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這才是一句完整的俗語。

何為“鰥夫“,就是死了媳婦的男人。一個家裡,只有男人,沒有女人,孤孤單單,無人照顧,無人關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做飯什麼的, 當然少之又少,”炊煙“也就少了。

可只是一句描述喪偶男人生活狀況的句子,為何很少有人提及,反而”寡婦門前是非多“,卻常有人掛在嘴邊。

俗語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何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提及?


”寡婦“,死了丈夫的女人,為何她的門前是非就多?

一個死了媳婦,一個死了丈夫,應該都是同病相憐的兩個人,卻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在山農看來,這還是源於女人的地位,對女人的偏見。在老一輩人心中。女人是弱者,手無縛雞之力。那麼沒有男人的女人,肯定是什麼都幹不了的。一個女人想要活下去,想活的好,就得靠男人。寡婦的男人從何而來,在老一輩人心中,那就是行為不檢點了。

久而久之,寡婦之家有是非,在人們心中就根深蒂固了。誰還管一個鰥夫家裡的房頂炊煙多還是少呢?

在50年代的時候,我村有一個寡婦和一個鰥夫,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兩個都是單身,你情我願之下,在一起就應該是喜事一樁。可那個年代的人們思想太過古板,認為女人嫁了人,生是男家的人,死是男家的鬼。就算沒了丈夫,也該守著她的貞節牌坊。男人不一樣,可另外續絃。所以,當他們兩個人的事被大家知道後,女人被全村戳著脊樑骨罵,什麼難聽的話都有。男人卻只是被人嘆惋惜,眼光不好,怎麼攤上這麼一個人。因此,兩個不被世人所接受的愛情,只能被扼殺。後來,男人和女人都孤獨的過了一生。

山農知道這個事的時候,很難過。同為女人,我無法接受有些世俗的眼光。同樣是父母養大的,同樣為了家裡操勞一生,生兒育女,奉養公婆,為何女人還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但是山農也很慶幸,生活在了21新世紀。女人當自強,男人能辦成的事,我們都能辦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