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他們都是南宋理學家何基的後裔,曾經在各個領域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被譽為“文化巨人何炳松、史學名家何炳棣、愛國市長何德奎”。

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何炳松(1890-1946)

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何炳松,字柏丞,金華羅店鎮後溪河村人,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新史學派的領袖”、“中國新史學派奠基人”。

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何炳松曾考中過晚清的秀才,在金華府立中學堂就讀過。1906年,他被保送入浙江高等學堂預備科就讀,1912年順利畢業。

當年,何炳松考取了公費留美生,曾就讀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威斯康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學習現代史學、經濟學等,獲得了學士、碩士學位。

1917年,何炳松回到國內,先後出任了浙江省長公署助理秘書、北大史學系教授、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新省立一中首任校長、武昌師範大學校長等職。他還進入過商務印書館工作,主編了《中學史學叢書》、《教育雜誌》等書。

1934年,何炳松當選為中華學藝社社長,後又出任了國立暨南大學校長、東南聯合大學籌委會主任等職,抗戰結束後,他被調任為國立英士大學校長,因病未能成行。

何炳松擅長西洋史研究,對於中國歷史也有著深刻理解,可以說是學貫中西,博學多才。他的著述也有很多,《通史新義》、《新史學》、《西洋史學史》、《中古歐洲史》等對後世有著深遠地影響。

1946年,何炳松因病在上海中華學藝社去世,享年56歲。

何炳棣(1917-2012)

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何炳棣,何炳松堂弟,祖籍浙江金華羅店鎮後溪河村,出生於天津,中國近代知名歷史學家。

何炳棣於1934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1938年畢業後,去往大後方,任職過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助教及教員。1944年,何炳棣考取公費留美生,後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學的是英國史以及西歐史。1952年,何炳棣獲得英國史博士學位。

1963年,何炳棣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工作,後被聘任為湯普遜歷史講座教授。1966年,何炳棣當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年,何炳棣被推選為美國亞洲研究學會會長。1979年,何炳棣被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

1987年,何炳棣正式退休。之後,他雖然有出任過加州大學鄂宛分校的歷史社科傑出訪問教授,於1990年再次退休。何炳棣除對西方史熟識外,對國史也頗有研究,他的知名著作有《明初已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明清社會史論》、《中國會館史論》等。

2012年,何炳棣因病在加利福尼亞州去世,享年95歲。

何德奎(1896-1983)

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何德奎,字中流,何炳松、何炳棣堂侄,浙江金華羅店鎮後溪河村人,知名愛國人士。

1917年,何德奎以教育部考試第一名成為公費留美生,他先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哈佛大學就讀過,分別獲得過學士、碩士學位。1922年,何德奎曾被選為哈佛中國同學會會長,以中國留美學生駐京代表身份,監視當時中國主管部門是否有簽署賣國條約的行為。

回國後,何德奎一度出任過上海光華大學教授,後又被公共租界工部局總辦處聘任為幫辦,不久後,升任為副總辦。作為工部局中極為稀有的華人高級職員,何德奎任職期間,著實為華人爭取到了不少的利益。期間,還曾拯救過撤入公共租界的謝晉元團抗日士兵。

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抗戰結束後,何德奎曾出任過三青團聯合招待盟邦集中營僑民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房屋租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副市長等職,於1947年去職。

1949年後,何德奎去往國外遊歷,1958年,他回到香港,被聘任為蘇浙公學首任校長。1974年,何德奎響應號召,回到上海,就此定居。1977年,何德奎還出任了上海市政協委員。

1983年,何德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100本小說裡的中國史》是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與喜馬拉雅歷史類最佳主播大九丸攜手精英有聲製作團隊萌音工作室聯合打造的500集大型歷史有聲劇,3月28日起喜馬拉雅有聲在線,夜狼文史工作室圖文同步。

《100本小說裡的中國史》有聲在線收聽

來自浙江金華的“何氏三傑”,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不俗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