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什么“三板斧”管不住安全》有感

读过一篇名为《为什么“三板斧”管不住安全》的文章,心里颇有感触,其中“三板斧”主要讲的是“检查、整改、处罚”这三件事。反观我们自己的切身经历,一波一波的安全检查,有内部检查,也有外部上级单位检查。各层级在法律责任和政绩考核方面都有安全生产的责任目标,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特别是在一些敏感时期不能出事、出不起事情。上级有要求,下级就不敢耽误,哪怕你刚刚组织完检查,文件到了就必须转发、重新组织检查。有些时候是某地发生了一起事故,就如2019年3月份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后引发的一系列全国安全事故遍地发生的舆情论,就要求所有的单位引以为戒,不留死角地把自己检查一遍,吃一遍反思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任何时候谁也不敢说自己真的就没有病,从提高安全意识的角度来讲似乎也没有什么错。

各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好像责任就尽到了,这似乎已经成了常态。各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感触最深,每月迎接各类检查,有时一天迎接两三次,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感到十分地疲惫与无奈,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陪同检查、回复整改和开会上了。这样的检查太多了,受检应接不暇,没有时间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时间久了就疲了,难免把工作变成了应付,把安全管理变成了编写痕迹资料。

这样的一层一层地重复检查到底有什么意义?真的能帮助基层项目各方面提高么?无可否认,检查确实改变了一些现状,也能让关键领导了解了项目运行情况。但总的来说,这样各方频频检查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性价比不高”。各层级是在做自己的工作还是试图代替项目层面工作?这真是值得怀疑的。良好的动机并不一定会有良好的结果,这里面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说到底,安全生产最直接和最具体的责任是在项目上、工序间、各部门高度配合上,外部的各项检查有督促作用但绝不可以代替项目体系的自主运行。

读《为什么“三板斧”管不住安全》有感

安全生产有其发展变化及运行的规律。如果我们不去研究事物运行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不去循着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去研究问题的解决之道,只停留在事物表象的简单处置方面,安全工作就陷入了“保洁员状态”,就无法从根本上掌握这项工作。“保洁员状态”指的是只注重解决表象问题,即定期清理垃圾,而没有管住行为问题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则垃圾或隐患永远也清除不干净。我们总是习惯于检查、整改、奖罚这“三板斧”的套路来管安全,预防和过程控制方面的工作并不扎实,实际上从来也没有管住安全或者说对安全有了真正的把握。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抓检查整改这一个环节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安全生产管理“PDCA”循环中的C和半个A,C是检查环节,A是改进环节;说A是半个改进环节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改进只是现场隐患的就事论事的整改,即“保洁员工作状态”,对于体系的改进和管理提升并无本质意义。公司层面缺少安全生产的本质认识及对安全生产系统性问题解决之道的深入研究,这是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不高、只浮在表面上、治标不治本的症结所在。

所有的隐患和事故都发生在项目层面,项目的风险得到控制企业就没有安全风险。而项目风险的控制程度取决于风险的识别能力、控制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识别不到位就会放纵危险源;控制能力不足就降低了本质安全度;缺少持续改进能力,项目管理就沦为低效怠速的重复运行。因此,提高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自主运行能力和自我改进能力最为关键。公司层面的一切决策或制度都应围绕项目体系的自主运行能力的提高来展开,而不应试图替代项目去做功。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遵循全过程管理的原则,不完整的过程虽然不是必定会导致事故,但安全生产肯定不是一种受控状态。因此,必须补齐短板,要在预防控制和改进上面多下功夫;检查的重点不仅要放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现上,更重要的是系统问题的发现与改进,由关注事物的表象改为更加关注事物的本质,这才是安全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