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無敵的五位名將:吳起、昭陽、匡章、白起、李牧

細觀戰國曆史,名將決定著一國的興衰。魏國有吳起之時,魏軍無敵。後來吳起至楚,楚國飲馬黃河。楚將昭陽打敗魏國,打得齊國不敢出戰。齊將匡章西擊強秦,南敗楚國,捨我其誰。白起為秦國打下半壁江山,終生沒有敗績。趙將李牧在趙國幾近滅亡之時,打得秦國屢戰屢敗,可謂戰國諸將中最厲害的一位。這些將領,是其有生之年縱橫天下最厲害的戰神。可惜他們沒有生於同時,如若生於同時,不知鹿死誰手。

第一位:吳起(約前440年-前381年),衛國人。年輕時殺了嘲笑他的鄉人三十多個,逃亡國外。後來師從曾子,但吳起母死不歸,曾子與其斷絕師徒關係。吳起又改學兵家,投於魯國權臣季孫氏門下。魯國與齊國作戰,想以吳起為將,但因吳起有個齊國妻子,於是吳起“殺妻求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 :"齊人攻魯,魯欲起吳起。吳起娶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欲就名,遂殺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攻齊,大破之。"但吳起終因殺妻受到魯國君臣非議,被免了官。恰好魏文侯築禮賢臺招賢納士,吳起投奔魏國,受到重用。

吳起到魏國後,為魏國訓練出了聞名天下的“魏武卒”,這是中國最早的特種兵,魏國以此橫掃天下。吳起為魏國搶佔秦國河西(黃河以西),並於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以五萬魏武卒擊敗秦國五十萬大軍,使秦國二十多年不敢東出,河西成為魏國的西部屏障。但公元前386年魏武侯即位後,吳起受到了排擠,他離開魏國去了楚國。

吳起在楚國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在楚國主持了變法,使楚國迅速強大起來。公元前381年的棘蒲之戰,楚國出兵擊敗最強的魏國,楚軍飲馬黃河,一時無敵於天下。可惜楚悼王早逝,吳起遭到舊貴族的圍攻,被殺於楚悼王屍體之旁,吳起變法隨之失敗。

縱觀吳起的一生,他是當時最厲害的戰將,可謂沒有敵手。

戰國時期,無敵的五位名將:吳起、昭陽、匡章、白起、李牧

第二位:昭陽,楚昭王后裔。原為大司馬,主管楚國軍事,後因戰功升為楚國令尹。人們對昭陽重視一直不夠,其實他是公元前330到公元前320年之間最厲害的戰將。魏國衰落之後,齊、楚、秦三強並立,而在楚懷王前期,以楚國最強,楚國之強,因為昭陽。公元前334年,昭陽率兵攻打越國,殺死越國國君無疆,使楚國擴地千里,領土直至大海。公元前323年,昭陽率兵攻打魏國,得襄陵(今河南睢縣)及周圍八邑,史稱"襄陵之戰",齊、燕、趙、魏、秦、韓六國為之震驚。之後,昭陽掉轉兵鋒直攻齊國,齊軍不能抵擋,只能以外交手段退楚兵,陳軫到楚營中說服昭陽:“君已官為柱國,伐魏有功,可升令尹;今又伐齊,豈非畫蛇添足!”昭陽以為有理,遂引兵而退。之後史書再無關於昭陽的記載,當是沒有大戰發生。但可以確定的是公元前312年,楚秦漢中之戰,昭陽已不在世,因為楚將已為屈丐。

楚國在昭陽之時的強大有兩件事為證。一是楚國在公元前318年為六國縱長伐秦。另一件是公元前312年張儀詐楚所說的一番話:”敝邑之王所甚說者無先大王,雖儀之所甚願為門闌之廝者亦無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無先齊王,雖儀之所甚憎者亦無先齊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儀亦不得為門闌之廝也。”意思是秦國最想和楚國交好了,但楚國不同意,你們楚國太強了。而張儀本人表示,想當楚王一個看門的小廝,都當不上,我太想當你看門的小廝了。秦國如若強大到可以不用外交手段就能擊敗楚國,張儀也不用如此卑下的說服楚王了。那麼為什麼公元前312年的漢中之戰,秦國打敗了楚國呢?楚國在昭陽去世之後,領土沒有大的擴張,而秦國於公元前316年派司馬錯滅了蜀國,得一天府之國,國力大增,這是此消彼長之勢。反過來說,在秦國沒有得到蜀地之前,楚國是最強的。而楚國之強在於昭陽為楚國滅了越國,擴地千里。

