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A股最熱回購潮背後 一連串的“食言”公司名單

近五年A股最熱回購潮背後 一連串的“食言”公司名單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斌 頭頂“車聯網”和“智能駕駛”光環的索菱股份(002766,SZ)成為了第三波回購浪潮裡的食言第一股。

索菱股份的身後,可能還有一串“食言者”名單。在這輪同比增長近10倍的回購潮中,某些上市公司的回購計劃因資金出現狀況而食言。諸如,未回購而終止回購、回購金額嚴重縮水、回購規模大幅下調等。

與此同時,也有試圖積極回購的踐行者。像伊利股份(600887.SH)106億元、中國平安(601318.SH)100億元、美的集團(000333.SZ)66億元、招商蛇口(001979.SZ)40億元,自回購新規於2019年1月11日落地之後,大額回購預案頻現。

事實上,2018年下半年,A股市場持續低迷,監管層也號召上市公司維護自家股票的穩定,鼓勵上市公司開展回購,回購浪潮延續今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1月1日至4月25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總數約為175億股,回購總額約為1272億元。回購數量及金額均遠超於往年同期。

而那些不能實施的“美麗”回購計劃中,上市公司一方面囿於資金短缺,另一方面,其誠意亦讓市場困惑不解,因而可能被貼上“偽裝或食言者”的標籤。

食言者之未回購第一股

4月17日晚,索菱股份發佈公告稱,因近期公司涉訴事項及較多應收賬款回款受阻,資金因此相對緊張,公司決定終止此前披露回購不超過2億元股份的預案。由此成為今年以來第一家自始至終未掏一分錢而終止回購股份的上市公司。

索菱股份頭頂“車聯網”和“智能駕駛”光環,是一汽馬自達、廣汽豐田、菲亞特、上海通用、華晨汽車、浙江吉利等汽車廠家和汽車經銷商的供應商。然而,上市不足4年的索菱股份就訴訟纏身、銀行賬戶遭凍結、淨利大幅下滑、現金流吃緊。

終止參與土地權競拍的一份公告顯示出索菱股份資金緊張的問題。其於2018年12月19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因未籌集到相關資金,同時考慮公司目前運營資金緊張的情況,公司決定終止參與本次土地使用權的競拍。”

索菱股份曾於2018年7月4日晚披露了上述回購預案。此回購計劃一經宣佈,索菱股份便結束此前3個交易日連續跌停走勢。不過,因資金捉襟見肘,自終止回購公告披露日,索菱股份共計回購0股。公司股價也一直未有起色。

事實上,股票回購是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資金購買自家股票的行為。其目的主要包括通過註銷回購股份實現“分紅”、用於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計劃、用於實現公司發行的可轉債的轉股需求、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所需等。

除了索菱股份的自始至終都未實施回購之外,利歐股份(002131.SZ)和全信股份(300447.SZ)等不少上市公司在回購實施期限過半時,仍遲遲未進行回購。根據回購預案,利歐股份的回購總金額為3億元至6億元,全信股份的回購總金額為6000萬元至1.2億元。

對於遲遲未回購的原因,利歐股份的回答是,自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股份回購方案後,公司股票價格一直高於股份回購方案規定的回購價格。未來,若公司股票價格不超過1.70元/股,公司將結合公司股票二級市場表現,在實施期限內擇機回購股份。而全信股份表示,因定期報告、業績預告及業績快報等敏感期的原因而未回購股份。

雖然回購進展緩慢,但在回購預期的刺激下,上述二者的股價2019年以來均已實現上漲,截至4月25日,利歐股份漲幅為38.10%,全信股份漲幅為16.81%。

食言者之誠意不足

並非每個宣佈實施回購的公司都以足額的資金實施回購,像東吳證券(601555.SH)、天康生物(002100.SZ)、山鼎設計(300492.SZ)這種回購力度相差甚遠的上市公司並不罕見。

以東吳證券為例,作為2018年第二家開展回購計劃的上市券商,至2019年4月10日回購期滿,東吳證券實際回購公司股份為290萬股,使用資金總額僅為1922萬元,與當初的回購預案相差甚遠。

東吳證券於2018年11月8日披露的回購報告書顯示,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2億元不超過3億元,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6.8元/股。不過,年後以來,在券商股的強勢帶動之下,東吳證券股價節節攀升,股價長期處於回購最高限價之上。

