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後代為什麼祭祀典韋卻不祭奠許褚?

談文論史



一心為主真丈夫,至今皆贊典韋忠。典韋東漢末年曹操部將,因相貌魁梧,臂力過人,作戰勇猛,深受曹操喜愛。又因征討呂布有功,被任命為校尉。建安二年,曹操討伐張繡,張繡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投降曹操,隨後又反叛曹操,而典韋也被在這場爭鬥中被斬殺。曹操之後途徑此地,親自祭拜典韋,而沒有祭拜一同戰死的親兒子曹昂。


許褚也是容貌雄偉,驍勇善戰,曾集結家人對抗賊寇,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也沒有怕過誰。潼關戰馬超,赤膊上陣,幾百回合不分勝負。自從典韋戰死後,許褚便負責保衛曹操的工作。黃初二年,曹丕繼位後,封賞許褚為萬歲亭侯,武威將軍。然而有些人心生疑問,為何曹操後代祭拜典韋,卻沒有祭拜許褚?以下依據演義做簡要分析。


首先典韋救主,捨生忘死,堪稱勇猛當先第一人。典韋天生神力,又非常忠勇,承擔了曹魏曹操的職責。曹操欲征討呂布,張濟的侄子張繡統帥舊部,又以賈詡為謀士,策劃圍攻許昌。曹操大怒,率大軍征討張繡。賈詡因曹操兵強馬壯,人多勢眾,勸說賈詡投靠曹操,張繡隨納賈詡的建議。

然而曹操投奔張秀後,並不本分,而是看上了張濟之妻鄒氏,因長相美麗,曹操不能自拔,欲納為妾。此舉卻激怒了張繡,聲稱自己受到曹操的侮辱。於是召集賈詡以及猛將胡車兒商議對策,賈詡建議偷襲,胡車兒讓張秀宴請典韋,並趁著典韋醉酒,混進曹操中軍大帳,偷走了典韋的雙戟。


當晚二更十分,張秀率軍直奔曹操營寨,並趁機放火,驚醒了睡夢中的典韋,只聽見外面金鼓齊鳴,吶喊聲不斷。典韋跳起身來要殺將出去,卻找不到自己的雙戟。慌亂中典韋拔出步卒腰刀,只見門口無數軍馬,各持長槍,典韋奮力向前,連續砍殺二十餘人,刀已砍壞。

正在此時馬馬步軍又到,長槍密密麻麻,典韋身無片甲,被刺中數十槍,卻仍然死戰不退。典韋雙手提著兩個敵軍作戰,砸死八九人人,敵軍並不敢近前。只可惜敵人從寨後殺入,典韋背上又中一槍,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都無人敢靠近。


這是三國演義關於典韋救主的描述,可見其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可以說當時如果沒有典韋死戰,曹操基本無法逃脫,典韋不但救了曹操的性命,更救了曹家的基業。曹操的後代自然對其感恩戴德,祭拜典韋,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許褚雖然也英勇,但卻沒典韋那樣的功勞和精神。許褚雖然跟隨曹操南北征戰,也有很多戰功,比如官渡之戰,許褚就曾斬殺行刺曹操的刺客。渭南之戰,也曾保護曹操順利過河,上岸發現,自己也曾身中數箭,潼關大戰馬超,更是一展英雄本色。

然而許褚卻也存在許多失誤。比如許攸投奔曹操,協助曹軍贏得官渡之戰,然而卻被許褚一怒之下斬殺。致使當時很多人對曹操又看法,也許有人說,曹操本來就想斬殺許攸,但畢竟許褚不應該先斬後奏,這也讓他不安分衝動的形象暴露出來。


漢中之戰,曹操讓許褚押運糧草,防止張飛魏延劫糧。許褚雖然是帶著任務去的,但卻在路上喝的酩酊大醉,致使被張飛截住廝殺。許褚中了埋伏,被張飛打的落花流水,肩膀也被張飛刺中,糧草也丟了。而許褚這次醉酒誤事,也為漢中之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相對於典韋,可以說許褚功不及他,卻又多次犯錯。最主要是典韋有死戰不降的精神,為了能保護曹操撤退,典韋至死一步也沒讓,戰死之後深受敵人的敬佩,可以說一戰名滿天下。而曹氏家族,正是需要這樣勇猛當先的將軍,這種捨生忘死的精神,是曹家軍的精神支柱。

曹操後人祭拜典韋,也是希望眾將士要像典韋一樣,捨生忘死,報效國家。再者說,曹操曾祭拜典韋,而不祭拜自己的兒子,這也足見典韋在曹操心中的位置。處於對曹操的尊重,其後代祭拜典韋也是理所應當。

你是如何看待典韋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祭祀典韋是因為典韋進入了曹魏家的太廟,不祭祀許褚是因為許褚沒有進入太廟。

所以問題是許褚為什麼沒有進入太廟呢?

配享太廟是古代皇帝給臣子的一種特殊榮耀,讓你死了之後跟我一起吃冷豬肉。

曹魏太廟獲得吃冷豬肉資格的一共二十六個人,這二十六個人還不是一次進入的,一共分五批進入。

其中在正始四年(243年)遴選的第三批人最多,似乎進行了一次擴招。就在這一次典韋等許多武將都入選了,唯獨許褚沒有。

這是為什麼呢?

