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講歷史:《百家爭鳴》

韓非講歷史:《百家爭鳴》

諸子百家

戰國時儒墨道法百家爭鳴。

首先看墨家,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兼愛就是愛一切人,這個有點兒跟仁者愛人相似。非攻就是不要戰爭,不要打仗,保家衛國還可以。尚賢,任用賢人,進行選舉,最好國君都選舉產生。這個不太現實,那是選美國總統的方法,萬一選出的國君是個犬戎,肯定不讓上。所以墨家思想在中國 古代是最不受重視的,就因為統治者不接受。

韓非講歷史:《百家爭鳴》

孟子

這個時候儒家代表是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政在得民。給農民土地,不侵犯勞動時間,寬刑薄稅。國之根本是百姓,孟子的思想就是民本,是最閃耀人文主義光輝的。他在儒家當中被尊為亞聖,僅次於孔子。

韓非講歷史:《百家爭鳴》

儒家的另一位代表是荀子,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古代畏天,因為當時自然科學知識有限。人們把山崩、海嘯、地震、日食、月食都看做是上天的懲罰,所以荀子提出利用自然來改造自然。後來有人把這種思想發展到極致,叫人定勝天。這個是不可能的,你勝不了天,該地震就得地震,地震完了這個地方就廢了,得遷走。你說你能戰勝自然,還在那兒建個城市,繼續震,服了吧?千萬別說人定勝天,要不然霸王也不會別姬,但可以利用自然規律來為人民服務。

韓非講歷史:《百家爭鳴》

今天更不應該強調人定勝天的思想,因為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過度開發,就會遭到自然的懲罰。舉一個最簡 單的例子,長城是中國農牧業的天然分界線,我們老祖宗很明智,長城以北的地是不能耕種的,只能放牧,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呢?風不吹都能看見黃鼠狼。哪兒還有草原?就因為長期耕種造成了破壞,我就不信邪我偏種,種的結果是糧食不長,草也不生,變成荒漠了。北京幹嗎老刮沙塵暴?因為長城那邊變成荒漠了。孟子說過,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人都要有規矩,何況自然?

韓非講歷史:《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道家學說。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巧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蔬食者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能者多勞,智者多憂,蔬食者就是平頭百姓,當官的是肉食者。古詩說:“鐵甲將軍夜渡關,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閒。”大概跟莊子的話是一個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