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末發源到護航撤僑,中國海軍150年的難忘歷程


福州船政學堂,中國近代海軍人才的搖籃。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提請設立船政學堂,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發源之始。1867年1月,學堂正式開學,分前、後兩學堂。前學堂為製造學堂,主要培養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後學堂為駕駛學堂,主要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指揮人員。第一期學員中包括甲午海戰中的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林永升等人。圖為馬尾船政學堂學員與官兵合影。

中國海軍學員首次遠航訓練。1873年3月,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期學員登上建威號練習艦,從福建馬尾港出發,前往南洋進行遠航訓練。這是近代中國海軍艦艇首次走出國門,駛向海外。 建威號原是普魯士風帆商船“馬得多”號,後改裝為海軍訓練艦。1875年,蒸汽風帆混合動力的國產揚武號巡洋艦投入使用。原建威號上的學員改登揚武號,建威號至此完成了歷史使命。圖為揚武號。

中國第一批海軍留學生。1877年3月31日,由30名船政學員組成的第一批海軍留學生啟程前往英國和法國,他們中最大的28歲,最小的只有17歲。其中12人赴英學習海軍指揮專業。這12人中,蔣超英、劉步蟾和林泰曾3名學生被直接送往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的鐵甲艦實習。12名赴英留學生,歸國後9人進入北洋海軍,其中7人成為北洋主力艦的艦長。圖為中國第一批海軍留學精英。


民國時期,中國海軍官兵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海軍根據時局的要求和作戰態勢,採取了阻塞戰、要塞戰和水雷戰三種不同戰術,都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我們熟悉的江陰封鎖線沉船堵江和石牌保衛戰佈設水雷,遲滯了日軍行動,保存了繼續抗戰的實力。圖為南京國府海軍部,1937年底被日本軍攻佔。

大魚山島之戰:人民軍隊遂行的第一次海島作戰。大魚山島,扼舟山至上海航路之咽喉。1944年8月,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海防大隊第一中隊76人登陸大魚山島南水頭,與日軍發生激戰。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海陸空聯合進攻,在敵眾我寡,孤懸海外再無援兵的情況下,新四軍將士仍然打出了鐵軍威風。被譽為“海島狼牙山戰鬥”。圖為1944年9月,刊登在新四軍浙東縱隊《新浙東報》上的反映大魚山島戰鬥的連環畫。

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黃安”艦原是一艘日本護航驅逐艦。1945年下水,排水量810噸,最高航速16.5節,艦員編制126人。二戰結束時,作為日本戰爭賠償,被中國國民政府接收。1947年7月送青島整修後被命名為“黃安”號,隸屬國民黨海軍第二軍區。1949年2月12日,“黃安”艦在青島起義,成為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1950年4月23日,“黃安”艦被命名為“瀋陽”號。圖為“黃安”艦部分起義同志。


人民海軍第一所學校:安東海軍學校。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率領下,全艦官兵547人在上海吳淞口發動起義。該艦起義後由吳淞口向北航行到達東北解放區。5月,中央決定以重慶艦起義官兵為基礎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人民海軍學校——安東海軍學校,鄧兆祥艦長任校長。圖為1948年經新加坡回國途中的“重慶號”巡洋艦。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領導機構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人民海軍從此誕生。1989年3月,中央軍委批准確定1949年4月23日為人民海軍成立日。

中國海軍第一次掃雷作戰。1949年6月,逃亡海外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在長江口航道佈設了大量水雷,很多過往船隻觸雷炸沉,堵塞了海上航運,給上海市民造成了極大的恐慌。1950年3月29日,新中國第一支掃雷艦大隊正式成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敵人佈設在從吳淞口至長江口90公里茫茫水下的水雷全部被清掃乾淨,打通了長江航道。圖為1950年9月22日,“周村”艦官兵掃出海軍有史以來第一枚水雷。


萬山海戰: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軍協同作戰。1950年5月至8月,我海軍協同陸軍第131師,殲滅了駐守萬山群島蔣軍的海軍“王牌”第3艦隊,解放了萬山群島大小48個島嶼,創造了一個以小勝大、以劣勝優的光輝戰績。其中“先鋒”號炮艇首創以小艇打大艦、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成功戰例,單艇俘獲敵艇1艘,並和兄弟艇共同擊沉敵艇1艘,榮立大功一次。圖為“先鋒”號炮艇。

首次反空降作戰。1953年7月16日,國民黨軍傘兵2箇中隊480人空降東山島,搶奪戰略要地八尺門渡口。守島民兵連、水兵一連率先打響東山島反空降作戰。結果以國民黨軍的完敗告終,蔣介石“反攻大陸”的企圖受到沉重打擊。大傷元氣的國民黨軍傘兵部隊從此再未重整旗鼓。圖為水兵一連在八尺門渡口打擊國民黨軍傘兵部隊。

一江山島戰役: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島作戰。1955年1月,張愛萍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組織指揮了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島作戰,一舉攻下了一江山島,解放了浙東沿海的全部敵佔島嶼。一江山戰役是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的里程碑。圖為登陸部隊向一江山島制高點203高地發起衝鋒。


人民海軍首次空對空導彈作戰。1958年9月24日,國民黨24架F-86型戰鬥機,攜帶美國最新研製的空對空“響尾蛇”導彈竄犯浙江。我海軍航空兵米格-15緊急升空攔截。3號機王自重,單機迎戰12架敵機,在擊落敵機2架後,自身戰機被“響尾蛇”導彈擊中,王自重不幸壯烈犧牲。此次空戰是中國海軍航空兵戰機首次與攜帶空空導彈的敵機進行的一場空戰,也是世界航空史上首次使用空對空導彈的空戰。圖為海軍英雄王自重。

西沙海戰:人民海軍艦艇首次同外國海軍作戰。1974年1月15日,南越西貢當局公然派出4艘驅護艦入侵西沙永樂群島海域,衝撞我漁船,向我艦艇開炮,進行武裝挑釁,人民海軍被迫進行自衛還擊。經過激戰,重創敵軍,一舉收復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維護了祖國領土和領海主權。圖為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接見西沙海戰立功人員。

首批駐西沙群島的海軍女兵。1974年11月外科手術室的海小云參加醫療小分隊前往西沙,與那裡的外科宋醫生共三人組成了赴西沙巡防區醫療小分隊,駐地西沙永興島。圖為首批駐西沙群島的海軍醫療女兵自願參加守島警戒任務。


中國海軍艦載機首次在南極上空飛行。1984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人民海軍“J121”打撈救生船隨隊遠征南極。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派出海軍到達南極。在南極的63個日日夜夜裡,人民海軍官兵克服重重困難,駕駛中國艦載直升機圓滿完成了空中考察、運載人員、運輸物資裝備等任務。圖為海軍功勳飛行員於志剛,首次在南極上空執飛的就是他。

中國海軍首次向海外投送兵力。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第1批護航編隊從三亞出發,開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保護中國航經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船舶和人員安全,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運送人道主義物資船舶的安全。

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海軍建設掀開新的篇章。圖為交接前9月23日下午,“遼寧”艦平臺,艦橋桅杆升起五星紅旗,艦首升起八一軍旗,艦尾升起海軍旗。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靠泊外國港口撤僑。2015年3月29日,我海軍艦艇編隊赴也門執行撤離中國公民的任務。也門撤僑不僅是中國首次將軍艦作為主要運輸工具撤僑,更開創瞭解放軍特戰部隊攜帶武器登陸別國武裝撤僑的先河。150年來,中國海軍為祖國而戰,由弱到強,走向深藍,在遼闊的大海繼續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