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腫瘤康復?

陳了P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康復是指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經喪失的功能儘快地、能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儘可能的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會。很顯然,康復針對的不僅是疾病,而且著眼於整個人、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及經濟能力進行全面康復。

康復已經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康復醫學,這是相對於臨床醫學來說的,兩者最主要的區別是,臨床醫學以疾病為主導,康復醫學以功能障礙為主導。就腫瘤來說,臨床醫學就是最大程度去治療腫瘤,治癒,或控制,或延緩發展,或減輕痛苦,而康復醫學就是要幫助病人迴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從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方面,所以康復主要是靠自己,靠家人親友協助,還需要社會層面的配合,比如,最基本的要接納腫瘤病人迴歸社會。腫瘤病人治療結束後,迴歸社會,他就是正常人,當然,視身體恢復情況,必要的優待有時也是必要的。

當然,這只是說的寬泛的論述,具體如何做好腫瘤患者的康復,有時也挺簡單,有時又很複雜,這個要看具體病情,不同的病人,康復的要求和做法不一樣。


腫瘤專科醫生


“隴原健康”邀請 甘肅省腫瘤醫院綜合康復中心答覆如下:腫瘤康復是指通過綜合的指導和治療,幫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改善因腫瘤及其治療導致的軀體和(或)心理功能障礙及社會屬性受損、職業能力下降等,爭取延長壽命,甚至治癒,主要包括心理康復、營養康復、癌痛康復、軀體功能(體質)康復。


隴原健康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腫瘤患者長期生存已經成為現實。

但在腫瘤治療時,不論是手術或放射治療、化療和其他療法,其性質常較激烈。

因此,無論腫瘤的治療如何成功,患者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或後遺症,導致其在生活中所帶來各種複雜變化。

包括心理障礙、身體殘疾、功能恢復、職業適應等,想要改善都需一個較長的康復期。

什麼是腫瘤康復?

腫瘤康復是恢復患者因腫瘤本身或治療造成的軀體殘缺、生理功能異常、心理障礙等的綜合手段。分為預防性康復、恢復性康復、支持性康復及姑息性康復。

腫瘤康復有些什麼手段?

腫瘤康復會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制定具體的康復計劃。

比如:良性腫瘤或早期者多采用恢復性康復,而對惡性或晚期者多采用支持性康復或姑息性康復。

腫瘤康復還包括軀體康復、心理康復、疼痛康復、免疫康復和群體康復等。

幫助患者以平靜的和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增強患者戰勝腫瘤的信心。

腫瘤康復應注意什麼?

在腫瘤發生前進行預防性康復最好,這需要患者早期關注自已的身體,定期檢查,控制基礎疾病。

若早期發現有異常組織增生的,要及時診治。

腫瘤康復介入的時間是越早越好,預防性康復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軀體治療的同時,對病後心理康復也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腫瘤患者中約有90%以上有心理病變,如果忽略心理引導和治療,就易出現恐懼、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會導致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變化,從而使腫瘤的生長快速增加。

因此,對於腫瘤患者群體,應鼓勵腫瘤患者相互關愛,以群體的力量抗擊惡性腫瘤,群體抗癌是一個趨勢。

目前,許多腫瘤患者對康復治療的必要性認識不夠,導致各方面功能恢復效果不好。

因此,前期需要及早介入康復教育,手術治療後,要給予及時的軀體和心理康復治療,讓患者儘量保留生活技能,更好的迴歸社會。

湖南醫聊特約專家 :湖南省人民醫院 康復科 宋濤 主任醫師


湖南醫聊


當前腫瘤治療方式,主要採用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從效用來看,的確可以有效控制癌變細胞,延緩病症。但與其它對抗療法一樣,遏制癌變細胞的同時,會嚴重損傷體內其它細胞及組織,且再次復發只是時間問題,屬於“治”而不“康”。由此,如何康復?如何控制復發?成為現今抗癌治癌的重要課題。

現在很多治療癌症的醫生利用現代醫學研究成果,多使用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這些苦寒性的中草藥,雖然他符合西醫某些抗癌的研究,但他既不符合癌症病人虛寒的體質,更不符合中醫辨證施治,對症下藥的核心原則。而且這些藥物用量巨大,使病人本已虛寒的體質雪上加霜。嚴重破壞病人的腸胃功能,出現食少腹脹腹痛腹瀉症狀,損害病人的體質,消耗了病人的元氣,使敵強我弱情況更為突出,繼而病情惡化而死亡,病人的死亡不是死於病,而是死於醫。如果選出的方劑,使用的藥物,既符合現代醫學抗癌治癌的研究成果,又符合中醫辯證選方濳藥的原則,順勢而為,扶正祛邪,對癌症的治療就會出現奇蹟般的效果,這就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優勢。


腫瘤醫生張劍雲


一提到癌症大多數人都是充滿恐懼的,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只要是患上了癌症,特別是晚期癌症,基本上就預示著生命開始倒計時了!