所以說,在楚懷王前期,楚國於七國最強,而楚將昭陽橫掃天下。

戰國時期,無敵的五位名將:吳起、昭陽、匡章、白起、李牧

第三位:匡章,又稱田章、陳璋、章子。前320年,秦軍借道韓魏伐齊。匡章奉命迎戰秦軍,在此期間曾有人汙衊匡章欲降秦,但齊威王用人不疑,沒有中秦國的反間計,匡章最終擊敗了秦軍,此役導致張儀的連橫政策在魏國的破產,為公孫衍的合縱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公元前314年,乘燕國內亂,匡章率領齊國常備軍“五都之兵”及與燕接壤的“北地之眾”,五十日攻破燕國。由於各國怕齊獨大之後對已不利,所以聯合威脅齊國,齊軍只能從燕國撤出。齊閔王即位後,孟嘗君為相,公元前301年,齊國聯合韓、魏兩國攻楚,匡章率軍在垂沙(今河南唐灑西南)大敗楚軍,殺楚將唐昧。聯軍乘勝攻佔垂丘(今河南沁陽北)、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被迫以太子橫為質,向齊求和。公元前298年齊魏韓伐秦,匡章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前296年,三國再次攻秦,秦國被迫割地求和。可以說匡章是魏國衰落後,東方六國唯一能與秦一戰的將領,他是從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96年這二十多年間最強戰將。

我們從後邊公元前288年齊湣王與秦昭王互稱東西二帝,齊湣王鞭天笞地,狂妄一時,可以看出齊國的強大。而齊國能力壓秦國,功在匡章。匡章是公元前320年到公元前296年,無敵於天下的戰將。公元前296年之後,史書再無其記載。

戰國時期,無敵的五位名將:吳起、昭陽、匡章、白起、李牧

第四位:白起。白起是他那個時代橫掃天下的存在,這個不用筆者在此細述。白起南攻楚國,直下楚都郢(湖北江陵),中下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北下趙國長平(山西高平),從南至北,為秦國奪得半壁江山。白起為秦作戰37年,終身沒有敗仗,殺人兩百多萬。因為白起,秦國統一六國大勢已定。

長平之戰,前期將領不是白起,長平之戰後,秦攻趙的將領又不是白起,這讓人思緒萬千。最有可能是,白起因魏冉倒下而不受秦昭王重用。秦昭王統治的前三十多年,魏冉掌權。後范雎至秦,為秦昭王出計奪回權力,魏冉倒下,白起同時不受重用。長平之戰,秦軍與趙軍對峙三年,後來趙將換為趙括,改守為攻,這是要決戰的姿態,而秦昭王不得不把秦將換成白起,可見沒有白起,秦國在長平之戰中不能取勝,歷史有可能改寫。長平之戰後,秦攻趙的主將是王陵和王齕,又不是白起,白起終沒有為秦再次出戰,可見白起與秦王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最終白起為秦昭王所殺。一代戰神的結局,讓人嘆息。

戰國時期,無敵的五位名將:吳起、昭陽、匡章、白起、李牧

影視劇中的白起

第五位:李牧。論戰爭能力,戰國時期最強的當是李牧。因為白起是在秦國國力強大之時,天下無敵。而李牧是在趙國快亡之時,天下無敵。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桓齮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殺趙軍十萬。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攻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指揮趙軍抵抗秦軍。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戰。

經激烈戰鬥,大破秦軍。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另一路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拊邯鄲之背。將趙攔腰截斷,進到番吾(現河北省平山縣南),因李牧率軍抗擊,秦軍難以迅速突破。李牧遂決心採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程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軍猛攻,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即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南路軍也被擊敗。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將王翦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在李牧的抵抗下,王翦軍沒有任何進展。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又施出了反間計

。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佈流言,說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庸的趙王遷立即派宗室趙蔥和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李牧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絕交出軍隊,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勢急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攻下邯鄲後,俘趙王遷及顏聚。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

戰國時期,無敵的五位名將:吳起、昭陽、匡章、白起、李牧

李牧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