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自殺、抑鬱、淡漠,這本書道盡了當下年輕人的焦慮

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精神狀態非常脆弱,人與人之間很難有深層次的交流,“精神問題”“心理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等不僅成為現代社會常用的流行詞語,更是當今社會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其表現之一就是自殺者數量年年激增。

村上春樹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01.直子和綠子——渡邊的兩難

發表於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作品雛形來自於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螢》。後來作者對故事內容進行擴充,添加了作為直子的對稱人物綠子,以及一個奇異的人永澤,形成了現在的《挪威的森林》。

小說主人公叫渡邊,故事敘述的是他同兩個女孩之間的愛情糾葛。高中生渡邊有個要好的同學木月自殺了,木月的女朋友直子與渡邊邂逅相遇並開始交往。在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渡邊同她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不知去向。幾個月後,渡邊收到直子的來信,信上說她住進遠在深山裡的一家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直子,併發誓會永遠等待直子。

然而返校後不久,渡邊偶然認識了低年級師妹綠子。綠子的性格與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渡邊對綠子產生了愛慕,這讓他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他念念不忘直子的柔情,卻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魅力。直到直子自殺的消息傳來,渡邊失魂落魄,不知何處是人生歸宿。

《挪威的森林》表現的是一種與他人阻絕的、自我封閉和自我陶醉性質的青春傷感。儘管現代人們在內心深處渴望人與人能夠深入交往,但是在現實當中卻無能為力,因而感到空虛、迷茫和孤獨。

孤獨、自殺、抑鬱、淡漠,這本書道盡了當下年輕人的焦慮

02.自閉、空虛和生死觀——村上春樹永恆的主題

《挪威的森林》是現代年輕人心中的一首青春傷逝之歌。作品流淌的是每個年輕人都曾體味過、捕捉過、卻無可奈何地消逝過的傷感。渡邊成為了擁有同樣煩惱的現代人的代言人,而自閉、空虛和生死觀,則成為了村上春樹作品裡永恆的主題。

很多讀者表示不能理解直子到底在想什麼。她不知該怎樣與人相處,甚至不能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渡邊約會時也總是沉默,不能敞開心扉。事實上,直子用表達上的障礙,在自己與外界之間樹立了一道屏障,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想讓任何人打擾。與木月相戀時,“像是在無人小島上長大的兩個赤身裸體的孩子,餓的時候就吃香蕉,寂寞時就相擁而眠。”潛意識裡,由於對外界感到恐懼與不安,因此她把自己封閉在無人小島上。

但自閉的人往往在心中又渴望得到愛。似開朗活潑的綠子,其實內心也是孤獨。在富豪子弟雲集的學校裡,家境貧寒的綠子彷彿和別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儘管如此,她仍舊希望“盡情地享受愛,哪怕是一次也好。”

直子和綠子都自閉,只不過一個明顯,一個隱蔽罷了。

渡邊對任何事都不過多思考,每天上課也並不是為了學習,而是因為實在無事可做。他經常和酒吧裡認識的女孩睡覺,是因為精神極度空虛,事後又總是後悔和自責,因而感到更加空虛。不僅如此,每週六晚上他都無所事事,裝作看電視的樣子,不能不說這是一種近似於病態的空虛感。

渡邊從自殺者身上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他認為“死並不是生的對立,而是生的一部分”,無論怎樣努力也擺脫不掉。世上所有東西都包含生死,生與死之間沒有界限,生命本身就是在走向死亡。

人在死亡面前是多麼孤獨和無助啊!生的痛苦使孤獨的人更孤獨,而死的威脅又使無助的人更無助。這種生死觀又反過來導致了渡邊的精神空虛。

孤獨、自殺、抑鬱、淡漠,這本書道盡了當下年輕人的焦慮

03.毫無生命氣息的井和阿美寮療養院——籠罩整部作品的死亡意向

小說圍繞死亡來展開的,這首先體現在渡邊經歷了太多人的死亡,與此同時,出現的井象徵著死亡,阿美寮象徵著他界烏托邦,螢火蟲象徵著生命,森林隱喻著迷失和死亡恐懼等等。

直子給渡邊講述水井的故事,是小說裡比較經典的一個情節。

這一口井又黑又深,似乎能毀滅一切,並且沒有確切的位置,讓人防不勝防。在有生機的景物中出現一口毫無生命氣息的井,這無疑是生的對立面,象徵著死亡。於是,直子姐姐的死,木月的死,初美的死,綠子父親的死,直子的死,便接踵而至。死亡的陰影就像那口水井一樣,籠罩在直子和渡邊的心中揮之不去。

《挪威的森林》在整體氛圍上有一種神秘性、詩意性和迷幻感,滲透著日本小說所特有的由迷而悟的禪味,這主要得益於以阿美寮為代表的象徵性場景的構築。

遠離都市、地處荒山野林的精神療養院阿美寮,是作為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對立得場景出現的。在去往阿美寮的路上,可以看到青青的禾苗、清澈的小溪、銀燦燦的月光、胖乎乎的小兔子,讓渡邊心裡充滿了憧憬。在那裡“大家互助互愛,同時從事體力勞動,醫生也參加,提出建議,檢查症狀,從而使某種病得到徹底治療”,整個人際關係圈子顯得放鬆而和睦。阿美寮存在的意義,是村上春樹試圖就輸現代人精神困境的一種嘗試,也象徵著一種理想的生存之境。

但是隨著小說的展開,阿美寮卻出現了飄忽不定的燭光、變成鐵疙瘩紛紛墜落的飛鳥、嘴唇的陰影等意象,呈現出來的是孤寂和絕望,這一切使人感到與世隔絕的疏離感和沒有自由的窒息感。遙遠的阿美寮其實也象徵著人自我封閉的心靈森林,那裡孤寂寒冷,迷茫而沒有方向,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心靈囚牢。最後直子的死和玲子的走,宣告了阿美寮作為理想王國的破產。

孤獨、自殺、抑鬱、淡漠,這本書道盡了當下年輕人的焦慮

04.孤獨和無奈——現代人無法擺脫的情感

村上春樹是以1979年的中篇小說《且聽風吟》走上文壇的,創作於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幾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學獎項,是日本迄今為止最為暢銷的長篇小說,創下了發行量一千五百萬冊的天文數字,更是成就了村上春樹在世界文壇的地位,使他成為與大江健三郎、安部公房和吉本芭娜娜齊名的著名小說家。

孤獨作為村上春樹作品基調的一個關鍵詞,在《挪威的森林》中得到了更為明晰而深刻的詮釋。

二戰後,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價值取向趨於多元化,面對突如其來的變革和競爭,人們生活壓力變得巨大。與之相對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減少。城市一改往日溫情的樣子,逐漸淪為生存的空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生存的技能越來越高,卻遍尋不到精神的歸宿,既無法融入當下的世界,更不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境界,每個人都困惑。

正因如此,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樹放棄以往那種作家以厚重的生活實感所支持的寫實小說的表達方式,在輕淡、哀婉而呈片斷狀的敘述中,營造了一個現實性與非現實性相混雜的藝術世界。

《挪威的森林》看似是一部頗為憂傷的戀愛小說,其實是在向讀者展現青年人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經歷,以及由此產生的無奈、孤獨和彷徨。對於書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死、性、愛、生這四種孤獨釋放與自我救贖的方式,村上春樹並沒有明顯的是非對錯的評判,只是用細膩而平和的筆調錶述,結尾處也是留有“我在哪裡”的懸念,讓讀者自己去品味,去摸索自己的人生道路。

孤獨、自殺、抑鬱、淡漠,這本書道盡了當下年輕人的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