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人所用的武器都是幾十斤,你覺得現在的人能用得了嗎?為什麼?

逍遙瘋子雨


說到古人打仗時使用的武器,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看到的最多。除了一些人使用的飛鏢外,大部分人物身上都有豐富的主人公的光環,武器一般也得50斤起步。如果碰到個把牛逼人物叫陣,如果你沒有個幾十斤的武器,都不好意思開打。那麼在現代人來看,這問題就來了,如此重的武器又不能隨身攜帶,古人是怎麼打的呢?

與小說、電影和戲劇相比,有一些官方歷史提到,比如三國、隋唐等,任何一個武將出手都是拿幾十斤、上百斤的武器!古代人難道難道比現代人力大無窮?

首先我想說的是,大家所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小說和電視劇中的演繹,而這些小說,電視劇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藝術想象的基礎上的,帶有一些誇張的手法。

古人也是人。攜帶數百公斤武器在戰場上自由作戰根本是不可能的。那麼,問題聊回來,古代的兵器到底有多重?

司馬遷的《史記·留侯世家》曾有記載:秦朝時期韓國人張良曾經為了刺殺秦始皇嬴政,曾招募到一名勇猛的大力士,並且給他打製了一把120斤重的武器,讓他在秦始皇外出時伺機刺殺。

《三國志·典韋傳》中也寫到“典韋,提雙戟八十斤。”猛然一看,這百十斤的武器可是不輕啊!可大家可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古代的重量單位與現代大有不同。以秦為例,一斤約合現代的半斤左右。那麼,留侯張良為刺客打製的兵器大約也就是就是如今的60斤左右。

另外反觀古代人,參戰士兵大多都是農民出身,在冷兵器時代,士兵都是重體力勞動者。而且,古時戰事頻發。

士兵經常性的參戰,動作稍慢就會片甲不留,為了保證自身的戰鬥力與戰場生存能力,自然刻苦訓練其作戰技能,自由使用重武器也是情理之中。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兩軍對壘,首先氣勢上必須勝過對方。因此,前線參站,必須膀大腰圓,力大無窮是基本條件之一了。


小舟侃侃侃


古代小說吹牛罷了,實戰用的刀劍當然沒有幾十斤重。

實戰不是舞臺表演,是需要用力將武器揮出去劈砍,再收回來的。即使2斤重的武器用全力揮出,在慣性作用下想要控制它也要費點力氣。

10多斤的武器用力揮出去大多數人都控制不住了。更何況在一場戰鬥中不知道要揮動多少次。

真要是幾十斤重的武器,能舉起來掄幾下人都不多,一會就沒力氣了。動不動幾十斤,上百斤的大刀長矛只不是小說吹牛罷了。

練功大刀倒是有幾十斤、上百斤的,只不過它是訓練器材,用於鍛鍊臂力,和現在的槓鈴作用差不多。可以藉助慣性舞動,但要想靈活控制方向、速度,用於作戰殺敵是不可能的。

看一看真正的古代兵器記載:

1、在明代抗倭明將戚繼光的軍事著作《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中。

腰刀:長三尺二寸,重一斤十兩,柄長三寸;

長刀:刃長五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

2、明代長劍

長一米左右,淨重一斤五兩

3、明代金瓜錘

重二斤左右。

清代《皇朝禮器圖式》記載:綠營雙錘,通長各一尺九寸,錘圍各六寸,重各一斤三兩。

4、抗倭大型兵器狼筅

長一丈三尺多,重六斤

5、歐洲雙手大劍

這是最笨重的武器之一,蘇格蘭闊刃雙手大劍重3公斤,日爾曼雙手大劍長1.5~1.7米,重2.3~3.6公斤。

所以,從以上古代兵器可以看出,真正作戰的兵器都是輕巧的,畢竟要考慮士兵的耐力和靈活性。只有訓練和舞臺表演才會追求誇張的效果。


和風漫談


在我們閱讀古代的小說時,都可以看到古代人似乎十分的神勇,武器都用的是動輒幾十上百斤的武器。什麼關二爺的八十一斤青龍偃月刀,什麼魯智深的八十斤水磨禪杖。這麼重的武器,現代人能用的了嗎?和現代輕便的各種主流冷兵器相比,似乎古人更喜歡重型的武器,在筆者看來是因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突出人物的勇武,而帶有藝術加工的虛構色彩;一方面也有在戰場上實際的破甲需要。

關羽的偃月刀和魯智深的禪杖都是小說的產物,而既然是小說,就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而當時,突出人物的能力其中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把他說的力大無窮,所以就會誇張其武器的重量,例如孫悟空的金箍棒就變成了十萬斤,或者李元霸的八百斤擂鼓甕金錘。並且從實際上來說,重型武器在戰場上也有非常大的用途,對於古代全副武裝的鎧甲來說,只有重型的武器才能破開他們的盔甲。而這最好的選擇就是重型武器。在歐洲來說,破甲的重武器是騎槍,重錘和刺劍,而在中國,這種非常重的兵器就可以用來破甲,如此沉重的兵器砸到盔甲上不說破開防禦,裡面的士兵就能被震得七葷八素了。

並且,現代也其實是有使用古代冷兵器的,現代的不少冷兵器愛好者就組建了冷兵器搏擊俱樂部,復現了不少古代的兵器並進行格鬥和比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