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曾在上市公司幹過,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當真實的業績未達到預期時,上市公司決策層可以籌劃數據參與其中。有的是打政策擦邊球,有的是鑽政策的漏洞,還有的是夥同作案造假。總之,都是有意為之,查出來了,就申明失誤錯報。
上市公司財務大洗澡,玩的就是數字遊戲。能夠把業績玩弄於股掌之中,唯一的目的就是上市公司及相關機構炒作者巨大的利益在推動。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普通股民。
第一大責任方,為上市公司財務規則立法的國家機構。為什麼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如同在他們身上撓癢癢,讓造假者取得千倍萬倍的利益。有這樣的“好事”,他們不造假才是覺得“好傻”。上市公司造假之多,如此頻繁,是有先天的土壤環境和條件的。河裡有一條魚死了,可能是這條魚的有病;若河裡有群魚死了,就不是魚有病的問題,而是河水質的問題。
第二大責任方,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所有的籌劃造假或其它玩的數字遊戲都是在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授意壓迫下幹出來的。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不僅思維縝密周全,而且需要各部門配合才能完成;這些造假的環節都是按上市公司大老闆要求,各部門在對應的崗位上完成配合工作。在這個造假過程中,有兩大目標,一是規避上市公司某些環節的不達標,二是有意炒作假業績,通過股價上漲套現。
第三責任方,上市公司的財務審計機構。上市公司財務審計,審計方在儘可能規避自身的職責風險後,通常以企業經營業務的形式審計為主,能夠進入業務實質查驗的,都是一些無法緊要的事項業務;有特定目標的實質查驗,若上市公司不配合,只要能出具規避審計責任的說明報告,儘可能迎合上市公司。這也就是為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能夠出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原因。當然也有少數較真(不識時務)的審計機構對重大問題抓住不放,讓上市公司下不了臺。現在上市公司造假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與審計機構把關不嚴,甚至知情不報有關。他們為了穩定客戶和固定審計收益,卻損害了億萬股民財富。
若長期解決不了財務造假的問題,建議關閉股市,還股民一個安寧。
閱讀更多 財務金池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