事實是,很多晚期癌症是可以“治癒”的!比如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就曾經得過淋巴瘤,雖然發現時已經到了癌症四期,但是經過規範化療和靶向治療,目前已經檢測不到癌細胞。

新藥、新技術為治癒晚期癌症帶來了曙光,選擇好的醫療資源,選擇好的醫院和醫生,接受充分的、規範化的評估和治療,是治癒癌症的最重要條件。最後,治療後定期複查,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復發病灶並及時處理,也是治癒癌症重要的後續措施。把癌症變成慢性病就是我們的目標,讓癌症患者能夠“帶瘤生存”:雖然體內的癌細胞並沒有被完全消滅,但是依然能夠長期生存,能夠正常工作、生活。因此,腫瘤患者康復必須得到非常重視。

但是,臨床上很多腫瘤患者在康復期間出現很多誤區,主要有下面四點:

誤區一:過度小心翼翼

結束治療後進入出院康復階段,此時,患者最容易出現患得患失的心理,時刻擔心腫瘤捲土重來。有些人對飲食、作息甚至運動的要求極為嚴格,彷彿生活在“保鮮盒”裡,懷疑致癌的食物一點不碰,稍不舒服便要臥床休息,身體不適便憂慮重重。

誤區二:恐懼運動

有的病人接受抗癌治療後,身體比較虛弱,擔心自己過勞,出院後少運動,大門不出,小門不進,甚至連性生活都不敢過。

誤區三:大肆進補

出院後,家人心疼病人,往往會買來人參靈芝等補品,或天天煲藥材進補,過度進補會令身體吃不消。

誤區四: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生病意味著以前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出現差錯,讓身體無法負荷,如吸菸酗酒、熬夜加班、飲食作息不規律等。但是有的病人迴歸生活後恢復了以前的生活狀態或模式,繼續飲酒吸菸,過度勞累等。

腫瘤患者如何康復?

首先,癌症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是戰勝癌症的決定因素之一

生命在於運動,癌症病人經過臨床綜合治療以後,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疾病的康復大有益處。通過體能鍛鍊,不僅能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還能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狀態,提高機體對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解除病人大腦皮層的緊張和焦慮程度,有助於休息和睡眠。

第二,積極自我心理暗示

心理蘊藏著巨大的恢復潛能,可以幫助患者康復。當患者得知自身患了疾病之後,因為出現嚴重的不良情緒反應而使這種潛能進一步受到遏制,促使疾病發展惡化、降低療效、容易發生復發和轉移。

縱觀成功抗癌人士們的抗癌經歷,我們可以簡單把它總結為:求生的慾望→科學的認知→正確的觀念→積極的態度→良好的情緒→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積極的行動→滿意的結果。這是一個積極的心路歷程,它就像原子核裂變一樣,能夠把隱藏在患者自身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能量一步一步釋放出來,並創造出一個一個的康復奇蹟。

第三,告別焦慮情緒

癌症患者康復期常見心理問題包括4種:

1. 最早產生的心理狀態:失去依從感。剛剛出院回到家裡,此時的情緒非常容易波動。因為在治療期間,你會從醫療行為中會獲得一種安全感,覺得醫生的積極治療給自己帶來了希望,護士的溫暖照顧給自己帶來了希望。而當治療結束時,失去了給與自己信心和力量的醫護人員,常常會擔心,接下來的生活該怎麼辦?不禁茫然、彷徨失措。

2. 最常見的心理狀態:病恥感。造口病人會擔心自己身上有異味遭人嫌棄;頭頸部癌症病人手術治療後外觀會發生較大的改變,不敢見人;乳腺癌被切除乳房後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緒,覺得自己已不“完整”。這種病恥感會使你變得敏感脆弱,如果不加以疏導真的可能會自我隔離,陷入抑鬱。

