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能統一三國嗎?

迅兒媽媽宇兒孃親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能不能統一三國?這是一個假設命題,歷史不可假設,但是歷史就是一個小姑娘任人打扮。

這個假設比較大膽,如果在這裡再加一個假設,劉備聽諸葛亮和龐統的,三國統一指日可待,而且會歸於蜀國。



劉備在逃亡過程中遇見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對他前期的逃亡做了一個總結,檀溪躍馬,飛虎即龍。水鏡先生給劉備推選了兩個人,一個叫臥龍,一個叫鳳雛,兩人皆是治世之能臣,得一便可安天下,兼而得之可一統天下。這是龐統和諸葛亮的才能,這毋庸置疑。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便將西川地圖,瞭然於心,隆中對中和劉備確立了得荊州取西川,便可三分天下在戰略格局,這是諸葛亮的能力和戰略眼光。



龐統任縣令時,整日好睡,不理政務,官員怨聲載道,張飛去視察龐統工作的時候,龐統用一個小時時間把一個月積攢的政務處理完畢,尤其是對於糧秣和稅收的計算,更是讓人大跌眼鏡,普通人計算幾個月的時間得出的結果和他看一眼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對行軍打仗來說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這是龐統的能力。

諸葛亮格局大,戰略謀劃能力深,龐統精於計算,善於配合大局,謀劃大局,如果一個人搞前方作戰,一個人搞後方計算,兩人都是互補的奇才。

如果諸葛亮駐守荊州,手下大將用關羽,荊州不可能丟掉,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諸葛亮對東吳的伎倆算無遺策,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撅屁股知道他們要放什麼屁,再加上諸葛亮生性謹慎,萬事周全的性格,他是不允許也不會不會出現關羽的莽撞和冒失,荊州大局不會失。

取西川的目的,是諸葛亮和龐統都看到西川的物阜民豐,以及西川特殊的地理地形,進可攻退可守。劉備和龐統在西川益州經營數年便可儲備足夠,北伐魏國的一切糧秣、軍餉、物資和兵力,蜀國的實力將會一日強過一日。



魏國經過赤壁之敗之後,曾經號稱的80萬大軍消失殆盡,曹操曾經鼓舞士氣的一句話叫:將者如同醫者,治死的人越多,醫術越高明,為將者打的是敗仗越多,經驗越豐富,如劉邦,劉邦一丈奪得了天下。曹操回回到首都許昌乾的第1件事情就是修民養兵,魏國已經不起大的戰事,據歷史考證,赤壁之戰曹操損失兵馬大概40萬左右,在古代徵集40萬兵馬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對於蜀國來說,這就是一個發展的良機。

如果龐統和諸葛亮經營5~10年打敗曹操是指日可待,打敗東吳只是時間問題,東吳的人才都是二等人才,雖然有呂蒙陸遜,魯肅,周瑜等人,但都不影響大局。

綜上所述,龐統和諸葛亮不死,天下將會歸於蜀漢。


少華聊史


劉備太老不行,蜀漢可以

劉備身邊真沒什麼軍師型人才,所以征戰半輩子,五十歲了,也沒個立足之地。黃巾之亂平掉後,論功行賞,得個縣尉職務,算是有了安身之地。可惜一條軍功不得當官政令,讓人掃地出門了,後來投袁紹,投曹操,投公孫瓚,投陶謙,投呂布……七投八投的均不得安生

最後在劉表那邊寄人籬下,又蹉跎幾年

痛定思痛

或者是嚐到了徐庶甜頭(徐庶在身邊時,蠻是打了幾場勝仗贏得幾塊地盤,都能和曹操懟了),劉備開始了尋訪名士之旅。遇到孟公威,人家不鳥他,躲北地了,遇到那些個誰誰,皆不理……沒有辦法之下,想到了徐庶的那句“臥龍鳳雛得一即可安天下”,找準目標,死皮賴打,以皇叔之身份,三顧茅廬

