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大規模招標被推遲或取消 為什麼印度“流產率”這麼高?

滿眼都是拍賣和招標,近看原來是一襲爬滿了蝨子的華袍。

印度於2018年最後一日(12月31日)發佈了印度迄今最大容量的招標,

7.5GW超大容量招標讓其備受矚目。

實際上,這7.5GW的招標就是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近期推出的,在印度最北部山區沙漠地區查謨和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建設23GW併網太陽能項目的一期工程。此次招標確定了項目具體地點——Leh和Kargil區域;確定瞭如何分包——每個2.5GW,共三個包;確定了招標內容——光伏電站的建造、輸電線路以及基礎設施等;以及SECI將與中標者簽訂35年的電力購買協議(PPA),項目全部投產的工期不得超過54個月等細節內容。

回首2018年,印度馬不停蹄的招標、接連不斷的拖延和取消。究竟有多少項目最終落地? 遠看轟轟烈烈,近看好像只剩下了塵土飛揚。7.5GW項目能推進到什麼程度?這裡先打一個問號。

2018年:滿眼都是招標、推遲和取消

2018年5月,印度太陽能公司(SECI)發佈10GW光伏製造業聯合招標,引起行業人士熱切關注。令人意外的是,大肆宣傳的10 GW光伏製造業聯合招標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推遲了足足六次,最終僅吸引了一個投標者。截止目前,SECI數據顯示,二期3GW太陽能招標中的2.4GW光伏招標被取消,另外還有2.5GW風光聯合招標中的1.3GW太陽能招標和第三部分的3GW太陽能招標也被取消。

印度第一次風電混合競拍僅出現兩名競拍者,而在1.2GW中的360MW光伏項目範圍內甚至沒有投標者的身影出現。

北方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機構(UPNEDA)取消了七月份的1GW拍賣,Gujarat Urja Vikas Nigam Limited(GUVNL)取消了500兆瓦的拍賣。

到2018年9月,中央政府和州政府的太陽能發電機構已經取消了代表9GW裝機容量的項目的投標,佔據截止8月份的投標量的一半以上。

風電招標也不能倖免,事實上,風電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到底是為什麼,哪裡出了問題?

三個攔路虎——不放手、不合理、不成熟

考慮到印度2022年裝機100GW的目標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願景,這些招標無疑是通向目標的重要基石,為何發佈之後卻難以推進?

一直以來,印度市場都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考慮到印度市場的複雜情況,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印度招標面臨的問題進行一次深度總結。

1、政府的過度干預

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目前85%的太陽能產品依賴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扶持印度本國的光伏製造企業,因此採取徵收保障性稅收的方式抑制日益增長的光伏產品進口量。

保障性稅收有沒有真正保護到印度製造企業,我們且不去評論,但對中國進口太陽能組件徵收25%的保障稅(SGD),迫使建設電站的成本提高,卻無形之中傷害了印度光伏發展。關稅通過收益率傳導給投資者,最終導致投資者放棄政府機構宣佈的投標。

除此之外,還有含混不清的商品服務稅。目前尚不清楚EPC的太陽能項目合同是否會被歸入5%或18%的稅率範圍,這就導致了一個不可預測的環境,投資者在投標項目時不得不謹慎對待。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關稅應該建立在太陽能輻照度以及相關競爭的基礎上,而不是由一刀切的政府政策驅動。

2、投標&拍賣方式不規範

印度國家太陽能聯合會主席、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主席普拉納夫·R·梅塔批評大型招標“站不住腳,構思不當”,“政府提出的與製造業掛鉤的招標理念有其固有的缺陷,這是行不通的。”

《經濟時報》曾報道,幾家大公司會選擇避開與製造業有關的太陽能招標。“開發商不是製造商,製造商也不想成為開發商。”如果將產能建設與電站投資捆綁在一起,投資者既是開發商又是製造商,那麼無形中鉅額的資本性支出也設置了過高的投資門檻,一部分意向投資者被拒之門外,符合條件者寥寥,招標無人問津。

企業對設定的電價也很不滿。援引一位業內高管的話稱,招標中設定的最高上網電價太低,無法與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競爭。

3、不成熟的投資市場

2013年以來,印度光伏市場開始爆發性增長,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累計裝機量已達到26GW。但高速發展的市場背後隱憂重重,越來越成為印度光伏市場難以忽視的問題。

(1)印度是世界光伏產品平均市場價格最低的國家之一,光伏企業在印度市場價格競爭激烈。

(2)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光伏製造產業鏈並不完整,從上游多晶硅到硅片、電池再到最後的組件,以及配套的輔材,印度本土生產能力薄弱,在產業鏈上游中的硅料、硅片環節幾乎沒有企業涉及。產能基礎薄弱限制了一部分企業在印投資。

(3)印度曾發生過一次堪稱世界電力史上第七大嚴重的電力事件,究其原因,就在於印度電網的建設多年滯後,電網結構薄弱。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也影響了印度市場的投資。

(4)一個嚴重依賴進口(太陽能製造設備、太陽能產品)的行業,投資回報極易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印度盧比的貶值也影響著投資者手中資金的流向。

(5)印度土地審批的拖延和土地收購的糾紛加劇了太陽能投資的困境。

(6)信用風險也是考慮的一個問題。

不成熟的投資環境,也是造成這一年光伏招標不能順利推進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說回到印度這個7.5GW截止目前最大的招標,你覺得,會不會成功呢?

「獨家」大規模招標被推遲或取消 為什麼印度“流產率”這麼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