3. 最糾結的心理狀態:複查前焦慮。定期回醫院進行復查前,大多數患者都容易焦慮,一方面期待著檢查完後得到皆大歡喜的結果,另一方面又非常擔心腫瘤會復發,不知該如何面對,於是陷入深深的焦慮。

4. 最難以避免的心理狀態:社會角色的改變。從健康人到病人,到重新迴歸社會,社會角色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要重新認識自我,學會面對,與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多溝通。對家屬而言,能給予病人最大的支持,就是陪伴。陪伴不僅僅是在他身邊照料他,而是要讓他感覺到,我和你的心在一起,這種心靈與情感意義上的陪伴在病人診斷、治療、康復的整個過程都至關重要。

最後,找到生活的寄託

斯坦福醫院有個醫生患了肺癌,治療後,他堅持寫作,記錄心路歷程,身體開始好轉後就回到了臨床線上,如今的他寫得更多、看得更多、感受更多。每天早上5點半,當他按下鬧鈴,僵硬的身體甦醒,而妻子仍在身邊酣睡時,他會又一次對自己說:“我不知道我可以前行多久,但我仍將前行。”穿上了手術衣,仍然走在去手術室的路上。他重回崗位不是因為經濟拮据,而是因為只有工作才能讓他忘記病痛,讓他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有用的人,能找到生存的價值。

總之,這是一條康復規律,它不僅為我們解開了創造癌症康復奇蹟的秘密,還為患者指明瞭正確的康復方向、指出了科學的康復之路,千萬別錯過幸福來敲門。

以上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林麗珠 提供答案!


PSM藥盾公益


腫瘤康復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概念,但通過一般康復的概念,我們可以描述為,通過調動患者、醫院、還有社會的積極性,結合中西醫的治療手段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延長他們的壽命、

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早日迴歸社會。

腫瘤患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康復需要。首先是身體方面,通過醫學技術和治療手段儘快清除患者體內的腫瘤,並且減少患者的由於各種治療帶來不良反應的痛苦,如聽咳嗽、厭食、惡性、疼痛等,通過後續的調養增強患者的體質,為患者日後迴歸社會創造良好的身體條件。

第二是心理方面,腫瘤患者的身心在病痛與治療中都遭受巨大的痛苦,長期的化療所需要承受的痛苦更是常人難以體會,患者的心理在日復一日的治療中很可能出現問題或者障礙,這就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持,讓他們有更多的精神力量早日戰勝疾病。第三就是社會方面,腫瘤患者依舊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應當受到社會的支持、受人尊重,依舊享有參與社會活動,參加社會工作的權利和要求,這些可以通過康復治療得到指導和解決。

從時間上說,臨床治療在前,康復治療在後,但在實際上這兩者並沒有完全清晰的界限。一旦患者出現身體問題首要的自然是臨床治療,同時康復治療也是離不開的,畢竟,從開始患病接受臨床治療的時候,腫瘤患者的個人心理問題就一直貫穿整個治療的始終。

從事腫瘤科工作14年,擅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惡性腫瘤的早、中、晚期化療、生物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


醫聯媒體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腫瘤康復定義為: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改善因腫瘤機器治療所導致的軀體和(或)心理功能障礙、社會屬性受損和職業能力下降等。


腫瘤康復的內容和具體方法:

1. 心理康復

① 支持性心理療法,包括傾聽患者的訴述、觀察其表現、幫助分析、予以安慰、鼓勵。

② 行為療法,病態心理、異常行為,及時發現和糾正。


2. 癌痛的康復

① 藥物療法: 最常用的鎮痛措施,採用非阿片類鎮痛劑等聯合用藥可增強鎮痛效果。

② 放射療法: 對癌症尤其是骨轉移的癌痛有較好的止痛效果,可在數日內緩解疼痛,同時還有控制癌痛的作用。

① 物理療法: 高頻電熱、毫米波、冰袋冷敷、經皮神經電刺激、制動固定等對癌痛有一定的效果。

② 中醫療法: 針刺遠隔相關穴位有一定的鎮痛效果。

③ 介入療法及手術療法: 採用神經阻滯,或進行病灶切除術等可緩解癌痛。

④ 心理療法: 心理引導,降低痛閾和疼痛敏感性,生物反饋療法、催眠療法等均有效。


3. 軀體功能的康復

① 康復護理:長期臥床,勤翻身,變換體位,皮膚清潔,防壓瘡。

② 運動療法:床上呼吸體操、肢體軀幹活動,防止墜積性肺炎、肌肉萎縮等併發症。

③ 造血功能康復:放療、化療後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藥物而配合針灸,促進造血功能恢復。

