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玉鑑定這麼難?

廣州廖成文


對於許多人來說,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的規矩。而一說到古玉,可以說是令許多人非常的頭疼。據一些專業的人士指出,古玉的鑑定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而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講為什麼古玉鑑定這麼難。

圖1:漢代 道德經玉簡;成交價:RMB  19,800,000;尺寸:長525px;B70px;成交時間:2017-11-29;拍賣公司:香港國大鼎盛文物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一、古玉的種類比較多

一說到玉,可能大家想到的最多的便得和田玉,其實和田玉只是其中的一種。中國的玉的種類比較多,而隨著時代的久遠,古玉在市場上越來越多,而古玉的種類更是數不勝數。因此,如果想要真正的鑑定古玉,一定要對古玉有非常好的瞭解,對古玉的種類也能夠信手拈來!而影響古玉的種類最為重要的因素則是古玉的產地,中國地大物博,在許多地方都有產出不同的古玉,而想要了解古玉的種類,還需要了解這些古玉出自哪些地方。而在行業裡比較重要的則是大家對於玉的種類的辨別。有歷史記載,往往因為一些人對於古玉的種類的瞭解並不是真正的透徹,使得古玉的鑑定陷入困境。

圖2:清乾隆 御製和闐白玉御製詩「趕珠雲龍」如意;成交價:RMB  16,220,340;尺寸:937.5px;成交時間:2010-10-07;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

二、鑑定所需要的知識非常廣

想要真正的瞭解古玉,還需要了解許多的內容,比如玉的品質,古玉的成色,古玉的光澤甚至是古玉的大小和形狀。因此,想要真正的鑑定古玉所需要的知識非常廣,如果是初入這個行業往往是對一塊古玉很難入手。雖然古玉的鑑定需要非常多的知識,但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現在許多大學已經開設一些古玉鑑賞的課程,可以更方便大家對於古玉的鑑定需求。

圖3:漢代 白玉編鐘 (一套);成交價:RMB  17,920,000;尺寸:重11315g;高1210px;長2137.5px;成交時間:2009-10-18;拍賣公司: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三、古玉鑑定並非是所有的人都可以

古玉的鑑定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學會的。而據專業人士介紹,真正的能夠鑑定古玉的人往往是一些年紀大的。而一些對於古玉鑑定比較感興趣的人往往都會拜師學真正的專業的古玉鑑定的知識。

圖4:清乾隆 御製黃玉浮雕螭龍圓方雙聯瓶;成交價:RMB  14,000,625;尺寸:572.5px;成交時間:2019-04-03;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

為什麼古玉鑑定這麼難,看完這些相信大家都有新的瞭解了。近年來,隨著大家對於古玉的追求越來越多,許多人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塊古玉而讓自己有一塊所謂的“傳家寶”,但即使是如此,在購買古玉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的注意,尤其是那些所謂的“便宜”的古玉,一定要特別的慎重,避免因為貪圖便宜而購買到假的古玉。如果自己對於古玉的鑑定不瞭解,在購買的時候可以直接請教那些專業人士由他們給出正確的指導或者去那些專業的地方購買。

圖5:清十八/十九世紀 白玉嵌百寶靈猴獻壽如意;成交價:RMB  11,801,700;尺寸:長1030px;成交時間:2011-06-0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圖6:宋/明 黃玉雙螭蓋瓶;成交價: RMB  12,087,500;尺寸:高507.5px;成交時間:2007-11-27;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圖7:明末清初 楊玉璇制 白壽山慧可斷臂像;成交價:RMB  10,640,000;尺寸:高172.5px;成交時間:2010-05-16;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圖8:後石家河文化 約公元前2100-1600年 青玉神祖面飾;成交價:RMB  8,765,300;尺寸:寬237.5px;成交時間:2017-11-29;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芝麻開門收藏網”專注古玩收藏鑑定估價,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出於對玉文化的重視和尊重,我們要先莊重地淨手焚香,禮拜天地四方後,才能開始進入古玉漫談。

玉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玉文化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歷史悠久。縱觀中華文明的發展史,玉器經久不衰,綿延不斷地傳承至今。而玉器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脈絡,是物質層面最高理想的表達,寄託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終極訴求。

我們所講的古玉基本上是指玉器而非玉材,玉不琢不成器嘛。玉器歷來就在收藏界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歷史、文化的傳承載體,古玉收藏則是玉器收藏的終極境界,處於收藏市場金字塔頂端位置。作為一個玉石鑑定師不僅要具備玉料鑑別能力,更要對考古、歷史文化等相關領域的豐富知識。所以,鑑定古玉非一般“江湖郎中”所能勝任。小編虛度光陰,歷史、考古書籍也讀了不少,在鑑定古玉時常常感嘆所學知識不夠用。

我們先來談談到底什麼年代的玉才能稱之為古玉?

