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國產車,國產車真有那麼差嗎?

Ke能否丿


別說“黑”,我們只是客觀的評價而已,15年前我買了一輛鈴木的北斗星落地好像7萬左右開了8年20多萬公里,除了正常保養沒有維修過,後來買了兩國產車落地11萬左右,從買來開始小毛病不斷,雨刮片換了無數次最後賣了都刮不乾淨,門鎖前後換過6個總成,大燈燈泡換過無數次,空調要麼太大要麼起霧等等還有一些不痛不癢的毛病,第二年開始每年拖一次車,兩次水箱一次前輪總成,第四年實在受不了了賣了,現在換了合資車,省心按時做保養


一個曾經犯過錯的男人


看了以上的回答,我得出一個結論,全世界只有中國有汽車修理廠,而修理廠只會修國產車,因為開外國車和合資車根本就不用修,看來我很幸運,我本人有三輛汽車,其中一輛合資車,兩輛國產車,第一輛車跑了十三萬公里開始有點小毛病,比如玻璃升降器,又買了合資的,買回家就有小毛病。比如後排車門關不好,買的北京現代,找商家修了幾次也沒有修好,不修了。也不是什麼大毛病。頭年我又買了一輛國產帝豪,現在感覺還可以,我不偏不向,國產十萬塊錢的車你要求它達到幾十萬塊錢車的標準嗎?難道真的汽車修理廠只修國產車嗎?反正我現在這三輛車都正常開著,我不喜歡

掙著中國人民的錢卻買著外國人的東西。


tj發憤圖強


三年廣汽傳祺gs4車主,日常縣城代步,長途不多,到現在三年半,跑了不到點五萬公里!輪胎換了四條,前輪下支臂小拉桿先後換過三次,那個球頭老壞,不知道為啥,前剎車片換過對,就這些,平時保養就在經常去的修理廠搞,三百來塊,七八千公里保養一次!我開車不太省,反正現在車上異響挺多,十來萬的suv就別談什麼舒適跟駕駛感了,就是日常代步車,我也無所謂,打算一年之內賣了還個二十來萬的合資轎車開!其實國產好不好開過的人才知道,但是我經常去的幾家修理廠老闆清一色的黑國產,可能他們平時修的比較多吧


神經病有所好轉63949952


國產摩托騎過,汽車國產只開過東風140和奇瑞。奇瑞旗雲還不錯,1.5的發動機動力油耗都不輸合資,東風是沒開過進口貨車,沒對比不知道好壞。摩托騎的吉利,那質量不說了,賣都賣不出去就是個樣子貨。當然那是90年代的事情,現在啥質量不知道,但當時搞傷了。後來我哥2000年左右還是買了個吉利摩托,我勸都勸不住,反正他後來悔死。我期待國產雄起,但真不願意再當小白鼠。等過段時間什麼車有口碑了我會支持國貨。


秋小天的童話


我認為國產車排在韓國,美國車前面,排在日本後面,德國略好於國產。任何牌子都會有一定問題,但是國人對於這個問題看待心態就是賤骨頭的心態,首先你買個國產車大家都盼著它壞,爆炸才好了。但是買個合資或進口,就算有問題也是偷偷去修,受盡4s店羞辱和欺騙。不敢說出去,怕被說車不行。太多這類人了,美國車開十萬公里大修發動機的多了去,德國後備箱常備機油的,本田每天看機油尺的,沒發生碰撞車輪子斷軸的,除了個別國產山寨品牌以外其餘國產主流品牌哪個發生過這事情。說白了,窮逼要裝逼,嘴裡只會貶自主。


左緣4dsjd


買過三臺車,第一臺是鈴木雨燕,第二臺是榮威350,也就是標題的正宗國產車,應該有資格回答一下。其實嘛,就以用過的榮威350來說,國產車其實也並不差,同時期同價位的合資和國產基本配備也都大致相近,比如1.5-1.6的發動機排量,扭力梁,4AT……很多人會說耐用度,就以我用過得350來說,我開到10萬公里才賣的,其實這幾年使用過程中也沒碰過什麼大的質量問題,小問題偶爾,但不至於煩人……不過說真的,耐用度還是不如日本鬼子(以第一臺鈴木作參考)。當然,很多人說國產車的貶值高,也就是賣出去和同時期的合資車低很多,這個是真的,新車落地11萬多,6年10萬公里沒事故賣了3萬3,我感覺挺值的。其實講真,現在十來萬的合資車和純國產牌子的車基本區別不大了,因為10萬出頭的車本來就沒有什麼高技術,能跑能裝耐用就行,再說,現在的國產車我相信肯定比我10年前買的要進步得多。其實很多人睇不上國產車只是因為偏聽偏信,自己根本沒去體驗使用過,還有更多的因為面子…… 以我來看,如果只花10萬出頭買個日用車,國產車還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同價位配置肯定比合資車高,優惠應該也大!這是我的經驗,請輕噴。

補充一句,很多人會想第一臺日本品牌第二臺國產品牌那第三臺是德國車嗎?嗯,勉強算吧,斯柯達速派1.8T,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說我這人怎麼選的品牌都那麼冷門……你說對了,好聽一點說我比較喜歡小眾的東西,個性嘛,哈!難聽一點說我就是窮,喜歡買性價比高的……😂😂😂



z直到世界盡頭z


現階段大家都能買得起車,無不感謝為中國汽車產業為之奮鬥的民企們,尤其是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長安。