我以為,許褚是名將不假,但不是名帥。

因為許褚主要負責曹操的安保工作,是曹操的貼身護衛,他最著名的事蹟都是跟隨在曹操身邊的,例如曹操見馬超,就帶了許褚一個,馬超因為許褚在身邊,就沒敢輕舉妄動。還有在渭南之戰的時候身中多箭幫助曹操過河,還有官渡之戰的時候幹掉刺客。

全是領導的安保工作。

再看看他們那一批擴招的人,張遼、徐晃等全部是軍功的人,許褚多年跟在曹操身邊,導致他沒有成為獨當一面的帥才。

那麼典韋呢?

第一典韋在負責曹操安保之前是靠軍功起來的,他在夏侯惇帳下聽命,就因為軍功突出被拜為司馬。後來被曹操安排到自己身邊,負責安保工作,死在張繡叛亂的時候。

而且他的死對於曹操來說是個非常慘痛的教訓,就在那一次曹操的大兒子曹昂,還有他的侄子曹安民都死了,曹操也是亂軍中逃命。

曹操有生之年牢記這次教訓,反覆提起。

典韋為領導而死的形象在後代的心中越來越高大,雖然許褚面臨這種情況肯定也會戰死,但是他沒有機會。

這就是命運的不公吧。


錦翼


題主的意思,顯然是指曹操配享太廟的事情,曹操配享太廟裡面一共有二十六人,然後分五批次進入。

第一批:公元233年,三人,大將軍夏侯敦,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

第二批:公元243年,二十人,大司馬曹真,大司馬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桓階,陳郡,鍾繇,張郃,徐晃,張遼,樂進,華歆,王朗,曹洪,夏侯淵,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典韋。

第三批:公元244年,一人,荀攸。

第四批:公元251年,一人,司馬懿。

第五批:公元262年,一人,郭嘉。

我們發現有四個對曹操比較重要的人沒有入選,分別是荀彧,賈詡,于禁,許褚,那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這四個沒有配享太廟。

荀彧,建安十七年,曹操打算進魏公加九錫,荀彧卻認為這是對漢朝不忠貞的表現,不應該如此,引起曹操強烈的不滿,荀彧也在這一年鬱郁而死,次年,曹操進魏公加九錫。

顯然,荀彧之所以沒有入選,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是反對曹魏,效忠於漢室的,自然不會將他入曹操的配享裡,不過,他的侄荀攸到是有入選了,也算是對荀氏的一種交待吧。

賈詡,賈詡最開始是董卓的涼州軍團裡的人物,因為他的原因,導致了李傕、郭汜之亂,也因為他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戰死,當曹丕封賈詡為三公的時候,孫權就嘲笑的說:賈詡這樣的人怎麼能做三公呢?所以賈詡主要是名聲問題。

于禁,原因就更簡單了,襄樊之戰的時候,關羽水淹七軍之後,龐德戰死,于禁投降,自然是沒有資格配享太廟的。

許褚,與典韋一樣,都是曹操的禁衛軍隊長,重要當然是重要,但是身份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兩人不能同時配享廟太廟,只有一個資格,而典韋是戰死,而許褚雖然立了很多功勞,但畢竟是善終,綜合一下,典韋是更有資格的。


歷史簡單說


曹魏配享太廟是是一種至高的榮譽,也是對重要的文武大臣一種“蓋棺定論”,這裡涉及了他們地位,資歷,功績,所以入選標準是很高的。曹魏陪享太廟的大臣一共有26名,計算到司馬懿掌權之前,也就是正始五年(244年)之前,一共有24位列入配享太廟的行列。司馬懿和郭嘉是司馬氏掌權後入選,本質不屬於曹魏的系統,故不列入了。根據他們的順序,分別如下:

魏明帝曹叡時期,青龍元年(233年),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三人配享了太廟。曹芳時期,正始四年(243年),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共計二十人。正始五年(244年),只有尚書令荀攸一人配享武帝廟。



第一批的夏侯惇,曹仁,程昱除了是最早支持曹操的代表人物。特別是程昱,唯一是排名靠前又非宗室的人物,這是因為他本身有特殊的功勞地位,大飛熊寫過,這裡就不展開了。其他人裡要麼是五子良將(除于禁外),要麼是建立和施行“九品中正制”重臣,要麼是“三公”之任,就算是朱靈,文聘,臧霸,也都是手執重兵的大將。荀攸資歷,官職不低,主要是功績少有人知,是增補的。所以,只有龐德和典韋比較特殊,第一,職位相對低很多。第二,不屬於方面大將。



龐德和典韋的入選,完全是曹魏為了表彰二人英勇就義,強調忠誠的目的。比如說龐德,在關羽水淹七軍時,龐德死戰不降和于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忠誠的角度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典韋則是曹操護衛大將,表面上是為掩護曹操而英雄犧牲,實際上卻為曹操的好色買了單。所以,曹操每次經過典韋之墓,就用“中牢”之禮祭祀,可見曹操對典韋的愧疚之深。因此,典韋自然排在龐德之後,也排在最後。倘若龐德,典韋沒有犧牲,他們可能是沒有資格入選太廟的。



