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心裡這“三怕”,根本找不到人傾訴

人到四十,心裡這“三怕”,根本找不到人傾訴

人到四十,已經走過青春的迷茫、彷徨和無助,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都達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

四十而不惑,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已經具備了深刻的洞察力,以及更敏銳的判斷力。雖然不再青春飛揚,但臉上有了一份更淡定從容的氣質。風雨裡積累起來的閱歷,讓我們顯得更踏實穩重,也更堅定有力。

四十歲的年齡,更講究實際,不再心存幻想,而是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在這個年齡,我們在認識自己方面更加清晰,也更加明白怎樣與社會相處。更重要的是,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孝順父母,撫養子女。

按道理來說,人到中年,一切都已經穩定下來,不再像年輕那樣為生計發愁,也還沒到身體不靈便的老年階段,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美好的年齡段。可是,步入中年後,殘酷的現實,讓我們越來越懼怕一些東西。

人到四十,心裡這“三怕”,根本找不到人傾訴

第一、上有老,下有小,越來越力不從心

人到中年,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雖然生活上不再需要太多的依賴,但為人父母,我們心裡總是牽掛,開始擔心他們的成家立業之事。於是,我們張羅著為他們物色對象,想辦法給孩子們準備新房。

可這個年齡讓人尷尬,雖然工作已經穩定,但也同時失去了晉升的能力。長江後浪推前浪,那些朝氣蓬勃,率性大膽的年輕人,被賦予了更重大的使命,深受領導重視,晉升的機會也更大。我們所處的位置,等同於“混吃等死”,每天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我們想要飛得更高,可自身已經失去了飛翔的能力。我們想要賺更多的錢,可現實給我們的機會並不多。在這之前,為養兒育女,我們花銷太多,根本沒有多少存款,現在想要支持孩子,給他們買房,手裡的積蓄卻很緊張。我們無奈,也感到害怕。

人到中年,我們的父母已經失去了經濟來源。像我們對待孩子那樣,他們在我們身上也花費太多,可能並沒有多少積蓄。這個時候,是我們盡孝的時候,可我們的能力,讓我們無法顧及父母太多。

人到四十,心裡這“三怕”,根本找不到人傾訴

第二、父母垂垂老矣,健康讓人堪憂

父母那一輩人,是不講自我的,他們所有的青春,全奉獻給了我們。在我們二十歲的年齡,思維尚顯稚嫩,還需要父母的保護,生活上也不能完全自給自足,需要父母的救濟。可他們當年二十出頭,已經承擔起了家庭養家餬口的重任,給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深沉的愛。

我們步入中年,父母也開始步入老年階段。他們白髮蒼蒼,身體不再靈便。過去為維持生計,為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走南闖北,不辭辛勞,夜以繼日,留下了太多的健康隱患。

有一首歌讓人心酸:“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父母為我們付出太多,還沒來得及報答,他們就已經垂垂老矣,白髮蒼蒼,步履緩慢。我們真的害怕,害怕他們老得太快。

人到四十,心裡這“三怕”,根本找不到人傾訴

第三、時光匆匆,我們也不再年輕

小時候總盼著時間能過快一些,我們盼著放假,盼著過年,盼著快些長大。我們對未來充滿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接觸這個世界。兒時總嫌時間過得太慢,現在呢,我們又嫌時間走得太快,感覺還沒好好感受生活,自己就變老了。

我們往年輕人裡擠,可年齡尷尬,思想上有代溝;我們化濃重的妝,可怎麼都掩蓋不了歲月在臉上留下的滄桑;我們想去做一件想做卻一直沒做,充滿挑戰十分冒險的事,可心裡有太多的牽掛,束縛了我們的心靈和步伐。在這個年齡段,已經做不到為自己而活,很無奈。

人到四十,還有太多的計劃沒來得及實現,可日漸蒼老的心,已經失去了奮鬥的活力。我們害怕衰老,可時間列車滾滾向前,不會為我們任何一個人停留。

人到四十,我們心裡害怕的這些事,找不到人傾訴,說了也無濟於事。但生活在繼續,只有認識到現實的殘酷,才能學會善待生活和身邊的人。從現在開始,好好生活,不給生活留下更多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