每次都帶著關羽張飛……

有道是事不過三,諸葛亮怕了

隆中相對,不出草廬三分天下。至此,劉備終於有了切實目標,有了切實行動路線。哭劉表,挾劉琦,聯孫權,贏赤壁,賺荊州……

有基業有憧憬有行動,劉備牛起來了,引力大增,龐士元來投,法正、張松來投……

寫到這裡,龐統終於來了,臥龍鳳雛齊聚

天時、地利、人和

曹操佔天時,三分天下十據其七;孫權佔地利,和佔據人和的劉備,平分剩下的三成。臥龍鳳雛齊聚劉備麾下,有用麼?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難啊。天時不在,三分天下,已經是諸葛亮偷天之功,多加一個鳳雛,鞏固罷了。用後世朱洪武的辦法

深挖牆廣積糧,以待天時

249年,蜀漢統一時機現

249年,司馬懿搞了個高平陵政變,曹地大亂,曹家陣營失去了主心骨,統一正當時。司馬懿、龐統、諸葛亮,這三人年齡差不多,如果龐統和諸葛亮都能活的夠久,蜀國真能統一天下。畢竟有龐統,諸葛亮估計不會累死,而龐統死於刀兵,或許他們都能活的和司馬懿一樣

而劉備太老了,等不到了


靈石蘊珠寶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能統一三國嗎?

這是一個難題,如果在建安十三年(208)劉表死後,劉琮投降曹操,大公子劉琦支持劉備那個時候,劉備從新野撤退,路經襄陽時,劉備聽從諸葛亮,伊籍勸說,趁機奪取襄陽(當時荊州治所),那時曹操南下的人馬還是先頭部隊,雖然精銳,但人數不是很多。重要的是彼荊州非後來的荊州,那時的荊州很大,實力也很強,加上有魏延等將領的支持,劉琮投降不得人心,成功的概率很大。而提問說的荊州,實際已經大大縮水了,加之後來的妥協,只是一個空名頭。請看當時實況:三國志.劉備傳:



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諸葛亮勸劉備攻佔荊州,而且劉備走的時候,劉琮身邊以及荊州很多人跟劉備走了。驍將文聘當時肯定是不贊成投降的,而魏延更是劉備鐵粉,公開跳出來支持劉備,這些都是很好的依靠力量,若果處置得當,荊州江南的長沙等四郡,就不用派兵攻打,因為本來就是荊州所轄。



但提問說的顯然是後來的小荊州,這樣實力上就差了很多。特別是荊州二三十萬軍隊,還有水軍。抓住這個機會,就是與孫權談判,底氣硬得多了。如果龐統沒有陣亡,也難保證劉備,龐統能獨自奪取西川。因為後面還有張魯派馬超援助劉璋,多虧張飛入川,才能抵擋。若沒有張飛,趙雲,諸葛亮的援兵,就沒有馬超歸降,沒馬超,就不能迫使劉璋儘快投降,如果馬超劉璋聯合,益州必然曠日持久,更不用說幾年後的漢中了。而那時一個人的壽命不長,劉備死時六十三歲,為章武三年(223),只有七,八年時間,這麼短的光陰,劉備諸葛亮恐怕難以完成一統三國的使命。



流譽後


首先,龐統不死和諸葛亮鎮守荊州沒有直接聯繫。即便龐統不死,劉備拿下蜀,劉備也會將諸葛亮召至成都的。

劉備一生看人無數,對一個人才怎麼使用方面可以與曹操平起平坐。劉備深知諸葛亮是行政天才,所以,一般喜歡把諸葛亮放在他的主要根據地上。

劉備最初留諸葛亮在荊州,可不是鎮守,而是為了讓諸葛亮好好治理荊州而已。這一點,從劉備把關羽任命為荊州老大可以看出。要知道,這種任命代表了,一旦關羽和諸葛亮產生意見不統一時,關羽是可以通過官職來強行命令諸葛亮聽從的(就像街亭的馬謖壓王平一樣)。

也就是說,就算龐統不死狀態下,成都被拿下,諸葛亮能留在荊州的概率還是極低。

我們假設2。劉備真的把諸葛亮留在了荊州,荊州可否保住?