“古玉”其實分為“高古玉”“中古玉”及“古玉”。一般來說主要是在玉器的年代方面進行劃分。

“高古玉”,最遠可追溯至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東漢;

“中古玉”,是指東漢至明代的玉器;

“古玉” 一般是指明清至民國時期玉;

顯然問題中所問的古玉應該包括高古玉。我們姑且將當代之前的玉統稱為古玉。

中國有四大名玉,但還是以和田玉為主要材料,大多數古玉都是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國家博物館及個別收藏家手中。一般來講,市場流通的古玉基本上是明清以後的“古玉”,主要是我國文物市場管理的相關政策限制。數量稀少的高古玉,一般都是海外迴流的或國寶級別藏於博物館。

要鑑定古玉,先要了解古玉的形制與琢玉工具。

各個時期琢玉的工具是不同的,文化時期的石器,夏商周時期的銅器、春秋戰國時期的鐵器,兩漢時期的用鋼金屬工具。我們首先要觀察出古玉形狀、紋飾的演變脈絡,這樣對古玉會有一個宏觀而清晰的認識。

在鑑定古玉時要把握住一個核心。那就是--沁色。

沁色是古玉賞玩與鑑定中的一個重點,沁色聽起來是不是很神秘呀,但實際上卻並不難鑑別。

大家知道,古玉一般出土的為主。由於墓葬的土壤環境千差萬別,沁色在玉器上的表現有陰陽之分。鑑定要點:沁色的走向是依照玉器的本身紋理一層一層地沁進去,當然如果玉器有裂也會隨著裂而沁入到玉器的內部。

古玉鑑定真正的難點在於:陰刻線的鑑別。我們可以通過對比戰國、漢代不同的玉器紋飾來鑑定陰刻的不同刀法。從玉器的玉料、雕工、器形、紋紋飾、沁色及表面附著物等各個方面來鑑定是否為古玉。

當然,古玉作假現象也是常見,在北宋時期就出現了玉器作假,這樣看來國人作假是有歷史傳統滴。

我們具備了鑑定知識,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就能少入坑,您說呢?











臻玉寶玉石鑑定師


古玉科學鑑定並不難,主要是看玉質的變化。水坑環境對玉質的影響主要是水解,即礦物質本身會含有結晶水,而且很穩定不會今天多了明天少了,也不會今天溼潤就多明天干燥就少,但是千年以後就不同了,水環境的玉質結晶水有明顯增加,這就是水解,玉質明顯透徹,硬度也會有不同成度的提高。而乾燥環境的玉質千年後就會失去結晶水,留下蟲蝕孔,玉質會有不同程度的鈣化,硬度明顯變軟,這一過程叫風化。不僅如此,有的玉質本身還會出現衍生礦,衍生礦成分來源於原礦但又不同於原礦故稱為衍生礦。水解--風化--衍生礦,這些都是不可模仿的,所以可以科學地判定古玉的真偽,更何況古玉的地下環境比我們所認知的要複雜得多,是造仿者所不能的。





量子收藏


鑑定一件玉石是否是古玉並不難

一般來說具有一定的鑑賞水平的人,都能夠鑑別出來是否是現代的工藝還是古代的工藝。

那麼為什麼又會有古玉鑑定很難一說呢?

因為針對古玉的鑑定,並不是只有知道不是現代的工藝品就行了,更多的是要具體到某個朝代的某個時期,是什麼身份的人物佩戴擁有的。


要知道,中國的玉文化流傳了幾千年,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特徵,想要準確的辨別古玉,沒有海量的歷史、玉石知識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加上各個時代也許會做一些仿古,包括現代的玉器,同樣會做一些仿古的題材以及雕刻手法仿古並非是贗品,這一類的往往較難辨識。

鑑定古玉都有哪些要求?

鑑定一件古玉,不是你覺得是那個時代的東西那就是那個時代的東西,是必須要有佐證的,古籍資料,史料,要做到有據可查,有源可塑才行。


當然,現在很多時代特徵鮮明的古玉器,大部分都是可以鑑定出來具體的年代時間,甚至可以具體到是什麼人佩戴擁有的。

但是一些特徵模糊,資料斷代的一些玉器,往往是有很大爭議的。

玉文化與我們中國的歷史交融編織。

有人說我們中國的古玉就是一本史書,述盡了中華文明的起起落落。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玉文化與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交融,從古玉器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歷史流轉的蒼涼與宏遠。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愛玉,是我們骨子裡的東西。


