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沾益區金龍街道因地制宜,著力打造“產業型”社區,初步形成了一社區一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不僅提高了當地農產品的競爭力,也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走進金龍街道東海社區,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秀美景色躍然於眼前;翠綠的茭瓜葉在水田裡一字排開,水生蔬菜種植能手鄧利春帶著幾位群眾正忙著移栽茨菇苗。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鄧利春是村裡的水生蔬菜種植能手,去年流轉了30畝土地種茭瓜,毛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看到水生蔬菜的良好發展前景,鄧利春今年還擴大了種植面積。鄧利春說:“對收入我還是滿意的,和種一般農作物比,種水生蔬菜的收入要高一倍多。”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在鄧立春的帶動下,周邊群眾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金龍街道東海社區居民杜竹英說:“我的土地租給他們,每畝1600塊錢,我出來和他們打工,80塊錢一天,這個活是我會在手上的。收入比出去打工還高。”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金龍街道通過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方式,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把農村閒散土地盤活用活、集中利用,推進農業從業人員向職業化專業化轉變。從規模、效應、水平上下功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金龍街道東海社區居委會主任李仕謙告訴記者:“東海社區離縣城較近,現在很多農戶在城了打工,針對整個情況,社區通過調查,發現常規的種植,農戶覺得產量、收入都很低,撂荒現象嚴重,結合整個實際,社區通過到外召種植大戶,來帶動我們各農戶,把田收起來,集中種植,整個效果,通過帶動,給種植大戶和農戶各方面的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起得了明顯的效果,通過我們水生蔬菜的種植,帶動了地方的產業發展,更大的是農戶經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在種植能手的帶動下,金龍街道的水生蔬菜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2000多畝。集約化的種植方式,讓當地的蔬菜產業得到了發展,也富裕了一方百姓。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金龍街道黨工委書記馮智說:“金龍街道主要是圍繞產業興旺這一個方面,因為整個金龍街道主要是基本農田,基本農田的保護率達到了82.5%這樣的一個現狀,應該說在金龍街道的現在的整個產業上,現有產業是我們的核桃產業,還有我們的水生蔬菜、反季節蔬菜,還有怡顆莓的育苗基地,在金龍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下一步,金龍街道還將結合金龍水資源豐富,土地平整等特點,圍繞打造沾益的魚米之鄉的目標,加快推進大閘蟹養殖、生態優質米種植、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等項目,讓產業得到發展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沾益區:產業興旺百姓富 鄉村振興幸福來

近年來,沾益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努力,2018年,沾益區的農業經濟得到了穩步發展,“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成效凸顯,實現農業總值 60.79 億元,同比增6.3%。

記者 吳竹芬 王紅玲 夏莉 通訊員 王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