在過去,大眾是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大眾利用上汽、一汽為之打工,謀取了暴利。90年代,在德國已停產的桑塔納、捷達,一直火爆到今天,並且當時售價18萬人民幣,大家的工資水平那時候也就300塊錢一個月不到吧。

後來,國產車崛起,暴利被打斷,捷達賣8萬依然有錢賺。

現今中國,無論你買的是合資車還是國產車,都在蒙受中國民企之恩。而與外國品牌合資的一汽、二汽、北汽、上汽、廣汽,則完全淪為了外企的打工仔,躺在政策的溫床裡,坐收錢財、不思進取。


阿達729


中國汽車沒那麼爛,3萬元五菱之光可以跑到西藏,開幾十萬公里還繼續超車,你說它爛不爛?然而,如果要你掏20萬買一輛國產品牌的車,可能就會覺得爛了。為什麼會覺得爛,“爛”實際上是經過大腦和心態很複雜的活動過程得出的感受。花3萬元和花20萬元的心態完全不一樣,3萬元本來選擇就少,你期望值低,而且會有諸多擔心,但車輛給你的實際表現卻遠遠超出預期;但花20萬元期望值就會拔得有些高,與此同時,在這個價位上會有N多的車型供選擇,各個車型的車主都會反饋他們實際的用車感受,有利有弊,有長有短,你就會一頭扎進反覆的對比和糾結當中,精挑細選,品牌、外觀、內飾、配置、動力、安全性、油耗、保值率、底盤舒適度、操控性,比較的維度多了,你就會發現,比來比去,好像國產品牌確實搞不過合資品牌,原因無非就有幾個,第一:這個價位上,合資品牌的保有量和車主都多,是所謂的主流,而且你看到的好的口碑也都是集中在合資車之上;其二:國產品牌你花13、14萬去買一輛車,然後你身邊朋友會說,哦,原來買了輛眾泰,長城,長安,五菱,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也就是幾萬塊,撐死10萬元,沒什麼內涵,就是屌絲車,然後你會覺得MD老子花了14萬還被瞧不起,這是面子問題;其三:國產車在14萬價格區間的車,動力基本都能上2.0T了,配置方面也會豐富很多,但在三大件的匹配感受方面,也就是機械素質方面,感覺是不如同價位合資車的,比如說門很薄,縫隙大,不齊,底盤感覺薄。這是覺得中國汽車爛的3個主要原因,當然,國產品牌的車現在也越做越好了,而且優惠幅度不小,如果要買國產車,建議堅守3個原則:1-堅決買新不買舊;2-新車上市後半年再買,不當小白鼠,同時半年後有優惠了,把優惠要足;3-買次頂配。


車協


我花二十多萬買的日系合資車。你問我什麼感覺,其實也沒什麼感覺,沒開過自主品牌。但是靜態坐過體驗過一些。內飾幾乎完勝我的車。看起來各種好,而且聽說現在國產車裝配工藝和整車素質都提高了不少,配置高價格便宜。可是我為什麼不買自主品牌車呢?比如vv7,還不到二十萬就能落地,比如唐dm差不多的價插電混各種牛逼. 我是真的不太敢買,怕出問題很麻煩,畢竟沒有開過,只是聽說質量不如合資,小毛病會多一些。再有一點是面子問題,我覺得潛意識裡都會覺得合資車要比自主品牌檔次高一點。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檔次就高一點了,只是大家都這麼覺得,你能懂吧? 如果能讓我試駕幾個月自主車,如果真的好,我很樂意買一輛自主品牌車,價廉物美的東西誰不喜歡呢?可是真的不敢試,一輛車的錢在家庭支出中佔的比重還蠻大的,所以做個保險點的選擇,買一臺日系車。就是這個樣子。


我有神經病呀超過癮


2012年9月買的一輛比亞迪g6手動2.0自吸,2015年10月換的起亞k4自動1.8自吸至今。兩輛車落地價格相差五萬出頭。逐一做個差異對比。內飾設計及做工,k4完勝g6。後排空間,k4大一拳左右。減震,g6比k4軟兩個檔次。高速行駛(150以上),g6比k4穩定很多,k4發飄。發動機噪音,g6讓人心煩,k4安靜。胎噪,k4讓人心煩,g6感覺不到。高速公路彎道,k4有足夠的支撐,g6由於減震偏軟心虛。倒車影像清晰度,g6白天夜晚超清,k4由於送的倒車影像,夜晚模糊。更換部件,g6在兩年半時換過一次點菸器花費36元,之後免費換過一個控制自動大燈的零件不知名字,期間換過一次電瓶,還換過一次近光燈泡。k4在半年時免費換過一次蒸發箱。異響,g6想象無,k4全景天窗打開後關閉出現異響,關閉一段時間後不響了,4s店說通病無法解決。總的說來兩車我覺得還可以,國產車沒有那麼脆弱,合資車也沒有那麼不得了。前幾天去看**法**歐那款suv,我的個媽呀,a柱和空調旋鈕晃來晃去,銷售人員說這個品牌主要看重操控。我暈哦,**利原裝進口居然是這樣的裝配工藝,國產車分分鐘秒殺它。個人的真實表達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