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都挺好》蘇明玉有很多讓網友羨慕的地方,穿著精緻的職業裝,開著百萬豪車,職場上高職高薪深得老闆信任,感情上遇到了欣賞包容她的好男人。

這些光鮮的標籤,讓人容易忘記她曾受過的委屈,覺得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已經過去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幾個畫面讓我看到了扎心的真相。母親葬禮上被二哥指責,在車上嚎啕大哭,沒有人看到她背後的付出與傷痛。在自己寬敞的大房子裡,經常做噩夢失眠。在大哥家裡,當萌萌噠的侄女小咪向她示好,這個職場上的鋼鐵女強人,竟然緊張得不知所措,完全不知如何應對家庭親密關係。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這些情景讓我們發現,童年的傷痛並沒有過去,只是深入骨髓。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從蘇明玉身上看到,一個在家庭中受過傷害的孩子,如果不能與原生家庭和解,超越原生家庭的桎梏,就很難有真正的幸福。

01 傷害過我的原生家庭,還要主動和解,是聖母心嗎?

心理大師費洛姆說過,痛苦和傷害只存在於過去,當你用愛與尊嚴對待他人時,上帝都會治癒你。

主動與原生家庭和解,不是讓我們當聖人,而是放下包袱,才能輕裝前行。

首先,與原生家庭和解,是走出原生家庭傷害的必經之路。

有一個網友,父母和爺爺奶奶都重男輕女,她能順利長大考上大學全憑自己頑強的求生慾望。一次吃飯時,桌上有4個雞腿,她以為每人都有份,夾起一個正準備往嘴裡送,父親一筷子奪過去放到弟弟碗裡,一個耳光甩得她眼冒火星,罵她不懂謙讓弟弟,罰她一天不準吃飯。從小到大,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

長大經濟獨立後,她遠離父母,發誓永不原諒他們。後來發現,不管走多遠,不管多久不聯繫他們,她都沒法擺脫童年的陰影。父母的影響就像一張無形的網,緊緊地束縛著她。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反覆自我折磨之後發現,原諒父母,和原生家庭和解,才能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傷害。原諒對方,不是對方的需要,而是自我救贖的必經之路。

其次,與原生家庭和解,才有力量和經驗去重建其它人際關係。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他不知親密正常的關係是如何建立和維護的,成年後很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因為原生家庭裡沒有給他提供模板和示範。

小龍工作能力很強,但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一直磕磕碰碰。因為他脾氣暴躁,嘴巴碎喜歡埋怨別人。要好的同事去小龍家玩過幾次才開始理解他。原來小龍父母講話很衝,即使有客人在場,也能一言不合就吵起來,準備飯菜時為一點小事相互指責,旁邊的小龍無辜受牽連,父母又同時埋怨他。小龍氣得滿臉通紅,不顧我們在場就大聲辯解。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看得出來,小龍的性格和人際關係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他不自覺地沿襲了父母的相處模式,並應用到其它人際關係中。親子關係,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道社會關係,孩子在這道關係中習得的經驗會套用在其它社會關係中。

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只有正視傷害,並努力和父母和解,嘗試以正常模式重建親子關係,才有力量和經驗去重建其它的人際關係。

第三,與原生家庭和解,才能將原生家庭的傷害終結自己身上,不再延續到下一代。

謝賢曾經在訪談節目中表示,自己兩次婚姻失敗,對兒子謝霆鋒的婚姻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導致他也早早離婚。父親的婚姻可能不是謝霆鋒離婚的直接導火索,但不可否認,父母婚姻質量肯定會對孩子的婚姻產生影響。所以現在很多人找對象,新增了一項要求,對方父母感情和睦。

我小時候父母很忙,脾氣暴躁,如果我們不認真學習或做錯事,都會有嚴重的體罰,每次被打之後,都恨恨地發誓以後對自己的孩子絕不這樣。

但當兒子小時候一再調皮,輕言細語不起作用時,我打罵完他才發現,雖然自己平時隱藏得極好,但極端情況下,就像被父母附體了,手會控制不住地打孩子。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我這才意識到,如果不修正原生家庭在我身上的影響,不改變我的行為模式,原生家庭的傷害就會一代代傳下去。我打孩子,孩子長大之後也會打他的孩子。只有發現原生家庭的問題,與原生家庭和解,修正原生家庭的影響,才能讓這種傷害在自己身上終結,不再向下傳遞。