④ 職業康復:癌症病情穩定的患者量力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恢復工作。

⑤ 形象康復:癌症治療所致形象受損,心理障礙者,及時安裝假體或整形等,挑戰心理狀態,迴歸社會。


4. 營養康復

① 在選擇食物時,優先選擇具有防癌、抗癌的食品。

② 防治癌症有關的食物如靈芝、香菇、黑木耳等,以及含有多糖類物質的蘑菇等均可提高免疫功能, 並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③ 一些蔬菜, 如胡蘿蔔、葛筍等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它們可提高網狀系統及白細胞的吞噬功能, 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④ 此外,洋蔥、大蒜等所含的揮發油能有效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生成。


醫格


隨著醫學的發展與人文精神的深入,健康不在僅僅是消除疾病,而是身體、精神、社會生活的協調發展。故而現代康復的含義也是通過運用各種手段減輕或消除患者的身體疾病、心理疾病以及社會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腫瘤康復的概念則為康復概念的延伸,同樣旨在改善腫瘤患者各方面疾患,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腫瘤康復的內容大致分為四個:心理康復、癌痛康復、軀體功能康復、營養康復。心理康復主要有支持心理療法,傾聽患者訴求並給予鼓勵;行為療法,鼓勵正確行為同時糾正不良行為;其他療法,包括針對性改善患者形象、減少癌痛等。癌痛康復主要方法有藥物療法、放射療法、物理療法、中醫療法、介入及手術療法等。軀體功能康復包括對患者的長期護理、運動療法、造血功能康復、職業康復以及形象康復等。


康愛在線


康復醫學發展的現狀


現代康復醫學是一門相對較年輕的學科,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發展壯大於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區康復醫學的發展呈現不平衡的特徵,美國最為發達,歐洲和日本次之,中國較為滯後,但具有“中國特色”。

美國康復醫學研究重視臨床醫學與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結合,並且對不同群體有著針對性的研究。美國學者研究表明,在腦癱兒童的康復中,動機刺激作用對康復起到明顯促進作用。

Gilchrist L.S.等制定了腫瘤康復的評定框架,指出要從軀體功能、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3方面,還應結合環境因素和個人自身身體的特點進行康復評定,並且提出了適合各系統腫瘤適用的評定量表,將腫瘤康復的理論和實踐更向前推進一步。

歐洲康復學發展的宗旨則是“臨床康復”,有歐洲康復學者研究表明,通過分析康復目標實現的程度,並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完整的康復計劃,可提高康復療效,逐漸達到臨床康復。



中國古代已有針灸、推拿、導引、氣功等治療方式,形成了中國康復醫學的雛形及特色,而中國現代康復醫學的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引進到中國,但已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

康復醫學的發展越來越體現了多學科、多體系、多層次綜合的特點,康復醫學的發展已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營養學及臨床各專科,其工作範圍及工作人員涉及範圍越來越廣泛。




腫瘤康復的概念


腫瘤康復尚無明確的公認概念,結合康復概念,可將腫瘤康復概括為綜合運用各種康復技術、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各方面,諸如心理、軀體功能、各器官功能、癌痛等方面,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

根據腫瘤的不同時期、不同情況,腫瘤康復的目的也不同:

1、預防性康復:廣泛普及防癌、致癌的知識,採取積極措施預防腫瘤的發生,對腫瘤患者應儘早明確診斷,儘早治療,預防或減輕身心功能障礙的發生。

2、恢復性康復:患者腫瘤得到治療控制,進入恢復期時要使患者的身心功能儘快減輕到最低程度或得到代償,使其自理生活,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迴歸社會,提高生存質量。


3、支持性康復:治療後患者的腫瘤沒有得到控制而帶瘤生存或病情繼續進展時,應儘量減緩腫瘤的發展,預防或減輕併發症,延長存活期,改善健康和心理狀況,減輕功能障礙。

4、姑息性康復:患者腫瘤進入晚期應儘可能減輕症狀,預防和減輕併發症,使其精神得到安慰和支持,直至臨終。


腫瘤康復的內容

1、心理康復

情緒是影響健康的首要因素,良好的情緒和心態對癌細胞有強大的殺傷力,是藥物所不能替代的。心理治療的方法主要有:

