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總是因為家中父母爭吵怎麼辦?

碧海藍天心飛翔


為人父母,子女如果已婚,儘量不要去摻和,做個明白人!

子女在婚姻裡矛盾再大,小倆口也能自行化解。往往矛盾的激化和不可扭轉,都是老一輩參與造成的。可怕的是,她們自以為有能力去協調,自己家裡一地雞毛還沒收拾。

既然已婚,就不要去做媽寶男、扶弟(妹)魔;以自己小家庭為重。老人也不要揣著傳統觀念不放,給子女經濟壓力。過好自己,幸福是自己奮鬥出來的,不是靠、等、要來的!


不能事不關己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我就是從結婚一個星期後就開始被婆婆和大姑子收拾了、我真的沒有做錯什麼、曾經試著想把婆婆捧好、但婆婆不受敬、用舊社會那套家長制嚴管我、老公也曾說過她們、但無濟於事、開始委屈了我向老公說、越說越糟、然後只會哭、再然後我要求空手離婚、好不容易分開過了、她們卻依然天天罵我、只要一講到我、每個字都屎臭、終於我懂了、她們管我的目的是:我要吃苦、不計報酬、要節省、只要屁股不露著、不能添衣物、還要聽話、做到絕對服從、當然、我是絕對、絕對做不到的、最後發展成為、10幾年不和她們來往、不和她們說話、從不叫她們、連外人都不如、現如今就這樣維持著兩邊都恨


追遠51


結婚就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夫妻之間很多矛盾也是源起於雙方的父母。

就像《都挺好》裡面,如果沒有蘇大強的作,蘇明成夫婦最後也不至於鬧到離婚。

所以,結婚以後跟父母之間還是要有明確的邊界,畢竟你已經有了屬於真正自己的家,不能再與父母的家混為一談。

我堂姐自從結婚後就一直在婆家帶娃,但她婆婆極度迷信基督教,超出了正常人信仰的度,虔誠到偏執。

但我堂姐家裡是信佛的,到了我們這一代基本也算是無宗教信仰,所以平時不會有什麼特別的禁忌。

她婆婆除了每週日參加禮拜堂以外,任何她覺得會觸犯耶穌的禁忌堅決不碰,比如堅決不看古裝劇,同時也絕對禁止家人看,最離譜的是,我堂姐兒子有次生病,她婆婆不讓他去看醫生,竟然說就是我堂姐平時不虔誠才有這個懲罰的,說著,嘴裡還不停禱告。

因為婆婆的事,我堂姐沒少跟她老公吵架,但是兩夫妻都沒有工作,除了家裡沒有經濟來源,所以只能受婆婆的氣。

所以如果夫妻總是因為父母的原因吵架,也會很傷感情,弄不好,還讓父母傷心。

如果跟父母同住,有能力的話最好是搬出來單獨住,同時跟父母確立好一定的邊界,不要過於干涉你們夫妻的生活。

只有你們自己明確界限,你們的父母才能懂得尊重你們,跟你們保持適當的距離。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你們是為了父母養老的事情爭吵,這就需要你們夫妻自己調和,畢竟贍養老人是子女的義務,不能推卸,如果有困難,可以如實跟父母商量,至少讓老人知道你們的心意,他們也會體諒你們的。

最後,光吵架不能解決問題,還是要平心靜氣地溝通,夫妻就是要共同承擔生活的困難,齊心協力才能走完餘生。


小木聊情感


作為媳婦的我,首先要感謝他的父母,是他們含辛茹苦把他養大並教養他成人。

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的婚姻、家庭、生活,因為作為一個母親的我,特別知道帶一個孩子有多麼的不容易。

我們以更多的理解、包容、愛,來讓他們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和我的婆婆。沒有住在一起,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矛盾,但離得並不遠,偶爾她來看看我,我去看看她,也算是相處的融洽吧。

要說到矛盾,我這個媳婦不說好,也算做的可以了,有時候她也會說一些極端的話甚至是不太入耳的話,但我不太和她計較。

除此之外,就是我婆婆特別寵她的兒子,她不太在意我的感受,但她特別在意她兒子的感受,她會說一些維護他兒子的話來傷害我“儘管我和他並沒有什麼”。這裡的他指的是我的老公。

在我看來,這些都不算什麼,只要不是無理取鬧,倚老賣老,無事找事。我都能承受。

記得有一次她直接跑到我家裡面來,對著我說這樣說那樣得話來傷害我,其實當時的我是很窩火的,但我還是壓住心中的怒火,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我不太喜歡聽您說這些。