對於實施回購力度不足的原因,東吳證券在4月12日披露的公告中表示,回購期間僅出現7個交易日滿足回購條件,能夠實施回購操作,且均集中在2018年12月份中下旬和2019年1月2日。公司在其中4個交易日實施了回購操作,總回購交易金額平均佔當日滿足回購條件的市場成交金額的10%左右。但自2019年1月2日以後,公司股價繼續上漲,一直處於6.8元/股的回購最高限價之上,公司等待時機繼續回購交易,但直至回購期滿,均未能再實施回購。

經濟觀察報記者注意到,隨著A股市場回暖,為保障股份回購事宜的順利實施,比音勒芬(002832.SZ)、眾合科技(000925.SZ)、志邦家居(603801.SH)等上市公司上調了股份回購價格。對於為何不效仿上述上市公司上調股份回購價格的做法,經濟觀察報記者以個人投資者身份致電了東吳證券,其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表示,“由於回購期限將滿,如果上調(股份回購價格)的話,需要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層層決議,時間上不允許。“

3月13日,中國平安業績發佈會上,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官姚波指出,“回購是長期資本市場的活動,現在是第一次回購,不排除未來還有回購安排。”不過,華鐵股份(000976.SZ)可沒有這樣的實力。

華鐵股份分別於2018年6月24日、2018年7月11日召開公司董事會、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公司股份的相關議案,公司擬以不低於4億元且不超過10億元的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按不超過8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

不過,截至4月8日,華鐵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26.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8%,成交總金額僅為67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和9月末,華鐵股份的貨幣資金分別僅有1.51億元和1.99億元。

除此之外,華鐵股份於4月8日還下調了回購總金額。調整後的回購總金額為不低於1億元不超過2億元。對此,華鐵股份表示,外部資本市場環境及金融環境變化影響公司融資工作,導致原計劃的回購資金出現缺口;公司新業務拓展資金需求增加;公司需要進一步加大現有產品的研發投入以及新應用市場的開發投入。

對於公司目前回購股份總金額遠低於預期以及大幅下調回購總金額一事,經濟觀察報記者多次致電華鐵股份,但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與華鐵股份如出一轍,和邦生物(603077.SH)、金科文化(300459.SZ)、安諾其(300067.SZ)、順網科技(300113.SZ)這樣大幅下調回購金額的上市公司並不少有。其中,和邦生物的回購上限總金額由之前的10億元下調至4億元。

對於回購上限總金額大幅縮水,經濟觀察報記者以個人投資者身份致電和邦生物,其證券事務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下調回購總金額是為了滿足回購新規裡規定的上市公司擬回購股份數量或者資金總額的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回購規模創新高

今年以來,A股迎來了一波暖春行情,上證指數從不足2500點飆漲到3200點。在參與這波行情的投資者群體中,除了基金、資管、外資等專業機構以及散戶之外,上市公司也積極通過回購自家股票參與其中,成為推動股價上揚的因素之一。

另外,2019年初以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已回購金額創出近五年同期數值的新高,且比過去五年同期已回購金額總額還要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1月1日至4月25日,已回購金額為1271.94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近10倍。2014年至2018年同期,A股已回購金額分別為15.68億元、1.88億元、61.24億元、18.44億元、121.24億元,合計為218.48億元。

長盛基金專戶理財部總監李盛宏表示,從往年回購規模來看,A股大規模股票回購通常發生在市場低位或者連續下跌階段,反映了產業資本對上市公司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看法。歷史上A股回購集中出現的三個時期分別為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今。從2017年6月開始,股票回購進入快速增長期。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A股市場2013年至2018年的回購總額分別為368億元、103億元、71億元、198億元、131億元、13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397.3%、-72.01%、-31.07%、64.14%、-33.84%、941.22%。

回購熱潮還在持續蔓延。2019年1月1日至4月25日,滬深兩市披露的股份回購預案,預計總回購金額上限為598億元。其中,伊利股份、中國平安、美的集團、招商蛇口四家上市公司的總回購金額上限佔所有A股的一半。這四家公司的回購金額上限均不低於40億元,且分別為106億元、100億元、66億元、40億元。

從股價方面的反應來看,1月1日至4月25日,伊利股份累計漲幅為37.29%,中國平安累計漲幅為48.66%,美的集團累計漲幅為39.47%,招商蛇口的累計漲幅為25.53%,

不過,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宇認為,2018年至今的回購潮,處於市場下行、企業盈利有限、大批上市公司股價跌幅觸及大股東質押平倉線的大背景下,無論是發生的時間還是規模,都很難將其和2019年初這波股價的上漲建立直接的聯繫。扎堆回購更多的是為了穩定股價,避免被平倉的需要。回購行為趕上了這波股價上漲,但絕非推動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