A、支持性心理療法,包括傾聽患者的訴述、觀察其表現、幫助分析、予以安慰、鼓勵。

B、行為療法,針對患者的病態心理、異常行為,通過強化良好行為、抑制不良行為,建立正確行為。

C、其他康復治療。對有軀體功能障礙、癌痛及形象缺陷者進行針對性康復,減輕痛苦,改善軀體功能和外觀形象,可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新的適應與平衡。


2、癌痛的康復

腫瘤生長壓迫神經、血管、內臟,或腫瘤浸潤層圍組織,手術、放療、化療引起神經等組織損傷,均可引起疼痛,其可以是軀體內臟或器官神經病理性的,甚至可以是心理的。

據統計,約有1/4新診斷的腫瘤患者、1/3正在治療的腫瘤患者、3/4晚期腫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常伴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反應,癌痛的康復尤為重要。

目前。癌痛的康復方法主要有:

A、藥物療法:最常用的鎮痛措施,根據三級階梯治療方案,採用非阿片類鎮痛劑、弱阿片類鎮痛劑與強阿片類鎮痛劑並輔以非甾體類消炎鎮痛劑、三環類抗抑鬱劑、抗組胺劑、抗5痙攣劑、肌肉鬆弛劑以及破壞神經的藥物和激素藥而物,聯合用藥可增強鎮痛效果,減少麻醉性鎮痛劑的級別和劑量。

B、放射療法:對癌症尤其是骨轉移的癌痛有較好的止痛效果,可在數日內緩解疼痛,同時還有控制癌痛的作用。

C、物理療法:高頻電熱、毫米波、冰袋冷敷、經皮神經電刺激、制動固定等對癌痛有一定的效果。

D、中醫療法:針刺遠隔相關穴位有一定的鎮痛效果。

E、介入療法及手術療法:採用神經阻滯,或進行病灶切除術、神經鬆解術、神經阻斷術等可緩解癌痛。

F、心理療法:對患者進行引導,解除憂慮,可降低痛閾和疼痛敏感性,生物反饋療法、催眠療法等均有效,對極端疼痛者要備至關懷,給予充分精神支持。


3、軀體功能的康復

腫瘤患者在患病後及手術、放療、化療後身體健康損耗、全身各系統器官功能衰減,需要適時進行軀體功能康復。對於軀體功能的康復,目前的措施主要有:

A、康復護理:對於長期臥床的患餐,需要定期翻身,保持適當體位,防止皮膚受壓,做好皮膚衛生。

B、運動療法:應進行適於患者全身情況的運動,體質較弱的臥床患者可進行床上呼吸體操、肢體軀幹活動,防止墜積性肺炎、肌肉萎縮等併發症。

C、造血功能的康復:放療、化療後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白細胞計數下降者,可再營養療法。藥物療法的同時進行針刺大椎、血海、膈腧等穴位刺激或口服中藥,促進造血功能的恢復。

D、職業康復:對於處於就業年齡、癌症病情穩定、全身情況良好的患者可根據其功能狀況和勞動能力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恢復原來工作或更換新的工作。

E、形象康復:癌症治療後因組織器官缺損形象受損而形成心理障礙者,應及時安裝假體或整形、整容,儘可能補償,以利其心理與功能的康復,迴歸社會。


4、營養康復

腫瘤患者的營養消耗大於正常人,良好的營養支持可提高和鞏固療效,營養不良在腫瘤患者的發生率比其他任何疾病都高,嚴重情形下,由於惡性腫瘤引起的體質量減輕可導致惡病質綜合症(一般表現為食慾減退、骨骼肌肉萎縮、組織消耗及器官功能衰退等)。

黃麗芳等採用統一編制的調查表對1121例腫瘤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並用線性迴歸模型分析心理因素和營養因素對康復的影響,結果表明,營養狀態對惡性腫瘤患者康復的影響權重為0.34,可見腫瘤患者營養康復的重要性。


營養因素在腫瘤的發展及康復過程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與防治癌症有關的食物如靈芝、香菇、黑木耳等,以及含有多糖類物質的蘑菇等均可提高免疫功能,並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一些蔬菜,如胡蘿蔔、葛筍等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它們可提高網狀系統及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此外,洋蔥、大蒜等所含的揮發油能有效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生成。


在選擇食品時,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一些高脂高蛋白低糖型的配方食品。


諮詢更多相關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eat777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