然後就終止了這次談話。(是指我沒再說話)。

不管是老人還是作為兒女,都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老人不要干涉孩子太多,多給孩子一點空間,要做值得尊重和愛的老人,兒女也要有孝道,多關心愛護老人。

只有相互理解,家庭才會幸福和睦。





小昱月媽追劇


我們結婚時白手起家,老公六歲沒爸,他媽受刺激得病了,有點老年痴呆的症狀。帶他弟改嫁了。十六歲老公和他哥分家了。因為他哥不讓老公學手藝,要他在家給他們種田。我們是自己談的,結婚前不瞭解他家人。結婚時自己張羅,沒要雙方父母一分錢。婚後生孩子了,在孃家生的,婆家人沒見過人影,電話也沒一個。現在婆婆老了,他哥弟不管不問,我們每個月出錢他姐照顧,各種藉口要錢,給了生活費要工資。他姐說女兒沒養老義務。就我老公一個有義務嗎?他哥姐各種算計我們。我和老公以前心軟,一次次看清了,現在只有婆婆我們盡責任贍養,其它的各自安好吧。有時提到他家人難免會吵架,現在不想不提,你要孝順有親情我不攔,但我再不是那個傻傻的包子。付出再多他們也不知足。還好老公也不是太傻,別人對我們沒那麼重要,我們對於別人也沒那麼重要,把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過好才是最重要的


雨晴61


因為家中父母而爭吵

我不知道家中父母是你們爭吵的原因,還是你們爭吵的出氣口。人,先獨立,而後成家。在成家之前,其實已經從原生家庭獨立出來,與原來父母的在人格和經濟上分開,成為獨立的個體了。然後再成立自己的家庭。我自己和老婆也是畢業獨自在南方工作5年後才成的家。小家庭與彼此的原生家庭其實關係不大了。我們沒對父母有過多的經濟上的期望,每年過年還回老家看望和買禮物。

買房,裝修,買車其實父母幫助有限,我們自己當時也是非常的艱難,但對雙方父母也沒有多大怨言。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沒有認為雙方父母對這有多大的義務。如果經濟不允許,降低標準或推遲購買也是解決辦法。畢竟,這是自己的人生,父母對此沒有義務。

總而言之,獨立是解決糾紛的前提。


山石69012916


夫妻之間經常為父母之事發生爭吵,其關鍵原因是還沒有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和分化出來,做好進入婚姻的準備。當小夫妻結婚就意味著夫妻是一個系統,父母屬於另外一個系統。夫妻是一個系統,當以夫妻關係為重。夫妻雙方互敬互愛,才能為彼此考慮,愛屋及烏,為彼此的父母考慮。但是,現實中,往往做反了。男方護著母親忽略妻子,妻子偏愛孃家人,防著丈夫。夫婦本為一體,現在為了自己的父母,各自為陣,既顧不了大家,也失去了小家的其樂融融,讓兩個大家庭反過來為了小夫妻的爭吵而擔憂不已。有些父母加入夫妻的戰爭,越幫越忙,鬧得幾個家庭雞飛狗跳。

那麼,如何解決問題?確實不太容易的事。要看夫婦之間與原生家庭的分化程度。看夫妻雙方如何化解夫妻之間的矛盾。所有的家庭都會有問題,有矛盾,好的家庭是有修復能力的家庭。

高情商的先生會說,老婆,雖然,我老媽帶大我不容易,但是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會珍惜你,愛護你,相信我愛的女人,同樣通情達理,和我一樣孝順我的父母。高情商的女人會說,老公,你如此愛我,我同樣會愛你,以及你的家人。感謝他們養育了一個如此好的你。

夫婦之間的爭吵是兩個人都有貢獻,如果,從我做起,把想要對方改變的期待放在自己身上,想想自己能為這段關係做什麼努力。那麼,爭吵就會停止。畢竟,沒有人真正想天天吵架,把日子過得很痛苦。

那麼,當對方讓你不快樂的時候,想著如何不以吵架,指責,謾罵的方式回應他。可以說,我現在感覺很不好,你對我來說,是那麼重要,可是,你第一反應想到的不是我。你覺得呢?我字開頭,問號結尾。既尊重自己的感受,同時,不激起對方的情緒。也許,才能開啟有效的溝通。

