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弒母案”反思: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看點:“吳謝宇弒母案”再次引起人們的熱議,各種消息層出不窮。可如何避免悲劇的在發生,應該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

文 / 孟令豹


“吳謝宇弒母案”反思: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吳謝宇弒母案”的消息層出不窮。筆者不忍打開任何一條鏈接,這是一則孩子“周密”殺害了自己母親、利用反偵察手段逃亡3年的悲痛事件,“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是一個社會的悲劇”。可作為一個教育行業參與者,我又要打開每條消息仔細閱讀,試圖找出“蛛絲馬跡”,讓類似的悲劇永不再發生。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停地拷問。

孩子的感恩呢?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母親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一個家,我們窮盡文明無法歌頌母親的偉大,窮盡一生不能回報母親的恩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媽媽燭光裡的媽媽,您的黑髮泛起了霜花”“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那句話不讓我們熱淚盈眶呢?“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母親是我們人生在世最應該感恩的人。即使母子有隔閡,感恩也應盪滌一切塵埃。

孩子的善良呢?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對生靈應有憐憫之心,對萬物應有博愛情懷。羅曼羅蘭說,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 我們應把最厚重的、敬意最深的愛留給母親。


“吳謝宇弒母案”反思: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教育的對象是鮮活的人,教育的要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我們要分數、要排名,但前提是要道德情操、要心理健康發展、要培養健全的人格與社會行為方式。

道德教育刻不容緩

俞敏洪說:“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把德育放在人全面發展中的突出地位,把促進人的德性成長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德育是“點滴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遵循德育教育的規律。德育要對孩子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品德教育等,培養孩子樹立道德準則,有道德約束力、法律約束力,敬畏規則。

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個人社會行為方式(或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表現。李玫瑾教授曾說,“人的心理發展有順序性,是有過程的,而行為表現是滯後的。每一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出是眼前表象,但都包含著其心理成長的背景。”青年人犯罪應該同樣包含著其心理成長的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是確保健全的人格修養的重要基礎,影響著人的一生。


“吳謝宇弒母案”反思: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另外,獎賞教育與挫折教育要相結合。現在的家長普遍青睞於“獎賞教育”,可挫折教育不容忽視。“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使人生獲得昇華和超越。”挫折教育可以拉伸心理承受的緯度與空間,提升自控能力。

家長與學校要學會因人而異,把我獎賞教育、挫折教育的“尺度”,突出二者的教育性,而不是強調“獎賞”與“挫折”

家庭教育要更上層樓

李玫瑾教授曾說:“社會問題可歸結為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可歸結於早年,早年問題可歸結於家庭。”家庭教育是人接受的第一份教育,也是內容最廣泛、持續時間最長的教育,對人的習慣培養與社會行為方式養成影響最為重大。家庭教育還肩負著支持學校教育、促進社會文明的重要責任。


“吳謝宇弒母案”反思: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包豐源說,“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人生命的走向和性格,往往是受家庭和父母的思想、言行、態度、情緒的影響,並且影響著孩子日後的健康、事業、婚姻和人際關係。家長是孩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存在,是孩子生命中最堅實的後盾,也是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家庭教育的成功關係到孩子的一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孩子接觸信息的渠道與方式越來越多,這些都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學習家庭教育內容,提升教育能力是客觀要求。

另外,開展家校合作是當務之急。學校與家長(和社區)要共同承擔孩子成長的責任,實現共育共贏。家校要處理好權責邊界問題,使二者在育人上實現完美結合,幫助孩子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定位與健全的人格,為孩子的社會化奠定堅實的基礎,避免所有“悲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