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抑鬱該不該出去打工?

莒州阿祥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有一個“絕對”該或者不該的答案。

臨床心理學家們發現,繼續工作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影響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其實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個人信息,患者工作的類型,患者工作的環境(令人崩潰還是其 樂融融的工作環境),患者本身對於“工作”、“人際交往”的看法,他的同事老闆對此的看法,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程度等等。

除此之外,患者抑鬱的程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抑鬱的程度不同,對人的影響也截然不同。事實上,當一個人被嚴重的抑鬱症所困擾時,就連起床或者去洗澡都變成很難完成的事情,更不要提去工作了。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心理生理功能都被影響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討論的就不是該不該出去工作,而是能不能出去工作。

當然,如果一個人的抑鬱程度是在可控制範圍內,適當的藥物和專業心理諮詢師的介入可能可以支持其維持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針對具體個人案例看一看工作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綜上所述,我們很難絕對地說抑鬱症患者該或者不該去工作。既然如此,我們就簡單談談工作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可能有的好處與壞

工作的好處

1. 工作不僅可以降低我們的空虛感,而且可以給我們一種存在感並幫我們實現自我價值。

相信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雖然當你上班的時候你會抱怨著有多忙有多累有多想休假,但是當你真正閒下來有大把的時間休息的時候,你沒開心幾天就會感到空虛,並且很有可能會開始胡思亂想一些你平時忙碌的時候並不會想的事情。當你和自己鑽牛角尖的時候,你很容易會走進一個“抑鬱”的怪圈。對於已經患有抑鬱的人來說,這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被別人認可和接納的。這不但會提高我們的自尊心,而且讓我們覺得自己原本微不足道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有了意義。當你在工作中得到認可,找到熱情,有奮鬥目標,你會充滿幹勁地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更加優秀。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抑鬱症的一個症狀是感覺內疚或懊悔,並伴隨著自我貶低。所以在工作中得到別人的認可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幫助的。

2. 工作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好處。

研究表明相對於正在工作的人們,失業或者不工作的人整體上有著更差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水平,他們更經常去看醫生,住院頻率更高,並有更高的死亡率(由自殺或較差身體狀況導致)。

更驚人的是,有數據顯示失業12個月以上的人得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可能性是正在工作的人的4到10 倍。此外,有研究表明在生病後(包括精神方面疾病)重返工作崗位有助於病情痊癒並且預防長期的疾病。

3. 工作提供給我們社交資源,社會地位,以及金錢和物質獎勵。

對社交失去興趣是抑鬱症的一個典型特點。但是行為派心理學家提出:當你對社交失去興趣的時候才是你最應該出去社交的時候。現如今大部分的工作都會促使你去和別人打交道,不管是同事,老闆,還是客戶。雖然這種社交可能會讓抑鬱症患者一開始覺得很不舒服,但是事實上這對他們的恢復是有好處的。

俗話說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工作能提供給我們正常的物質生活保障。當一個人連溫飽都滿足不了,更不要提參加一些娛樂性的活動的時候,他很有可能過得不自信也不開心,也很有可能被別人看不起,有較低的社會地位。這一切都有可能讓抑鬱症變得更嚴重。

工作的壞處

1. 注意力和決策能力的下降使工作本身變得吃力。

抑鬱症患者可能無法像以前一樣集中注意力, 有些抑鬱症患者表明連續不斷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們覺得很疲勞。他們也表示自己有注意到記憶力在變差。這種情況在面對多重任務的時候會更嚴重。他們不再知道怎麼把事情按輕重緩急的順序有條理的安排好。而疲倦又會讓他們無法集中,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更不要提藥物影響(有些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會打亂人的睡眠週期)對抑鬱症患者的困擾。在這種情況下,工作產出明顯是會降低的。更糟的是,很多患者提到他們會犧牲掉空閒時間和與朋友的社交來保證他們有足夠的精力完成工作,長期來說,這無疑對他們是有負面影響的。

2. 抑鬱症患者低下的效率不僅會給同事和公司帶來負擔,而且可能導致他們不被理解,並被同事疏遠。

前面提到的抑鬱症患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其實也會進一步影響到了他們周圍的同事,比如同事可能要幫他們完成他們完成不了的任務。長期下來,感受不到抑鬱症痛苦的同事們很有可能心裡有積怨,並慢慢和抑鬱症患者疏遠。這種不被支持和幫助的感覺有可能會加深抑鬱症患者的病情。


