會帶來其他嚴重後果,比如動脈血管破裂等,手術都會做最徹底清除。

在這個方面,每個患者真的不用擔心切除不完善,不乾淨。外科手術理論上,醫生接受的指導還是對腫瘤病灶要儘量多切、廣切,以最大限度把癌細胞一鍋端。達到再無復發轉移的可能。

二,但是,外科手術的這個指導思想是錯的!

外科手術對於腫瘤治療,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第一,手術目的不是為了清理乾淨癌細胞,而是最大限度接觸腫瘤實體對機體帶來的影響、障礙。

第二,只要能解除腫瘤實體影響,要創傷最小化!

第三,永遠不要指望通過腫瘤切除而防止復發轉移。

癌症的出現,是機體獲得了一個機制。這個機制存在何處,怎麼運作,我們至今不懂!但是,它絕對不是那個病灶本身。

如果是的話,我們寧願把切除範圍再擴大幾倍,以徹底解決問題。——但事實上,不可能!

三,手術之後,預防復發轉移生長的要點,在機體活力免疫力的保持、培養

大量案例證明,只要心態良好,機體活力免疫力良好,手術後癌症就有最大可能徹底治癒!

相反,無論什麼原因導致的機體活力免疫力低下,都必然帶來複發轉移的結果。

回答如上。


春雷滾滾2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一般手術醫生經常這樣說,這樣說多數是肉眼所見的,並且針對的是這次手術,但是就算這樣,也不能保證癌症就徹底治癒了。

醫生這樣說的時候多數代表這樣的情況:

1、腫瘤切除完整,對於腫瘤切除,如果腫瘤特別大,長得部位很重要,有事很難完整切除,有時候是分塊切除,有時候會一部分切除不下來,切除乾淨就是把腫瘤完整全部切除沒有預留。

2、切除的時候,多數要做術中病理,腫瘤切除的邊緣沒有癌細胞,證明局部已經沒有腫瘤了,可以說主體已經切除乾淨。

3、還有手術不但要切除腫瘤,還要把腫瘤周圍的淋巴結都要清掃切除,同時淋巴結也沒有發現癌細胞。

4、手術腫瘤切除時還有一定的原則,叫無瘤原則,就是手術時先把腫瘤組織隔離,不讓接觸其他組織部位,切除時有遠到近,先端血流後切除。

這些都做到了,同時沒有出現明顯的其他組織器官的副損傷,基本可以說是手術很成功,切除很乾淨。

對於癌症手術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但是並不是做到這些,癌症就能痊癒,不需要其他治療了。

因為癌細胞是看不見的,有可能已經有遠處轉移,但沒有發現,所以就是手術成功,也要根據病理類型,是否選擇其他治療,比如放療或者化療等。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