既然,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各位小夥伴們,生活既可以有一些不一樣的嘗試……





婚戀心理專家陳露


矛盾就是:父母想體貼,子女也想孝順,可結局卻總是父母貼心變煩心,子女想孝順也生氣。

父母:為了孩子們日子好過一點,我們兩個老頭,多做一點活,買菜的時候,老伴每天你去買菜的時候,記得多挑點打折的買,

打折的雖然看起來沒不打折新鮮,但買回來做好了,吃起來味道也不會差太大,淘米水什麼的也不要直接倒掉了,

留著放洗手間進行二次使用,還可以節省不少水費,每天做的飯看都有很多沒吃完,倒掉了很浪費,老伴以後你炒菜的時候少炒點吧,看平時炒的也基本都吃不完,蔬菜也挺貴,少炒一點省一點算一點。妻子:現在爸媽做飯,每次做的菜感覺都是剛好,有時候還有點不夠吃,每次吃到後面感覺你們可能也還沒吃飽,

看菜不太夠吃,我也放下碗筷了,你可以給爸媽溝通下嗎,下次能不能多做點,做少了有時候吃個飯也很揪心,

還有就是洗手間的淘米水,本來洗手間就不大,現在弄兩大桶放裡面,走路都不好走,還弄的整個洗手間到處都是,上個洗手間出來也是客廳都是腳印。


像這樣父母以為在給自己孩子們減負的行為,卻是在無形中為孩子們加負,與父母溝通不好,他們會說不懂勤儉節約,

與妻子溝通不好,會說你是媽寶男,最終陷入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尷尬局面,因此矛盾的關鍵還是在於作為父母,年紀大了,

就該學會放手,學會享受生活,把生活徹徹底底的交給孩子們,放手了孩子們沒過上如意的生活,路是自己走的,也是自己發展的,決定也是自己做的,自然有矛盾也是自己來承擔!

-The End-

相遇於此,感謝閱讀,世界很大,因你而精彩!


書式折點


【小夫妻應該齊心,跳出父輩的生活圈就好了,把上輩人的干擾因素排除出兩口子的生活之外】

兩代人本來各種觀念就不一樣,而且還是得面對雙方的父母。

我剛結婚的時候也是這樣,父母覺得年輕人沒什麼生活經驗,什麼都要管,而且還要求按他們的標準去做。

剛開始又不太好直接拒絕或者跟他們爭論,最後導致是老婆怨我不去跟父母協調溝通,經常吵架。

還有就是上輩人的觀念基本都定型了,很難接受年輕人的想法,跟他們溝通到最後也是吵架。

最後溝通沒效果,回來又是兩口子吵架。最後我們乾脆商量好,不再聽父母的,也不跟他們爭。說就聽著,認同的就去做,不認同的就按自己的意思做。

時間久了,父母也發現管不了我們,也就不再說了,這樣我們自己也就很少吵架了。

【關鍵是小兩口自己要統一戰線,不要一方不聽父母的,另外一方又聽父母的,導致意見不統一還是會吵架】

很多人會擔心覺得不聽父母的,會讓人覺得不孝順。其實孝順不是愚孝,要分的清事理,理的順關係,要不整個家庭也會雞飛狗跳。

最好是兩代人分開住,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有時間就多回去陪陪父母就好了。


夢裡夢外都是夢一場


父母養育我們一場不易,我們是父母的精神寄託和生活依靠,對父母多些理解和寬容,這是我們兒女們處理與父母關係的基本原則。當然在與父母相處及解決父母問題上還要講究一些方式方法,才不會讓夫妻總是因為家中父母爭吵。

1. 儘可能不與父母同居。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小夫妻日久都會有小摩擦,更別提與隔代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更容易產生矛盾了。兩代人之間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飲食作息都不同,再加上亙古存在的婆媳關係,因為瑣事引發兩代人之間的戰爭就再所難免地發生了。與父母發生矛盾,就會引起夫妻爭吵。所以適當地與父母保持“距離美”,可以減少夫妻之間因為家中父母的爭吵。

2. 夫妻各自處理好對應家庭的事情。對於各自的原生家庭,夫妻雙方掌控好對應原則與策略。對於一些大的事情,夫妻協商解決,避免發生矛盾。

3. 夫妻助攻對方的父母,讓兩代人的關係更融洽。用另一方的名義,送給父母一些小禮物或者意外的驚喜,會事半功倍。

4.對於因為與父母產生的一些原則性問題,該堅持的必須堅持,孝而不順,時間能化解一切,有一天老人們會轉變思想理解我們的選擇。而夫妻雙方應該支持正確的一方,不要再給對方火上澆油,而應積極想辦法協調矛盾,並安慰受傷害的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