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說: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了,但馬化騰說: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你怎麼看?

韋萬傑


互聯網的確來到了一個沒有顛覆性時代,李彥宏與馬化騰的觀點只是各自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互聯網。



李彥宏所說的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是在說明互聯網無所不在,變成了常態。大部分人已經學會了熟練運用互聯網來解決實際的問題,當人人都有這個技能的時候,這種思維也就變成了一種傳統的思維,而進行顛覆的可能變成了小概率事件。也許會有,但是至今還沒有出現,還是在延續過去。


馬化騰所講的產業互聯網是基於馬上到來的5g甚至是在考慮6g到來後的產業機會,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技術框架基本定型,而最大的變化來自於信息之間交換的速度,5g時代直播是互聯網產業化的巨大商機,一個產品從設計,採購,生產到售後等各個環節都可以是實時化的呈現在有需求的消費者面前,可以在生產完時刻通過過程的直播瞭解產品的信息與信任的問題,以後可以直接實時下單,更快速的獲得,資金的回收。還有互聯網連接的硬件系統的共享可以像共享單車,充電寶一樣節省大量的成本與時間成本。


所以角度不同,簡單的話語意義也不同,過度解讀之間存在的彼此矛盾也就無從談起。


童真彩虹莊園


謝謝您的問題。李彥宏強調互聯網思維過時,主要是強調人工智能的推動力,馬化騰所說的產業互聯網,需要人工智能注入新活力。

互聯網思維的定義和特點。簡而言之,互聯網思維是基於“互聯網+”,結合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對現有的消費、商業生態進行思考和重構。基於互聯網的思維強調幾點。第一,所有的資源都會數字化、網絡化,資源整合很重要,比如阿里巴巴平臺。第二,結合消費痛點盤活數字資源,讓生產方與消費方對接,比如滴滴打車。第三,一定是要使用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比如O2O、線上支付、物聯網、大數據等,比如使用大數據精準推薦商品。


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發展重點。互聯網融入生態,主要有政務、消費、產業(工業)互聯網三種形態,馬化騰在知乎上曾經提問,今後產業與消費互聯網融合後會有哪些改變?第一,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馬化騰的願望要實現,必須發展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第二,消費互聯網面向全球人群,是標準化、共性化,產業互聯網針對的是各企業,是個性化、多樣化,業務鏈條較長、生產設備較多、系統模型複雜、響應速度很快,要提供個性化的技術解決方案。第三,馬化騰提出發展產業互聯網,在新技術之下需要新思路。

人工智能思維是更高階。李彥宏判斷的是下一個風口,強調互聯網思維過時,主要強調的是人工智能洞察未來,互聯網思維需要進階為人工智能思維,企業都會應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與人類似,強調的是信息輸入、存儲、加工、輸出,與產業生產流程異曲同工。與上述馬化騰的思路聯繫一起,就是人工智能在產業互聯網的應用。第一,基於物聯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優化企業生產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和產品品質,在把控精度、預測分析上高於人工,李彥宏看重的是人工智能對產業的賦能。第二,現在產業互聯網中還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是機器與人工的相輔相成,有人的模擬和引導,機器學習是為了擬合數據。第三,現在的產業數據還不夠完整和準確,用人工智能搭建的模型、推導的結論也是有問題的。所以即使有了李彥宏的人工智能思維,也需要配套繼續發展人工智能。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在去年的“百度2018世界大會”上,李彥宏表示,“互聯網思維其實是基於一個抽樣的思維,是一種過時的思維。AI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是一種全部數據化、全部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實時的反映出來,並且根據這些數據進行調整的方式”。

而在今年4月23日,馬化騰在青騰大學戰略升級發佈會則表示,”就像有了電之後,各行各業開始全部擁抱電氣化一樣,現在到了信息時代,未來各行各業也要擁抱信息化,產業互聯網將不斷融合升級“。

馬化騰與李彥宏對於未來發展趨勢的不同看法,多半是由於他們在不同場合所表達出來的並不相同的言論,但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言論並不單表相互之間是排斥的,就像李彥宏所講的AI(人工智能),跟馬化騰在演講中所提到的”不管是大數據、雲計算還是人工智能,這些新型的技術賦能給各傳統產業之後,大量的傳統產業開始轉型“,其實我認為其深層次的邏輯是一樣的,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李彥宏強調的是未來的技術形態,而馬化騰強調的是未來新技術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形態,因此二者的認識並非題目所講的那樣矛盾。