我只能說,懸。孫劉聯盟被打破,主要是因為荊州歸還問題。而不歸還荊州(拖延)是劉備的政策,他諸葛亮在劉備身邊都沒能改變這一點,更何況,按照當下的假設,諸葛亮不在劉備身邊。因此,隨著魯肅這位東吳最後一位戰略家都督逝去,孫劉交惡已成定局。

接下來,就是讓劉備失去荊州的關羽攻打樊城的戰爭。首先,這場戰爭不可避免。因為這是諸葛亮提出的戰略,劉備首肯並推動的戰略。劉備集團沒理由阻止關羽北上。諸葛亮也會全力支持。

這一場北上戰爭中,諸葛亮的作用會體現出來。與糜家那個廢材不同。諸葛亮行政很少出錯,且事事鉅細,親力親為。因此,由諸葛亮輔助,關羽的後勤必然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也就不會出現關羽出陣前對糜芳的那句威脅之語“等我回來再收拾你”。另外,以諸葛亮的謹慎,和對整個勢力之間關係的敏銳,諸葛亮可能會看破東吳的偷襲之計。雖然諸葛亮不會知道呂蒙打算怎麼偷襲。但是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是必然的。不至於被呂蒙一擊得手。荊州會陷入諸葛亮軍和呂蒙軍混戰的局面。荊州不是被閃電拿下後,關羽必然能之情而退。回到荊州與呂蒙大戰。

接下來會有兩種可能。

1.曹魏趁孫劉大戰。揮兵南下,圍攻關羽。如果是這樣,關羽能守住荊州的概率不高。劉備從成都發兵援荊州,時間差不好說。荊州究竟花落誰家,難以定論。

2.曹魏決定坐山觀虎鬥。如果是這個結果,那麼荊州多半會以關羽的勝利結束。然而,這種結果使孫吳對荊州的怨念始終維持。劉備對東吳打自己二弟的怨念也不會那麼容易消散,及時因為大局,劉備忍了。也不可能不再重兵防守東面。也就是說,劉備集團最初的戰略目的,關羽從荊州北上,劉備從漢中北上。東吳擊徐州,三路圍攻曹魏的計劃算是泡湯了。等曹劉兩位大佬病逝。恐怕接下來的三國還是會以曹魏獲得優勢的方式推動歷史吧。


金晶林


謝邀!能,其實這個問題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已經給出答案了!就是“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龐統不死,跨有荊、益就完全能實現

  • 首先,諸葛亮就不會入川,甚至張飛、趙雲都不會入川,荊州的實力雄厚,根本就不可能丟,而且還有可能取得荊襄全境;

  • 結好孫權是諸葛亮的一貫策略,會在必要階段得以徹底執行;

  • 其次,西川方面也是人才濟濟,文有龐統、法正、李嚴、馬良、黃權等,武有馬超、魏延、黃忠、嚴顏等;

  •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不是問題,比如:孟獲叛亂也是在劉備夷陵兵敗後;

龐統不死,天下有變,伺機而動

  • 諸葛亮、趙雲守荊州,關羽張飛率軍北伐,取襄陽,曹仁肯定不是對手,三國裡已經上演;

  • 孫權審時度勢有兩種選擇:一是和曹魏聯合奪取荊州,奈何荊州有諸葛亮趙雲把守;二是趁勢伐魏開疆拓土,等魏亡後在和蜀漢一較高下;

  • 劉備或命人率軍出漢中,與關羽遙相呼應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如若孫權幫曹,則曹操會陷入兩面作戰;如若孫權幫劉,則曹操會陷入三面作戰的境地。

龐統若是不死,不會有關羽丟荊州走麥城、不會有劉備夷陵兵敗,劉備集團人才濟濟五虎俱在,年輕一輩的將領也已成長,在劉備手裡就能統一三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關注“乾洗行業交流”!關注精彩!謝謝閱讀!歡迎批評指正!歡迎留言討論!