因為,許多比龐德,典韋資歷深,職位高,功績大的大臣都沒有入選太廟呢。比如,表現出色的滿寵,江陵之戰為救曹仁,去世在營中的李通,還有趙儼,呂虔等等。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許褚不能入選了,許褚和典韋一樣,屬於護衛大將,職位不過武衛將軍,又不是方面主將,從功績上來說,要入選太廟必然有所欠缺。但是,許褚有數次救護曹操的功勞,又武藝超群,任勞任怨,其實就算入選太廟也不算過分。



關鍵的問題是,時代不一樣了,東漢末年,三國未成體系,也沒稱帝。曹操,劉備,孫權作為將領(哪怕只是名義),都要親自上陣殺敵,三人都不盡相同遇到安全危機,所以護衛大將的責任至關重要。夷陵之戰後,三國體系穩定,君主們未必每次都要親征,就算要親征,也可以待在相對安全的前線指揮基地。如曹丕在宛城指揮三路伐吳,曹叡待在長安指揮曹真,張郃對付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所以此時護衛大將的重要性就嚴重下滑。因此,許褚沒能入選太廟,也跟時代密不可分。


大飛熊騎士


許褚和典韋都是曹操近衛軍的統帥,忠心不二,驍勇善戰,但是在曹魏舉行的一場祭祀祖廟的活動中,我們會發現這次曹操的後代曹芳只祭祀了典韋,最終卻沒有祭祀許褚,這又是為何?

《三國志·三少帝紀》中有記載:“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次祭祀活動中,但凡曹操時期的名臣猛將皆入列太廟,唯獨荀彧、郭嘉、于禁和許褚在外,其中荀彧以漢臣之名不得入、郭嘉因出身寒門不得入、于禁投降不得入,然而許褚不入太廟著實令人費解,這也成了曹芳之所以沒有祭奠許褚的主要原因,因為許褚都沒有入太廟,又怎能得到曹操後代的祭奠呢?

就連為《三國志》作註解的裴松之都為許褚抱不平,那麼許褚為何沒有入選太廟?

裴松之:“褚之功烈有過典韋,今祀韋而不及褚,又所未達也。”

意思是許褚這樣的忠勇猛烈的避典韋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卻祭奠典韋而沒有許褚,這樣的做法實在說不過去,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我們可以從入太廟的人選中看出,這些人要麼是曹魏宗親,要麼是司馬懿時期被賞識的人,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是非常厭惡許褚的,這也是許褚不入太廟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許褚雖然多次立功,保曹操周全,但是卻因此得罪過許多人,比如曹仁有一次要見曹操,但是先遇到許褚,決定先探探口風,都知道許褚深得曹操信任,所以巴結下自然是好的,但是許褚卻拒絕了曹仁的邀請,他認為有話可以公開講,沒必要私底下談論,曹操知道後更加寵信許褚,但是卻將曹仁給得罪。

因為性格問題,為人耿直、好爽,又看不慣那些計謀,做事一根筋,所以許褚得罪了曹魏宗親大部分人,曹操不死自然無所謂,等到曹操去世,許褚便沒有這般待遇了。

其三:許褚影響力較大,許褚以忠勇著稱,為曹操上刀山下火海,多次解救曹操,如果祭奠許褚,則很多人會更加對曹魏忠心,司馬氏自然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另外許褚的兒子許儀得罪鍾會被殺,使得許褚形象受損。

以上也就使得許褚最終沒有入太廟,不入太廟自然得不到曹操後代的祭奠。


羽評郡主


雖然兩個人都是曹操的貼身保鏢一個古之惡來一個虎痴,但是典韋在宛城是為了救曹操而身中數箭而死,許褚是曹操死後自己也自然死去,如果渭水救曹操時不是胳膊都是箭而是全身,我估計這一次許褚死了應該能進曹操廟嗣。




桀驁不馴放浪不羈的我


典韋有萬夫不當之勇,又對曹操有救命之恩,一命換一命,忠心至誠。曹操本來就對典韋很好,典韋死後曹操也是痛心疾首,失去了最重要的臂膀,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諸事不順。曹家自然也是對典韋感恩戴德。許褚也很猛,但只是個手下大將,跟典韋的地位比起來有差距。


鍾離大叔


毛,主要原因是許褚的兒接掌內衛軍權後,卻沒有像他爹那樣,護衛住曹家,反而很輕鬆的就被司馬家族奪權。都說虎父無犬子,但無疑,許褚的兒就是犬子,不配做許褚的兒


善良之子86


曹操在戰營中。淫亂張繡之妻。被張將偶而發現,當即有性命之憂,幸虧貼護駕大將典韋營救。可惜典韋犧牲。典韋是曹操恩公,曹操有命,典韋受曹氏世代祭記。

(典韋的兵器獨特,是個獨足銅人)。


老龔166916589


宛城之變裡,典韋為救曹操,身中數箭而死。對曹家是有恩的,如果當時是許褚在身邊,那祭祀的就是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