另外再講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他們所講的這番言論其實也都有不同背景信息,以及他們各自的”私信“,李彥宏所提到的”互聯網思維已過時“是在去年百度世界大會上提到的,而那次大會百度一個核心的主題就是AI,去年百度還祭出了”all in AI“的大旗,因此任何概念都是要為自己的新戰略讓路的,而馬化騰所有關產業互聯網的言論,也是在青騰大學還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聯合發佈國內首個產業互聯網課堂——“北大-青騰未來產業學堂”的前提下,所進行的主題演講,而在這一演講主題下,作為青騰大學榮譽校長的馬化騰自然也是要為產業互聯網發聲的。

再者,任何商業機構有關未來發展趨勢的言論,多半是出於有利於鞏固和發展自身利益作為前提的,且不說這種判斷具有各自認知方面的侷限性,同時也包含了每個人內心的利益訴求,縱然這些商業機構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這種發展趨勢成為現實,但我們更要明白,新思想、新模式是不會以現有利益群體的意志為轉移的,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縱然可以在這種趨勢下隨波逐流,但同樣也需要擁有自己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不至於最終被這新的趨勢所淘汰。

我是木石心志,喜歡就關注下吧~


木石心志


不錯,互聯網思維在中國,作為中國人的理想而存在,去追求,那是合情又合理的,但在現實中進行實踐,那又是血腥的。這應該是一場世界性的產業革命,生產力求解放的與資本壟斷勢力血拼的無預期的博弈。智能化不是勇士,堅持不到最後。但一定會前赴後繼,永往直前的。這場革命不會熄火,恰恰相反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馬雲曾說,中國不出馬雲,也會出牛雲。那是生產力突破之需,讓小青年怎麼回家老一輩人刀耕火耕的年代裡去。最根本的是用生命換來的資本,它會有規律來懲戒他是償命,禍害之所以能活千年,是規律讓活才可活的。生態若否決他了,他一個月的壽命也是代價驚人的。


用戶63611340705


我有個離開酒就會死的朋友,哈哈,人稱江東醉麒麟。你的這個問題恰巧我們請教過他,以下是他的作答:

所謂趨勢,無非兩種。

已取得成功的個人或組織,都會設計有利於鞏固、發展自身利益的線路,儘管具有主觀侷限性,在特定空間內,這是一種趨勢。

新思想是不以現有利益群體意志為走向的東西,摧毀並重構利益規則是其永恆的屬性,這個過程便是另一個特定空間的趨勢。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或者說是思考的一個角度,過時與否取決於所對應的互聯網發展階段。李彥宏認為過時,是因為不符合其主觀制定的發展方向。產業互聯網是馬化騰主觀認知的趨勢,相對應的是其自身制定的利益線路。這裡看似矛盾,實則相通。

李彥宏和馬化騰的共同點是都處於現有利益群體,代表著第一種趨勢。他們的盲區是來自於創新群體的新思想所驅動的發展變化,這個變化過程代表著第二種趨勢。

互聯網的發展經過原始階段,當下處於野蠻粗暴的資本主導階段,巨獸主張的趨勢在短期內具有代表性。互聯網下一個階段是用戶利益和資本利益平衡的階段,屆時,第二種趨勢開始主導歷史。


十面雲煙


app、ai拒絕搜索引擎,掐死了百度們的命門,這決定了李彥宏的談話立場。設備“互聯”為“社交”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這導致了馬化騰講話的樂觀情緒。出個小字迷:猜一個字,劉邦見了喜,劉備見了悲。


井151276607


兩個都沒錯,兩個都不代表未來。


互聯網思維的過時是因為經營者沒有新的互聯網思維。


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嗎?我看未必。那未來互聯網的趨勢是什麼?是多跳多互交的社群價值大數據。也可以理解為全息互交場景下的社群思維。比如。有預見的VR場景購物和虛擬現實場景社群遊戲和多跳5G全息直播等等。


移創微視頻推廣


互聯網如空氣一樣,已融入生活,如老子所說的“道”一樣,日用,而不自知,李彥宏所說思維過時,其實就是想問題時,就不要再以每天吃飯,睡覺這樣的事情設為前提。馬化騰所看到的趨勢,是工業層面的,工業智能化,互聯網是基礎,沒有互聯網,智能化就無從談起。



互聯網的思維不僅過時,相反才剛剛開始,特別是產業方面,未來的發展,誰掌握了數據,誰就佔領了市場。


淳氏山泉


互聯網沒過時,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加人工智能升級而已,往更便捷成本更低發展,智能時代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