阿旺讀石


在古董鑑定當中,無論是字畫還是瓷器,全部都是人為加工再創作的過程,唯有玉石是天然礦物質的加工打磨,從鑑定的理論和道理上來講,古玉的鑑定是最簡單的,因為他只需要把天然的礦物質的特徵記住以後,記住他加工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說古玉的鑑定要比書畫和瓷器甚至青銅器鑑定都難,其實道理很簡單。玉器的鑑定不難,是鑑定的這幫人心太亂,以前我說過一句話:真正的老師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那些把簡單東西複雜化,說的雲裡霧裡的一般都是為了騙你的錢。古玩店的人把假的說成真的,拍賣公司的說不擔保真假,鑑定專家的平臺為了低價收購,有的時候也把真的說成假的。所以古玩市場古玉市場的鑑定出現的問題,不是玉器鑑定太難,而是人心太複雜了。


老沈說玉


古玉鑑定屬於金石學,大約形成於宋,經明清、民國流傳至今。目前的古玉鑑定大多還是經驗為主,玉都是億萬年前的石頭,需要鑑定的主要是工和傳世或者入土痕跡。近些年,科學技術已經在古玉的研究和鑑定中不斷滲透,並逐步成為重要的依據。

這時候我們再問一句,古玉鑑定難麼?

不難,但是古玉鑑定難的是經驗的積累。

新玉大家都經常見,古玉想見很難,尤其是中古高古玉。多數人想學鑑定,必須去博物館看實物,而上手更難。不懂古玉在民間怎麼找古玉研究,當然學習就有難度了。



石專25760586


因為古玉鑑定基本上全靠經驗就是專家的眼力去判斷。

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科學儀器能完成這種工作,全靠眼力去看當然難度非常大,何況中國古玩作偽歷史久遠,更增加了古玩的辨別難度。

古玉的作偽更是登峰造極,古代皇室都因愛玉而模仿古玉,所用的工和料不記成本。現代人要去辨別年代也極困難。

當然作偽手段再高超總會留下蛛絲馬跡,古玉鑑定是專業的學科,這要加強學習,須要理論結合實踐,多看多上手。


玉石文化傳承人


古玉難鑑定是有歷史原因,玉器數千年為封建皇朝壟斷,普羅百姓根本不知道玉是什麼東西,數千年喲…民玉時代不過千多年,而且多為貴族大戶人家所享有…人心如何轉都是廢話…另外,文博人員中對館藏玉器研究深入者少,零星幾人又不對大眾傳知,很多一到專家席就以為通曉古玉了,故而出貽笑天下的玉凳玉匣鑑定醜聞…直至今天,仿古玉遍地,無論工沁玉料皆可仿八成以上,不是資深玩家根本不辨魚目…中國是古玉大國,戰亂、自然災害、朝廷更迭等原因使大量玉器流落民間,為有識人士所秘藏私匿,歷久而擱荒者有之…可以斷定,民間存世古玉之量比之出土館藏要大很多,但鑑定又往往以出土物作參照,專家也未必盡識瞭然,譬如說西周無大器,究竟如何無大器?玉器小到什麼程度?館藏的是大器抑或小器?無人得知,加之時在西周、明朝,山西陝西河南一帶曾發生過強烈地震,天翻地覆,夏商周玉器數量巨大但都被湮沒或流落民間,今能識知其時物者配當何人?…藍田玉是古代名玉,到宋朝時,人們就不識藍田玉真容了,與和田玉混而一談了,其然乎?顯然不是一回事,“美玉如藍”,古藍田玉也肯定不是今天某些專家所認的藍田石,別把古人描得如此無知。在出土的商周春秋戰國古玉中必有藍田玉,只是今人不去辨識而混認為和田玉了…今人稍知古玉者言之鑿鑿恐其所知亦不過一二,從漢玉往上推,可知夏商周玉器是個不得了的陣容,再往上推亦可知紅山良渚玉器必盛,沒有上幾個時代玉器之盛,玉器的繁盛推不下來,就如養蘭,若只有三兩株一萬年出不了一圃之盛…誰說鑑古玉不難

(圖1:這小傢伙是比成人拇指甲大些的東東;圖2、圖3:是戰國管鑽痕,信與不信)





謝亞鐵


難是因為,普羅大眾,見過的實物太,手上有實物的更少,沒見過,沒摸過,沒系統的學習過不說,連進博館參觀過古玉的都不多,在收藏熱的帶動下,買兩本近年來仿偽者編的古玉類畫刪,圖書看看就敢下手去買。大家知道這種按圖索驥的方式去鑑別去購買,熟不知正好步入造假者的圈套。

不走正道想捷近,不難才怪。


水雲鶴


最近的道是:找出目前還無法仿製的特徵。如成器後的隱裂;蝕洞;成器後形成的階梯狀沁;萎縮等等。缺點是,無法涵蓋所有玉器,易漏掉珍品!最厲害的是:知道各個時代玉器的所有特徵,且建立數據庫,對上手的東西進行比對,以確定真偽!這是個技術活,很少有人能堅持!敝人也只是對高古玉,這一個單項,堅持這麼幹了16年。難,真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