秉燈夜讀


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龐統,都沒有達到一個人能改變天下格局的層次。諸葛亮的隆中對確實是精彩的規劃,但只是在戰略上的遠見卓識。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都沒有小說裡描寫的那麼神仙下凡。

在東漢末年,做官的主要途徑是舉孝廉,想要找個好工作,首先要樹立一個好口碑。這就是為什麼曹操要使用陰謀手段只為了許劭一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一種自我營銷的手段。那麼諸葛亮和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也只是自我營銷和炒作的策略。有能力固然重要,但名聲也同樣的重要。

劉備剛到荊州的時候,對諸葛亮的印象並不是那麼好,後來經過他人反覆推薦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於是被諸葛亮展示出來的才華與謀略折服。諸葛亮初期和中期在劉備集團裡並沒有突顯出壓制性的成績和權力,那都是小說吹出來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劉備把令牌和寶劍統統交給諸葛亮,讓諸葛亮全權管理軍權政務,手握生殺大權,這些場景根本是不存在的。諸葛亮一直到劉備死掉之前都在後方處理政務,頂著雜號將軍之名,忙於處理糧草和民政。所以,諸葛亮不可能留在荊州,劉備入川,百廢待興,必須有個政務大拿在蜀地輔佐他,那麼這個政務大咖就是諸葛亮,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手下沒有其他能夠治理地方的人才。就算諸葛亮留在荊州,他也沒有辦法阻止關羽,關羽是個十分自負之人,剛愎自用,不可一世,而且關羽十分輕視士人和讀書人,諸葛亮和龐統都在他的輕視之列,馬良勸不住的,孔明士元一樣勸不住。也就是說,關羽的一意孤行,諸葛亮是無法阻止的,那就等於無法阻止關羽北伐,也無法阻止關羽兵敗。以諸葛亮當時的權力和地位,別說關羽了,劉封和孟達也都不會慣著他。

所以龐統的死並沒有給蜀漢帶來地震般的影響,因為龐統死後,劉備迫不及待的把自己十分寵愛的心腹推上了謀主之位代替了龐統,這個人就是法正。法正對於劉備就好像郭嘉對於曹操,法正未必謀略高於所有人,但劉備就是聽之信之。曹操赤壁之敗後哭郭嘉,並不是郭嘉的謀略比荀彧荀攸程昱高出多少,而是郭嘉有辦法讓曹操能聽他的勸諫。所以諸葛亮在劉備夷陵大敗後也哭法正死的太早,如果法正不死,劉備可能不會這麼激進冒失。

綜上所述,我們過高的估計了諸葛亮和龐統在劉備集團裡的權力、地位和作用。龐統不死,對於劉備是否能統一全國並沒有決定性的幫助。

當然,龐統和法正如果不死,劉備集團的勢力不至於短短几年間跌至谷底,諸葛亮也不需如此殫精竭慮、巧婦難為。而且,也不會出現劉備死後諸葛亮攏權獨大的狀況,也不會導致蜀漢後期的人才凋敝。


宅女美兒


當然這個戰略調整有三方面,

一,休養生息,鞏固戰果,富國強兵,待的天下有變,伺機而動。

二,在一的基礎上,施行先南後北的戰略。

三,讓關羽或趙雲繼續鎮守荊州,諸葛亮帶張飛,趙雲或關羽二選一,從荊州開始北伐,同時益州方面也可,伺機而動,攻長安,遙相呼應。

如果劉備想統一,就是在富國強兵的基礎上,先攻魏,還是先打吳的問題,先攻魏,從哪個方向攻,以荊州為出發點,還是從漢中兵伐長安,主攻方向在哪裡,的視魏的軍隊動向而定,這樣魏國就岌岌可危了。

如果先打吳國從哪個方向攻,先拿下湖北,在打長江水戰,還是以雲貴出兵先平倆廣,如先打吳從平倆廣開始,那最好是蜀魏聯合,魏可以兵出揚州,蜀平倆廣,西東呼應,吳國就岌岌可危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魏吳在人才濟濟的情況下,碰到上述情況會怎麼辦?我看也免不了亡國的下場,不管怎麼說,如果龐統活著,劉備坐鎮成都,我想諸葛亮開始的坐鎮荊州,其想法就是等劉備龐統拿下益州後,諸葛亮在荊州坐地擴張,以建豐攻,可惜天不如人願。

總之一句話,龐統不死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是有可能統一三國的。


夏有涼風61


首先,歷史上的假設沒有任何意義。

接著,來看這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龐統沒死,諸葛亮則依舊與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順利拿下益州,那麼劉備三興漢室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

