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和爸爸結婚!”這是為什麼?

“我要嫁給爸爸”、“我要和琪琪結婚”——你們家的小傢伙可有類似“豪言壯語”?

那麼,這些可愛而稚嫩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意味著什麼呢……

“媽媽,我要和爸爸結婚!”這是為什麼?

有趣的婚姻敏感期

一般來講,從四五歲開始,孩子們對人群組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自發地探索各種組合形式。

其中“婚姻組合”是他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也是最直觀、人數最少的,所以,他們的探索往往會先從婚姻開始。

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孩子會學到很多知識,比如從最開始的胡亂結婚——父母、同性夥伴……喜歡誰便宣佈和誰結婚,到後來明白只能和年齡相當的、非血緣關係的異性結婚。

同時,在對“婚姻”的期盼和追求甚至“失戀”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更多、更深的快樂和關愛,感知自己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以及經歷失落、沮喪、妒忌、歡喜、思念等各種強烈的情緒,這一切對孩子的成長來講,都具有很不可估量的價值。

“媽媽,我要和爸爸結婚!”這是為什麼?

你可以怎樣做?

做一個好的聽者

無論小傢伙宣稱和誰結婚,都不要禁止或打擊他的言論。

不妨問問他為什麼以及有什麼打算,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讓他能夠自由而充分地表達,很自然地用心探索自己生命中必經的“成長課”。

孩子的內心是純粹而美好的,即便是和其他小朋友親親抱抱,也不用擔心。

“媽媽,我要和爸爸結婚!”這是為什麼?

藉機給孩子掃盲

比如孩子說要和爸爸結婚,你可以告訴她:爸爸已經和媽媽結婚了,就不能和別人結婚了;

或者爸爸每天要上班接觸的都是大人,你每天要去幼兒園接觸的都是小朋友,你們的生活太不同了,沒有辦法結婚。

這樣孩子就能注意到婚姻是有條件的。實際上,孩子的每個問題都是良好的學習契機,我們如果能耐心地、有理有據地告訴他為什麼或者會怎樣,他的認知世界就會因此而變得寬廣。

“媽媽,我要和爸爸結婚!”這是為什麼?

做孩子的成長顧問

婚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孩子很需要我們的指導。

當孩子氣急敗壞地對別人說“你就要嫁給我,因為我喜歡你”或者“你不跟我結婚,我好傷心”的時候,我們可以溫和地告訴他:喜歡是兩個人的事情,如果對方不願意,可以重新選擇。

別小看了“重新選擇”這句話,它對“情迷其中”的孩子可意味著一條“出路”呢!

如果我們能在寶寶的實際探索中逐漸幫他認識到:你很好,所以也有別的小朋友會喜歡你。你可以選擇別的小朋友,也可以選擇我,即使你不選擇我,那也沒關係,因為你選擇他人,不是因為我不如他,而是你們更合適。

那麼,孩子在婚姻乃至人際關係方面就形成了非常好的認知,為孩子未來的幸福奠定了基礎。

“媽媽,我要和爸爸結婚!”這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