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隨著東風日產推出了合資品牌進入中國的首款純電動汽車—軒逸·純電之後,無論是國外大牌,還是合資品牌,都像是一隻聞到腥味的貓,想要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分一杯羹。先是奧迪推出了純電動SUV—e-tron、接著已經有了純電版高爾夫的大眾也有了新的動作,上汽大眾宣佈在上海建設新能源工廠、純電版朗逸也露出了最新的諜照,各大車企諸如此類的動作還有很多,甚至就連現代都蹦出來了個純電SUV Kona EV,一時之間,可以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似乎國產新能源將要收到各方車企的聯合衝擊。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合資品牌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首當其衝的便是對30萬元級別以下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造成強烈震盪,畢竟以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區間來說(補貼前),起碼有四分之三的新能源汽車在這個區間段內。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目前家用轎車銷量排行榜的前兩位—大眾朗逸、日產軒逸,這兩款神車,每個月在我們國家的銷售量可以達到4萬輛以上的數字,別的不說,僅僅靠從眾效應,就能為這兩款車造就大批粉絲,而目前,軒逸·純電已經上市,朗逸·純電各項數據、諜照也在陸陸續續的露出,根據大眾的一貫“騷操作”,可以說朗逸基本上已經上市在即了。不難想象,合資品牌這一窩蜂似的新車發佈會對國內車企造成多大的震盪。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朗逸的純電版官方名稱可能為——e-LAVIDA)

但是在30萬級以上的這個細分市場裡,在我眼中,可能叫神仙打架更加合適。因為這個區間向來都是國外豪華品牌的主戰場,當然其中也會摻雜著一些諸如蔚來、理想智造、前途這些比較高端的國內品牌,當然,賈大大的法拉第未來要是和恆大談妥了之後也有可能加入到這個決鬥圈!但是,在這個價格區間內,無論國產高端品牌還是國外高端品牌都面臨著一個競爭對手—特斯拉!所以我覺得30萬元級別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像是神仙打架,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拿著瓜子,喝著紅茶、綠茶、礦泉水。靜看雲捲風舒,就好了(當然能在其中購買到自己喜歡的新能源汽車也是棒棒的)。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如此多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的井噴,雖然是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搶奪客戶,但是何嘗不是對我們這些消費者的一個“重大利好”的消息呢?這就和很早期的國內燃油車市場一樣,當時路面上跑的只有黃色小面、夏利、奧拓、桑塔納、奧迪100等少數車型,價格貴不說,基本上還沒有選擇其他車款的機會(畢竟沒有)!隨著一個個車企的誕生與進入,各項優惠、促銷也隨之而來,在豐富我們選擇面的同時,我們買車的價格也能得到相應的優惠。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別看國外、合資品牌新能源車逐步進入中國,我們國內新能源車企可沒有無動於衷,反而是一個個摩拳擦掌,推出新車的同時,一個個的新技術也往車上壘。讓我們既可以享受新車,也可以暢快的享受新車的新技術,比如吉利預計2019年推出的純電動車型Ge11,純電動車的設計風格。前包圍下方有貫穿式的下進氣口,左右兩側的層次設計是水波漣漪狀設計,設計風格很超讚。前大燈組非常修長,很具有現代感(反正是讓我一下子動了心)。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這時候,有些小夥伴可能就會問我:“小南,你又說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被衝擊,又說更多新能源車型可以豐富我們的選擇,還說國內廠家正在應對,那麼國內新能源汽車還有啥值得我去買的優勢嗎?”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那我可要告訴你了,國內新能源的優勢真的是太大了,首先就是一直以來長存的固有優勢—低價高配,從燃油車市場上開始,國內品牌的汽車能在國內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就是與其價位不符的妖孽級配置。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放在新能源汽車裡也是一樣,日產軒逸·純電的價格在15萬左右,相同類型的國內品牌新能源汽車大多售價在11-13萬,在智能方面軒逸搭載了NISSAN CONNECT“黑科技”,但是基本相同的這種智能配置,國內補貼後10萬元級別的新能源汽車很早之前就已經搭載了。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再有就是這些進口、合資品牌的車載系統,不管多麼的智能化,放在國內都會顯得有些水土不服,而且功能都比較簡單、在信息方面也不太適合國內的應用,但是國內的車載系統就不一樣了,在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環境背景下,國內品牌的車載智能系統就像火箭起飛一樣飛速發展,無論是車聯網、智能語音系統、AI智能系統都做的非常好,邏輯交互也是槓槓的。就拿榮威ERX5來說,基於ALiOS的斑馬智行解決方案,將汽車納入了互聯的思維,可以直接一步到位解決你所有的出行方案,甚至可以說手機能做到的事情,在車上你也可以輕易做到!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其次就是續航里程了,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他的合資電動車與進口電動車大多都是面向歐洲市場的,而歐洲市場對於汽車的續航里程要求並不高,所以這些車企並沒有著重的提升這些車型的續航里程,日產軒逸還算是其中的續航佼佼者,能夠達到338km,一汽大眾的純電高爾夫能有個270km,上汽大眾剛剛露出的朗逸僅有可憐的255km!在這點上和國內品牌不斷提升自身續航里程的差距拉的可就太大了!畢竟北汽新能源入門級新能源SUV EX360的綜合工況續航都能達到318km,EU5的工況續航也達到了416km,甚至騰勢500的綜合續航里程已經達到了451km!就更不用說早已突破500km的等速續航了,僅僅這一點,對我們這些被高續航里程養“刁”了的車主來說,就足以讓我們放棄合資品牌新能源,畢竟品牌誠可貴,附加值更高,若為續航故,二者皆可拋!


洪水猛獸將至!國產新能源還能進入我們的法眼嗎?


即使,合資品牌及國外品牌新能源轎車像洪水猛獸一般向國內市場襲來,但是隻要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持住這兩點優勢,一點點穩步發展,那麼在以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內品牌必將保留有一份龐大的市場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