貼合古代糧草以及武器的重要性,中後期諸葛亮發明的饅頭以及連弩,幾乎就如同外星人攻打地球的格局了。

有諸葛亮的插手,關羽被逼嫁女,東吳無後顧之憂傾力協助劉備擊敗北魏也不是夢想。

看起來這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劉備的年紀又將是一場變數。

夷陵戰敗後的劉備一死,等於劉備的直系下屬幾乎只有諸葛亮一人,正因此諸葛亮才可全權接手蜀漢政權,但即便如此依舊有人給諸葛亮使小辮子。

三國演義不是三國史,關羽等人屬於戰場上肆意廝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好漢,並非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而這點,註定諸葛亮很難把持未來的局面。畢竟史上蜀漢看似諸葛亮當家,實則上面還有一個劉禪。正因此,只要不是出現重大到危害蜀漢利益的錯誤,劉禪肯定是要做和事佬的。

而且,出兵北伐的肯定也非諸葛亮,而是關羽等人掛帥出征了。

基本上可以確認的是,即便荊州未失,劉備也未必等得到“天下有變”的那一天,一系列後果很可能是諸葛亮依舊無力更改三國鼎力格局:畢竟劉禪是個和事佬。


鹿與紅茶


這個假設太厲害了,題主這個就是諸葛亮劉備制定的戰略方針。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給劉備的戰略謀劃就是先奪取荊州,然後奪取益州和漢中,等待天下有變,以圖中原,可一戰而定。大家可以看下圖:

第一,錢糧兵源基地,劉備入蜀的時候,留諸葛亮主管荊州,並且配備給了諸葛亮關羽這一員名將,就是為了未來攻打中原做準備的。如果諸葛亮守荊州,荊州不但不會丟,而且將會成為蜀漢集團的經濟基地,軍事基地,以諸葛亮的治國能力,荊州在他掌管的10年時間將會變成最富饒的地方。

第二,重要的戰略飛地,荊州西面連接蜀國,北方到中原,橫跨長江兩岸,荊州包括了現在整個湖南湖北兩個省的以及河南南部一部分土地。而且是一個四通八達的戰略地。諸葛亮主政荊州,諸葛亮一定會安撫好孫權,諸葛亮離開荊州的時候,留給關羽的指示就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以諸葛亮的眼光,他絕不會在劉備剛剛得到蜀國才兩個月,剛剛進位漢中王就著急忙慌的出兵攻打曹操。

第三,諸葛亮一定會想辦法,利用孫劉聯盟,讓孫權跟他一起攻打曹操。孫權在之前,跟曹操在合肥打了不止一次仗了;以諸葛亮的思維,他要是攻打曹操,首先會找孫權溝通,告訴孫權,你打合肥的好時機到了。而不是像關羽一樣,愣頭自己衝,還把自己的盟友惹怒,逼迫到了曹操那一邊。關羽整個北伐過程中,孫吳一直沒有動靜。

給大家一個數據,當時荊州七個郡,劉備佔領了五個,總人口大概400萬,當時的蜀國未經過戰亂,經濟也沒有遭受到破壞,總人口大概150萬;而當時三國的總人口1000萬左右,劉備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兵強馬壯。

題主這個假設,還真就可能劉備統一三國了。


嘟嘟讀讀


誠邀,如題。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能夠實現光復大漢嗎?竊以為還是不行。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龐統不死,諸葛亮不會入川,荊州也就不會失去,但是要注意,劉備已經將長沙、桂陽和武陵三郡還給了東吳,也就是說劉備現在只有益州和一半左右的荊州。那麼此時劉備的實力如何呢?《三國志》中記載。劉備此時擁兵大概20萬,實力還算可以。

那麼東吳和曹魏呢?

東吳佔據揚州江東六郡,後又佔據交州和荊州3郡,國險民附,有精兵20餘萬。曹魏更不用說,天下州郡三分之二盡歸其手,兵馬40餘萬。所以從兵馬屬地任何一方面來說,劉備任然對孫權曹操沒有優勢,而且荊州雖未失去,但荊州之事定位令孫劉聯盟破裂,劉備也很難說動孫權助他北伐,自然也就很難統一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