生活小經典


我自己就是個焦慮症攜帶者。一些生活中的小問題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焦慮。同事總說我想的太多了。尤其是換工作找工作的階段會特別焦慮。由於自己一直是月光族又有部分卡帳,在無收入的情況下就會格外焦慮,會設想很多不好的結果。實在靠自己無法調節時就會去醫院配一些抗焦慮的藥,但是配的藥的程度比較輕。

隨著年齡的增大,感情、事業、生活、孩子都會給我帶來焦慮。焦慮其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把自己的心態變得越來越差。同一件事情心態的好壞很導致結果。

我不知道別人主要的焦慮源是什麼,我的焦慮源正是工作問題。有工作的時候會焦慮事情做的好不好,同事領導會不會對我有看法。沒工作的時候就會焦慮無收入無存款的狀態讓我沒安全感,無法開懷。這兩者相比之下,前者的焦慮比較容易調節,只要把工作高效地完成好就能緩解,所以我在有焦慮症的情況下肯定是需要找工作上班的。而且通過跟一些比自己有生活經驗,心態比自己好的同事的溝通接觸,會有不一樣的感悟,焦慮會減緩。

每個人焦慮的因素不同、程度不同需要因人而異。一定要在這個問題上做選擇的話,我建議在有焦慮症的情況下還是應該找一份工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忙治百病,當你通過工作達成一些目標,實現一些自我價值的時候,會減輕焦慮。等你再休息放鬆下來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輕鬆的感覺。一直閒散的狀態下是體會不到那麼大的輕鬆感的。就好像一個人一直在家裡休息,對節假日是無感的,如果一直在工作,難得等到一個小長假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那麼美好~





ganbabygan


人總要吃飯,不幹活誰養你?

當然,工作可以不要有太高的要求,能有一份工作保證活下去就好。不用想著發財,對自己要求低一點,也會開心一點。


最好不要太忙,不要有太複雜的人際關係。想想,如庫管、圖書管理員

能寫點東西的話選擇不用面對人的編輯。

條件一點沒什麼文化可以考慮當保安或是電影院開大門都可以。再不行就掃大街,停車場收費。


活下去很重要,要吃飯關鍵是還要有錢買藥。而且有一份工作生活也會規律一些。


一個一個艾球球


其實,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的話,我建議還是先以家人陪伴為主,到能夠釋放心靈的優美環境去靜心,在這個過程當中會領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等情緒好轉了能夠與人主動溝通交流了再考慮打工的事情,謝謝!


款步姍姍


以我的條件情況來說應該要打工,但我內心早懶惰的,對於治療是有相應的幫助,只要不給應力不被嫌棄我還是願意去上班,就是有點恐懼而每次做不長。



瘋子1222179121257


首先你應該定位自身的特長,如果有在本地發展的特長,就紮根本地。如果沒有,就應該出走打工了,走出去外面的工作一般要比本地的工資高,多接觸新人,新事物,你自己就會有新想法,如果你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這樣是大有裨益的。

其實,很多人不願意出去打工,但是本地又沒有好的發展,又掙不到樂觀的收入,所以還是出去走走吧!不必多想,多找幾個同伴一起,人在外靠朋友,就當作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麥浪哥的點滴記憶


針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還是先不要出去。

第一,這種情況本身就是心理對外界有防備,情緒不太穩定,需要可靠的人在身邊,比如家人。不要把他們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去,那樣他們的病情可能更加的嚴重

第二,身體四革命的本錢,而且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比你想象的更加嚴重,難治癒。所以不能忽略,不然真的發生什麼事,後果很難想象。

第三,我的建議是待在親人身邊,找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慢慢的恢復,不至於就等著他的打工錢養家。

身體第一位,何況是病人。我們應該更加的包容和關愛


木木


有焦慮症的人吃飯嗎,吃的話,就可以出去工作。

1當吃飯的需要大過焦慮的需要 你就會主動去工作,並且會減少對焦慮的關注。

2如果你有一個脾氣不好,形影不離的朋友,你會去工作嗎?你當然會去。這個朋友就是焦慮。

一句話,帶著痛苦前行。帶著痛苦不忘前行。


納蘭雨杭


其實你沒有抑鬱症,只是你思考的方式和角度問題

如果你想解決焦慮我或許有一些實際辦法,因為我之前也是內向焦慮者


憶可心憶微笑


焦慮什麼?在過300多天就要過年了,還出去打什麼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