02如何才能與原生家庭和解,修正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要修正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一個高難度的事情,它需要冷靜地思考,很好地控制情緒,重新認識自已和父母,通過分化的方式,修正與父母的關係。才能平復自己曾經所受的傷害,恢復與原生家庭健康的關係。

第一,放過自己,擁抱自己內心那個曾受傷的小孩。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陰影”理論告訴我們,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會躲到陰影裡,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方式出現。

成年之後,我們的身高和體能可以和父母抗衡,經濟獨立,父母的態度大多有所改善,看起來好像已經擺脫父母的控制和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其實曾經受過的傷害,並不會自行消失。

正如明玉已與家人斷絕往來10年,但成長過程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跟二哥起衝突的那一瞬間都湧現出來。她回到老宅,一遍遍回憶年少的自己,她心疼過去的自己,擁抱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孩。把曾受過的委曲放到陽光下來品味,而不是將它壓制在角落裡去發酵。

在原生家庭不被善待的孩子,總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自覺地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當你回憶過去,發現這根本不是自己的錯,當年的自己只是一個無力反抗的小孩。將責任歸還給父母,不再苛責自己,這是邁出原生家庭之傷的第一步。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第二,認識父母愛的能力有限,放棄與父母的對錯糾纏。

明玉因為母親重男輕女,受了很多的委曲,怨恨了母親很多年。後來發現,原來母親自己也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明玉外婆曾犧牲女兒的終生幸福來成全兒子的利益。瞭解真相之後,明玉對往事釋懷,放棄對母親的怨恨,其實也是放過自己。

小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很厲害,他們是愛我們的,他們的愛是無私公平的。後來才發現,他們也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缺點和侷限。他們成長過程中可能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然後不自覺地將這種傷害再帶給我們。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因原生家庭的傷害否定自己,知道那是父母的責任,但也不再苛責父母,接受父母不是完人,正視曾經受過的傷害,放棄與父母鬥爭。因為糾纏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只會將大家都拖著深陷泥潭。

父母不是不愛你,是他們愛的能力有限,沒有學會正確地愛孩子,接受這一點是走出原生家庭傷害的第二步。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第三,分化自我,保持與原生家庭適當關聯與合理距離。

心理治療師羅納德在《超越原生家庭》書中提供了一個修正原生家庭影響的好方法,發現自已,做自己,並且保持親密關係,這個方法叫分化。

從原生家庭分化的過程,類似於子細胞與母細胞分離的過程,子細胞和母細胞分離之後,相對獨立,但仍保持著某種關聯。

很多原生家庭有問題的孩子,要麼順從家庭,失去自我,要麼對抗家庭,兩敗俱傷。而成功分化的人,既能輕鬆做自己,又能與原生家庭保持較親密的關係。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如何才能成功分化呢?羅納德博士告訴我們,首先我們要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有目標指向性。為什麼真實地表達自己,反而會獲得較好的人際關係呢,這類似於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當你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父母與你相處時,會自覺地往你的需求上靠,雙方會形成一個良性的溝通循環。其次能夠區分感受與現實。分化不成功的人,大多以自我為中心,把主觀感受當作客觀事實。比方,當對方心情不好時,他會認定對方不愛自己,對自己不夠好,從而產生怨氣。過分解讀和過多心理活動,對任何關係都有害無益。

分化成功的人,既能做真實的自己,滿足自我需求,同時與原生家庭保持適當關聯和距離,滿足父母的情感需求,但不讓他們過多地干預影響自己的生活。像網上所說的,與父母的住處保持一碗熱湯的距離,這就是一種完美的分化。

“蘇明玉”式的孩子,如何通過“分化自我”,走出原生家庭之傷

人生在世,婚姻、職業和生活方式都可以選擇,唯有父母不可選,原生家庭不可選。也許這方面上天沒有給我們一副好牌,讓我們吃了更多的苦,但只要我們努力不放棄,仍有很多的機會修正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將爛牌打出王炸來。

你的努力很值得,不僅可以修復自己的內傷,還能避免歷史在孩子身上重演。

富媽,家有難搞兒女逼我修煉,專注6-15歲孩子家庭教育,一年提供100個育兒乾貨,歡迎大家關注原創,一起做更優秀的父母。各平臺賬號:富媽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