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我國曆史上的一些牛人連載(戰將篇)李牧【20】

【76】

兩年後,秦始皇用恩威並用的策略,逼迫韓國和魏國聽命於他,然後,秦始皇派秦軍兵分兩路,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他向趙國展開了復仇之役。

北路秦軍從陝北的延安,進入山西太原,然後穿過崎嶇難行的井陘關,進入河北境內,攻克了番吾,然後進軍邯鄲。番吾,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平山縣。這個縣很有名,進入了中國歷史課本,因為中共中央曾有一段時間在這個縣一個名叫西柏坡的村莊裡辦公。

南路秦軍從鄴城出發,也就是魏國名臣西門豹治鄴的那個地方,向北進攻。鄴城,是今天的河北省臨漳縣。

北路秦軍是主力,南路秦軍是牽制。秦軍統帥是王翦。王翦,這是和白起齊名的戰國時期秦國最有名的兩大將領之一。

面對秦軍來勢洶洶的兩路夾擊,趙王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李牧。

自古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秦軍的兩路夾擊,李牧也分兵抗擊。南路,李牧派遣副將司馬尚迎擊;北路,自己親自帶領精銳騎兵,北上迎戰。

李牧和王翦,當世兩大頂尖將領相遇了。

但是,戰爭卻沒有出現人們臆想的激烈。因為,此時名冠江湖的李牧,讓秦軍嚇破了膽。

在遼闊的華北平原上,李牧帶著精銳奇兵,向秦軍發起了連番攻擊,打得一路冒進的秦軍滿頭疙瘩。秦軍不得不在番吾修築寨牆,做好長期與李牧抗擊的準備。

然而,李牧卻不想和秦軍打持久戰,他看到秦軍被打怕了,不敢再進攻,就故作疑兵之計,在趙軍的寨牆上廣設旌旗,讓秦軍以為趙軍兵多將廣,而自己卻率領精兵趁著夜色南下,猛攻南路秦軍。

北路秦軍以為李牧還在和他們對攻,南路秦軍以為李牧還遠在北面,所以,當李牧突然在南面出現的時候,當李牧的精騎旋風般衝向南面秦軍的時候,當李牧的帥旗在漳河岸邊迎風招展時,南面的秦軍望風而逃。

南面秦軍一退,北路秦軍也退走了,他們有自知之明,知道單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擊敗李牧,進佔邯鄲的。他們從哪裡來,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哪裡。

秦軍退走後,李牧決心向韓國和魏國施威,誰讓你們借道給秦國,讓秦國能夠暢通無阻地進擊趙國?韓國和魏國害怕極了,急忙派人拿著貢品向趙王請罪。

此後三年,趙國無戰事。

秦國把趙國定為六國中最可怕的對手。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他老爹蘇洵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六國論》,其中寫到了李牧。他這樣寫道:“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三年後,趙國境內發生重大地震,百姓死傷無數,房屋倒塌過半。兩千年後,這個地方又發生了兩次大地震,史稱邢臺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這是一條地震帶。

地震剛過,秦國趁火打劫,勵志復仇的王翦捲土重來,他帶來的,是四十萬秦軍。

這一年,韓國已經被秦國擊滅,韓軍納入秦國軍隊,秦國力量進一步加強。

這一年,魏國向秦國獻媚,把富饒的河南南陽地區的土地,全部送給秦國,秦國力量更為加強。

這一年,有一個名叫尉繚的人,從魏國投奔秦國,他寫了一本書叫《尉繚子》,留存後世,他向秦始皇獻了很多惡毒陰險的計策,而李牧,就是他惡毒陰險計策的第一個犧牲品。

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裡只有這一句:“莊襄王見呂不韋姬,悅而娶之,生始皇。”

後來,司馬遷又在《呂不韋列傳》中這樣寫:“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前面,司馬只是簡略寫秦始皇的來歷,後面這段,司馬遷詳細寫到了秦始皇怎麼來的。

個人傾向於秦始皇是私生子。更多請關注V心:lylsx0819,或公眾號

這是我的個人見解,

對與不對,都無傷大礙,2000年過去了,說說秦始皇的出身,秦始皇又不會把我們怎麼樣。個別激進的同學,也請嘴下積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